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安全知識】
1、我國設立“防災減災日”的目的是什么?
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國家設立“防災減災日”目的是有利于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有利于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的普遍增強,有利于推動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廣,有利于各級綜合減災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2、常見的災難性天氣有哪些?
主要有臺風、暴雨、雷電、寒冷、冰雹、地震和高溫等。
3、如何應對臺風的來臨?
臺風是一種熱帶氣旋,指發生在熱帶或者副熱帶洋面上急速旋轉的低壓渦旋,常常伴有狂風、暴雨和風暴潮,具有很強的破壞性。
應急措施:(1)在臺風來臨前,不要出門,以防被砸、被壓、觸電等不測;要搬移窗臺上的花盤或者其他懸掛物品,及時加固室外容易被風吹動的物體;(2)不要去臺風經過的地區旅游,更不要在臺風影響期間到海里游泳或者駕穿出海;(3)在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的人員要停止作業,在危險地帶工作的人員要及時撤離;(4)住在低洼地區和危房中的人員要及時轉移到安全住所。
4、如何應對暴雨?
暴雨,特別是大范圍的大暴雨或者特大暴雨,往往會在很短時間內造成城市內澇,使居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損失,對城市交通也會帶來重大影響。
應急措施:(1)預防居民住房發生內澇,可因地制宜,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或者堆砌土坎;(2)室外積水漫入室內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3)在戶外積水中行走時,要注意觀察,貼近建筑物行走,防止掉入地坑、沙井等;(4)駕車經過深積水區,應盡量繞行。
5、如何應對雷雨天氣?
雷雨天氣常常會產生強烈的放電現象,如果放電擊中人員、建筑物或者各種設備,常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應急措施:(1)注意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2)關閉家用電器,拉開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入侵;(3)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如果無處躲避時,應盡量在低洼處躲避,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的高度;(4)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桿、廣告牌等;(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劃船等水上活動;(6)如果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靠緊,以防被雷電擊中后電流互相傳導;(7)雷雨天氣在戶外,不要使用手機;(8)對被雷電擊中的人員,應立即采取心肺復蘇法搶救。
6、如何應對洪災?
洪水是指由于暴雨或者水庫潰壩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劇上漲的自然現象。
應急措施:(1)突然遭受洪水襲擊時,要沉重冷靜,并以最快速度安全轉移,安全轉移要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幼病殘人員,后其他人員,切不可有僥幸心理;(2)被洪水圍困的,有通訊條件的,可利用通訊工具尋求救援,無通訊工具的想辦法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同時可以尋找體積較大的漂浮物等,主動采取自救措施。(3)當住宅遭受洪水圍困時,應迅速安排家人向房頂轉移,并想辦法發出求救信號;(4)洪水過后往往伴隨疫情發生,應注意做好防疫工作。
7、如何應對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地溝谷中由洪水引發的攜帶大量泥沙、石塊的洪流,泥石流來勢兇猛,而且經常與山體崩塌相伴隨,對農作物和道路橋梁、房屋等建筑物破壞性極大。
應急措施:(1)發現有泥石流跡象,應立即觀察地形,向溝谷兩側山坡或者高地跑;(2)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樹上躲避;(3)不要躲避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下方。
8、如何應對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和水下滑坡、崩塌所激發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淹沒的災害。 應對措施:
(1)海嘯前通常會有一些反常現象,例如潮汐突然反常漲落,伴有大量水泡,淺灘上出現大量海生物等,察覺海嘯征兆,迅速撤離海邊,向內陸或者高處轉移;(2)不幸落水,盡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盡量減少動作,盡量不游泳,節約和保持體能,盡量向其他落水者靠攏,以便比較容易被發現。
9、如何應對地震?
地震是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引起地球表層的振動。破壞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地震災害。一般震級大于5級的地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地震災害,通常稱為破壞性地震。
應對措施:(1)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2)地震發生時必須沉重冷靜,震時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時,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絕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震后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