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明日過桃源縣,之綠蘿山下諸峰累累,極為嗖削。至白馬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桃可千余樹,夾道如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朔源而上,屢陟彌高,石為泉嚙,皆若靈壁。
譯文
第二天經過桃源縣,到了綠蘿山下,山峰極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馬雪濤(景點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進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樹,中間的道路像錦繡織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幾寸高,泉水細細的流淌。沿著水向上尋找源頭,越走越高。石頭被泉水侵蝕,都像峭壁一樣。
①明日:第二天。
②踞:蹲坐
③泊:停泊
④彌:更加
⑤可:大約
⑥溯:逆流而上
袁中道的《再游桃花源》美在哪里:
〔1〕環境優美(桃可千余樹,夾道如錦幄,花蕊藉地寸余)。
〔2〕險峻(諸峰累累,極為嗖削。至白馬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
〔3〕幽深(溯源而上,屢陟彌高,石為泉嚙,皆若靈壁)
《桃花源記》與《再游桃花源》的對比:
《再游桃花源》表達的是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游覽時的喜悅之情。
《桃花源記寄托》了作者一種政治理想:沒有戰亂,沒有壓迫,人們安居樂業,和平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