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始終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將其放在“事關國計民生、事關高校生存與發展、事關畢業生及家庭根本利益”的戰略高度加以認識,舉全校之力,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努力推進就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學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2013年成功入選“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連續7次榮獲“四川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畢業生就業地域涵蓋全國各省市,行業分布廣泛,也有不少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或出國留學。由于培養的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甘于奉獻,能吃苦、受得累、舍得干,不少畢業生表現優秀,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干力量,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2015年,學校指導推薦的四名同學在中國教育電視臺的求職類真人秀節目《職來職往》中表現突出、全部被錄用,受到現場十八家單位的高度認可。
學校是教育部批準的全國具備碩士研究生推免資格的高校之一。學校高度重視本科生考研工作,專門出臺了《西南民族大學本科畢業生升學獎勵辦法》,激勵效果明顯,有力促進了本科生考研率的提升,進一步提升了我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我校 2015年共有 953名本科畢業生考上國內外研究生,全校平均考研率較去年增長 3.16個百分點。
學校下設23個學院;有本科專業8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0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博、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是全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全國高校民族預科教育基地”和“中央部屬高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國家民委雙語人才培養基地”;獲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有4個一級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一級學科(省)部級重點建設學科;13個專業獲批省級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其中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省級本科特色專業、19個雙學位專業,5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目前,館藏圖書資料600余萬冊(含電子文獻),教學科研實驗設備總值4.7億元。
學校具有較強科研能力,擁有極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館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藏學文獻館、彝學文獻館。2000年以來,承擔國家級項目300余項,省(部)級項目11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近18000篇,出版學術著作及教材近1000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300余項。特別是在畜牧獸醫理論與技術、民族經濟、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研究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學校有2個“四川2011協同創新中心”、7個省(部)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全國彝語術語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全國高等院校彝漢雙語教材編譯審定委員會”掛靠學校;國家部委、中國社科院、四川省、中國生產力學會先后在學校建立了“國家民委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國西南民族語言資源庫建設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四川省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普及基地”、“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和“中國生產力科學研究院”。出版的學術刊物主要有公開發行的《西南民族大學學報》、《民族學刊》和內刊《民族學信息》等。學報(文科版)連續多年入選CSSCI來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國社科院評為“民族學與文化學”類權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