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高考試卷難度點評
縱觀2015年天津高考數學試卷,筆者總體感覺在引入新鮮元素的同時也保留了天津本地穩定為主的特征,試題簡潔明快,特色鮮明,平凡問題考驗真功夫,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對思想方法與能力的考查,試卷從試題的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角度設計了由易到難的整體布局,試題的難易分布梯度較為平緩,試題情景設置合理,緊扣教材選題的同時也有著相當的創新要素,對于考生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與2013年相比,今年試卷總體難度稍有上升。
今年高考試卷結構上很好地秉承了天津高考以穩為主的命題思路,題型分布和考點設置上沒有太大變化,嚴格依照《考試說明》中規定的考查內容,準確把握考查要求,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點。
試卷每種題型均設置了數量較多的基礎題,許多試題都是考查單一的知識點或是在最基礎的知識交匯點上設置,例如試卷中的選擇題第1、2、3、4題,填空題第9、10、11、12題,這部分試題就是通常意義上的送分題,考查考生的基本功,需要牢牢把握。
試卷還注意確保支撐數學知識體系的主干內容(如三角函數與平面向量、概率統計、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數列和函數與導數)占有較高的比例。
下表是近四年天津高考對各主干模塊的考查分值統計: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我們會發現三角函數等幾大板塊部分作為高中學習的絕對重點,幾年來總體權重變化也不是特別明顯。這也說明考生備考要依綱靠本,把精力更多地投放在考綱中的重點基礎知識進行針對性復習。
今年高考試卷依然突出了考教一致這一原則。試卷中選題很多是源于教材,有些試題可看出與教材中的例題、練習和習題融合、改造的痕跡。這種做法有利于中學教學回歸教材,
真正實現教什么考什么,同時也要求今后的同學在學習或是備考時注意到教材的重要作用,針對教材知識進行思考綜合。
一、中等題目減少,強調通性通法
2014天津高考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征是試卷中等題比重在下降,在保證良好區分度與選拔功能的前提下逐步回歸基礎。在試題命題上注重解題思路起點低,入口寬,更加強調“通性通法”在解題中的運用,要求運用基本概念分析問題,運用基本公式運算求解,利用基本定理推理論證,這些要求在各題中都有所體現,但各有不同側重。同時,還要求考生利用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尋找解題思路,如試卷第7題需就題目中的絕對值來進行分類討論分析,而第14題則需用到轉化化歸思想將函數零點問題轉化為函數圖象交點問題來考慮。試卷強調通性通法,有利于引導中學數學教學回歸基礎。
2015年天津高考已落下帷幕。語文學科相較去年,總體難度有所下降,而其中部分題型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背后反映出來的趨勢,則需要我們給予特別關注。某種程度上說,今年試題難度的下降,是為試題形式、風格的變化給予補償,無論是未來的天津高考語文題目在變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還是穩扎穩打、在現有試題面貌上提升難度,2016屆高三考生所面對的形勢,都不能算是輕松。
一、基礎知識放水,文言對比閱讀
2015年的基礎知識題,如果不是近五年來最簡單的一次,也不會比的更難。D選項的“模板”,是小學時就會被強調的多音字;A選項的“?目”,考的是前后鼻音,這根本不是天津人容易犯的錯誤;C選項的“叱咤風云”,或許稍微困難一些,但也絕對算不上生僻字和生僻詞。天津高考字音題慣常考的形聲字,在2015年根本就沒有出現(“?目”的考點在于音近誤讀),兩個多音字又屬于中高頻詞,2015年天津高考語文的第一題,給整篇試卷奠定了基調。
類似的,字形題的“頻率”、“通牒”、“辯證法”,相對于前幾年的“遴選”、“膏粱”,難度也不可同日而語。近義詞辨析里,考慮到不大可能有考生評價魯迅的風格為“陰沉”,冰心在“溫和嫻雅”與“沖淡平和”中顯然更接近前者,答案就出來了,真正的主角??“情趣”和“情調”的比較,完全沒有用武之地,與其說這是一道近義詞辨析題,不如說這是一道文學常識題。語病題中,B選項明顯成分殘缺,C選項考查的是小學常見的“由于……使”結構,A選項相對隱蔽性較強,但當我們看到多個短語排列的時候,就應該從語序不當或不合邏輯兩方面入手,雖然句子主干沒有問題,但病癥還是很明顯的。
從第五題開始,天津高考語文試卷出現了一些新意。慣常的文學常識和標點符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西方故事和中國詩詞對應的“跨文化題”。題目本身沒有難度,但這種明顯的文化導向,是下一屆考生必須注意的。同樣地,文言文閱讀采取了對比閱讀的考法,而且是三段材料放在一起,彼此補充互見,這已經不是單純地考查文言文閱讀能力,而是朝著大學學術論文綜合研究的方向加以引導了。盡管題目難度還是有放水嫌疑,像第9題把“悼”解釋成“哀悼”,面對這種小學生組詞的方式,具有基本文言應試經驗的同學就會知道它有問題;第10題文言虛詞,三組相同一組不同,較往年難度大大下降,“為”、“之”、“而”、“于”四個虛詞,沒有一個有怪癖難以區分的義項;第11題匹配題是最老套的“人物特點”考法,且2和5離譜得太過明顯,這道題就不應該有學生丟分;文意理解題也沒有超出常規的地方??不過,考慮到文言閱讀形式本身的巨大變化,這次只有D選項客觀簡單地談了談三則篇目的差別,未來這種探討和分析是否會更為深入,是否會由一個選項變為多個選項,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現代文閱讀化零為整,詩歌鑒賞題目不如內容重要
同字音題一樣,11年后,社科文閱讀的難度也在逐步下降。今年的文章,從文章長度、閱讀流暢度、題目設置難度來說,如果考生熟稔天津高考的風格和相關技巧,也沒有什么挑戰可言。不過,第7題中所傳遞的“學以致用”的思想,卻代表了未來可能的一個大轉型,即:從單純的“紙上談兵”,朝“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轉化。學而思東學堂語文的品牌內涵,即“東風化雨、學以致用”,一貫保守的天津高考都能勇敢地邁出這一步,令人欣慰。
社科文慣稱“小閱讀”,文學類文本慣稱“大閱讀”。過去的“大閱讀”往往是4-5道主觀題配一道客觀題,今年主觀題整合為三道,分值分別為4、6、6,化零為整的趨勢非常明顯。16題在修辭的基礎上考查疊詞,算是有小的突破。17題是一般的內容概括,沒什么好談的,其核心的能力,是小學就開始訓練的分段、分層,概括段意和層意。18題將關鍵語段作用從內容和結構的習慣性說法中“解救”出來,把結構轉移到標點上加以考查,以小見大,則是非常重要的創新。不過,東學堂語文一直認為,內容和結構的二分有著邏輯上的天然問題,內容和形式才是真正的二元對立,與其說是轉移,不如說是形式考查的側重點由大的結構,細化到了小的標點。
比題目化零為整更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文閱讀的篇幅有了長足的提升。離天津不遠的北京,現代文閱讀已經擴展為四大段材料,2000字以上的閱讀量,盡管天津對于高考語文改革的整體動向一直沉默,但從實際的命題來看,也顯然受到其相當的影響。從實際閱讀的篇幅看,天津已經比北京少不了多少;會不會在此基礎上再往前邁一步,誰也說不好。無論如何,提升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才是萬變不離其宗的王道。
2015年天津高考的詩歌鑒賞,與其說是命題人可以用黃庭堅的這首詩為載體,充分考查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還不如講是《雨過至城西蘇家》頷聯的這句“稍回晴日麗天津”,讓人覺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考景象梳理、考藝術手法,都沒有出圈,而問“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一行半的注釋中就可見端倪:為了將這首暗含“天津”的詩歌出成高考題目,不惜寫下一行半的注釋方便考生理解詩歌內容,命題人還真是煞費苦心啊。
默寫方面,表面上是結合詩文內容的理解性默寫,實際上還是給上句或下句讓人填空的對應性默寫。關于默寫,值得說的只有兩句:做好理解性默寫的準備,以防萬一;不要寫一個錯別字,否則該空全部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