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1)
為切實增強黨員意識,進一步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7月中旬,瀘州市納溪區人民醫院黨總支組織全體黨員干部重走長征路,開展紅色革命教育活動。
此次重走長征路線路,沿赤水參觀紅軍紀念館,到土城參觀四渡赤水紀念館,轉到仁懷市參觀紅軍紀念館,然后實地參觀婁山關戰斗遺址和婁山關陳列館,最后前往革命圣地遵義參觀遵義會議會址。
39名黨員分住院、門診、行政后勤三個支部開展活動。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四渡赤水紀念館,追憶婁山關戰場硝煙,體驗紅軍長征時期的艱苦生活,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遵義會議會址,大家依次參觀了遵義會議陳列館、紅軍總政治部舊址、毛主席舊居、鄧小平舊居、李德和博古舊居、蘇維埃銀行、紅軍街和紅軍烈士陵園。在紅軍烈士陵園,全體黨員合影留念并重溫入黨誓詞。
在紅軍烈士墓碑前,黨總支書記宋鋼組織各支部黨員集體宣誓,秉承先輩們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爭取勝利的長征精神,切實踐行“兩學一做”,弘揚南丁格爾精神,積極投身醫療衛生工作,做“圣潔天使”,做合格共產黨員,為醫療衛生發展貢獻出力。
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2)
伴隨著建黨九十五周年紀念日的到來,為了更好的紀念革命先輩,7月7日桑植縣發改局在黃清局長的帶領下進行了一次重走長征路活動,在這次活動中,領導精心籌劃,細心安排,在注意每一個細節的同時著重突出了此次活動的重大意義,他們希望,這次活動不單只是一次對革命前輩的紀念活動,同時這次活動也會是我們所有成員的一次踏實的自我踐行,一次震撼的自我觸動,一次全面的自我升華,希望我們大家通過這次活動對于關于兩學一做的精神有一個更加深入的學習。
踐行樹立目標
重走長征路,本身就是一次良好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活動,我們在了解革命先輩光輝事跡的同時,也會讓大家通過自身作為與革命先輩的事跡對比來對自身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對于如何做合格黨員有一個更加清晰的目標。什么樣的黨員才是合格黨員?身處艱苦環境卻依然堅定革命信念的才是合格黨員,就如同革命先輩們面對雪山草地依然斗志昂揚;面對艱難前程依然堅持革命理想的才是合格黨員,就如同革命先輩們面對二萬五千里長路依然一往無前。所以,重走長征路,不光是為了紀念革命先輩,同樣也是為了踐行我們的革命誓言,以革命先輩為目標,做一個合格黨員。
觸動堅定底線
重走長征路時,革命先輩們的種種事例將予以大家深深觸動。革命為何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這是因為我們黨是一個受人民群眾支持的政黨,是因為我們軍隊是一支受人民愛戴的軍隊。而當之所以能受人民群眾支持,軍隊之所以受人民群眾愛戴,這是因為我們的黨和軍隊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有著崇高的道德追求,對于黨紀黨規嚴格遵守,對群眾百姓秋毫無犯,堅守做人做事的基準和底線。所以,重走長征路,也是通過正面典型的激勵,通過正面事例的觸動讓我們對黨紀黨規有更加充分的感受,對于黨紀黨規的底線有一個更加堅定的認識。
升華提高境界
重走長征路,一路的蕩人心魄,一路的感人肺腑,經過這一路洗禮,大家的心靈為之純凈,思想為之純粹,精神為之升華,再通過重走長征路過程中的學習講座,大家對于的系列講話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的系列講話高屋建瓴,于革命方向,政治路線上繼往開來,革命先輩的事例潤物無聲,于行為準則,做人標準上發人深省,兩者相互映照,交相輝映,讓我們在升華精神的同時個人境界為之提升。
二萬五千里長征雖然結束了,但是革命的長征還在繼續,我們依然不能有絲毫松懈,特別是我國目前出于政治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稍有差錯,就會對共產主義的偉大事業造成嚴重的損害,所以,我們要學會以仍在走長征路的心態要求自己,加強對“兩學一做”精神的學習,來迎接未來更大的挑戰。
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3)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主席《憶秦娥?婁山關》中的詞句,描述了長征的艱難,抒發了決心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引導中國革命走向新勝利的豪情壯志。
80年前,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它是紅軍意志、勇氣和力量的偉大史詩,是人類戰爭史上的空前奇跡。長征是舉世無雙的,正如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所言:這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遠征,它過去是激動人心的,現在它仍然會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欽佩和激情。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于世。不管你對長征的描述是悲壯的還是偉大的、是艱險的還是苦難的,也不管你從理論上對長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對長征路線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沒有實地走一走,親身去感受、去體驗,那你的理解總是不全面的,你的認識總是膚淺的,你永遠感受不到紅軍長征的艱險與苦難。
重走長征路,紅色圣地游,吃一碗紅米飯,喝一碗南瓜湯,成為近年來廣大人民群眾參觀旅游的一大熱點。其間我也先后赴陜、渝、黔、贛等地區參觀學習,走了部分長征路,實地感受了紅軍長征所經歷的艱難困苦。透過長征路線上的遺址、標牌、陵墓、紀念館,我看到了革命先輩們留下的長征印痕。蒼莽險峻的婁山關、波濤洶涌的大渡河、瑟瑟蕭寒的瀘定橋、荒無人煙的沼澤地、白雪皚皚的大雪山……
每個難關,都是一座豐碑,銘刻著紅軍先輩們金戈鐵馬、氣壯山河的光輝業績。
在這些紅色“豐碑”中,更有令我留連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澤東駕馭戰爭、指揮作戰的神來之筆,他滿腹韜略,沉著鎮靜,指揮紅軍時而北渡,時而南涉,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在國民黨數十萬大軍重重包圍之中,穿插迂回,猶入無人之境。令軍事專家嘆為觀止的四渡赤水之戰就神奇地發生在這里。當我來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灘和茅臺等渡口,站在岸邊,仰望群山,我仿佛聽見了馬達聲、馬蹄聲、腳步聲、吼叫聲和隆隆的炮聲在山谷回蕩;俯視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濤洶涌的江水沖擊著紅軍的竹筏、木船、浮橋,凜冽的寒風吹打著濕透衣衫的紅軍戰士。我仿佛看見紅軍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滿著期待和勉勵,仿佛在告訴我們:打江山難,守江山難,建設江山更難。
戰爭年代的長征永遠地完結了,但建設現代化軍隊和建設偉大祖國的新的長征已展現在我們面前。在高科技條件下,面對著“信息化”、“太空戰”、“數字鏈”、“一體化”等深奧而又陌生的名詞,我深深地感悟到: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要走好新長征之路,打贏未來戰爭,必須像先輩們一樣付出更多的艱苦和努力。我們要很好地學習革命先輩不屈不撓的長征精神,在新長征路上記載下我們創業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