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最新消息:隨著事業單位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公布,中國養老“雙軌制”正式終結,事業單位的薪資待遇問題又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就此,工會界政協委員進行了課題調研,建議各事業單位要完善內部考核制度,崗位績效工資實施方案不能一刀切。
隨著事業單位薪酬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公布,中國養老“雙軌制”正式終結。事業單位待遇問題又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就此,工會界別政協委員進行了課題調研,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對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考核制度進行提案建議,各事業單位要完善內部考核制度,崗位績效工資實施方案不能一刀切。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有126萬個事業單位,共計3000多萬正式職工,另有900萬離退休人員,總數超過4000萬人。事業單位與一般企業最大的不同在于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主要提供社會公益性服務。事業單位絕大部分由國家出資建立,接受國家行政機關的領導,大多為國家行政機關的下屬機構,只有少部分由民間或者企業建立。事業單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直接決定著公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社會治理結構和水平等。
事業單位實行績效考核,是近年來事業單位改革最大的步子。但經過調研發現,當前,我國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制度推行遇到了以下問題:崗位績效工資實施方案一刀切現象嚴重,導致效果大打折扣;崗位績效工資分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出現新的“大鍋飯”現象;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造成績效考核流于形式。
對此,政協委員提案建議:健全完善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各事業單位要完善內部考核制度,通過科學合理的指標設計,把績效考核與分配更好地結合起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加大對公益一類、邊遠地區事業單位扶持力度;密切關注事業單位青年職工、非在編職工的利益訴求,通過有效途徑,提高青年職工收入,依法保障非在編職工收入,協助解決青年職工、非在編職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允許事業單位根據工作需要和人才的實際作用,對名師、名醫等實行協議工資制或年薪制,以吸引優秀人才、留住優秀人才。
人社部一位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下一步,在工資制度、養老保險制度等方面,機關事業單位將實施聯動改革,整體的改革方向也基本一致。
具體到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條例》中所說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與公務員工資改革中提出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全一致。未來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增長,一方面要與國家經濟發展、財政狀況、物價漲跌等因素相適應,另一方面要參考企業管理人員的同期工資水平,兩方面綜合起來,作為提高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的重要依據。
事業單位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建立后,直接受益的將是全部在編的事業單位人員,此外,許多事業單位的一些編外人員,也有希望逐步縮小與編內人員的待遇差距。
上述人社部專家表示,下一步,國家可能會公布一個事業單位人員的基本工資標準,在績效工資方面,對于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國家會控制的比較嚴格;而對非全額撥款,需要創收的事業單位,則會保留比較大的彈性,比如獎懲機制不會全國一致。
漲工資機制
新一輪事業單位改革啟動是在2011年,標志性的政策性文件是國務院頒布的《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實施指導意見》。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要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到2020年,則要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其中,建立工資正常機制是整個事業單位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現在人社部等方面在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同時,已經開始著手推進對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改革。預計在明后兩年,人社部將制定并出臺專門針對事業單位工資改革的政策性文件。
對于《條例》中提出的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人社部方面對外的解釋是,《條例》的實施,并不意味著就已經開始給事業單位人員漲工資,是外界對《條例》的誤讀、誤傳,但前述人社部專家給出的分析是,現在事業單位漲工資已經有了法規保障,只是漲工資的時間要等到更具體的政策出臺之后。
事實上,去年年底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部署主要任務時,就提出要改革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優化工資結構。這也表明,人社部開始醞釀推進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改革,此外,人社部今年在評價人才方面,全面實施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際上也是推進事業單位工資改革的前奏。
未來事業單位的工資改革,將主要針對分類改革中留下來的事業單位人員。目前,中編辦已經對外公開,現在全國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為3153萬。在事業單位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建立后,所有在編的事業單位人員將都有望享受漲工資的好處,其外,人社部、中編辦等方面,也會妥善處理事業單位編外人員。
前述人社部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由于種種原因,現在許多事業單位存在著不少編外人員,未來事業單位改革中,將逐步縮小編外人員與編內人員的待遇差別,解決編外人員面臨的多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