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大一新生怎么轉換專業及入學考試
又到一年轉專業季,校園里彌漫著蠢蠢欲動的氣息,3月17日至19日,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在青春廣場上設立咨詢點為大家提供轉專業的信息,吸引了不少同學的駐足。本次活動不但提供往年各學院轉專業相關要求的信息,還收集了各學院大一基礎課程供同學們參考了解;更有往屆轉專業成功的同學提供現場解答,糾正誤區。系列活動讓“轉專業”成為了最近校園里的熱議話題。
但你真的仔細想過為什么要轉專業嗎?你為轉專業做好準備了嗎?這期我們從兩個故事開始,跟大家聊聊轉專業的話題。
故事:忠于夢想 面對現實
■夢想終于照進現實
說起王君嶺這個川大校園明星,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他在舞臺上無憂無慮說相聲的形象,可作為一名學生,他也曾困苦于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煩惱,比如轉專業。
畢業于2013年的王君嶺,實際上2008年就進入了川大,這種特殊的“五年制”常見于轉專業學生。第一堂課,老師讓學生用日語從一數到十,同學只用了一堂課的時間就順利完成了,他卻是在兩個星期之后才勉強學會。輔導員和老師對這個“差生”挺“上心”,經常給他補課。他自己也“不是不努力”。他每天6點20就起床,早飯前先讀日語,平時耳機里也放著日語音頻,上課前還跑到罕有人跡的花壇誦讀。這些努力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大一下學期,他開始考慮轉專業,目標是中文系。當時學生轉專業對績點有硬性要求,專業課不好的他自然沒有達到。
為了轉去心儀的專業,進入大二后他更加努力學習,還選修了很多中文課程,對中文系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久后王君嶺再次嘗試轉專業。這一次他的專業成績達到了要求,順利地轉入中文系學習。
轉過專業的同學都要面臨課程過多的壓力,王君嶺也不例外。為了解決課程過多甚至沖突的問題,他與同學組成互助小組,共同學習、互相彌補,還經常運用在日語系學到的語言學知識來學習中文。
隨后的幾年中,他的專業成績名列前茅。如今剛畢業的他順著自己從小的夢想做了一名語文老師,語言表現力極強以及充滿親和力的他深受學生的歡迎。在課堂上,他時常運用專業知識輔助教學,無論是中文還是日語。前不久作為青年教師的他在一次多校聯合的示范教學中嶄露頭角。
他的夢,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尾。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陳小偉是一個新疆小伙兒,來自09級化工學院過控專業。從小就愛看書,進了大學更一發不可收拾,符號學、社會學、語言學之類的書擺滿了他的書架。他還是川大雷雨話劇社的優秀演員,臺詞和聲音都令導演贊嘆不已。
盡管高中讀的理科,陳小偉卻對人文社科更有興趣,高考志愿也填的是某高校的文科專業。可錄取通知書發下來時,他才發現自己被川大化工學院錄取了。他的父親偷偷改掉了他填報的志愿。
陳小偉并不愿意向命運屈服,從大一起他就積極準備著轉專業,在兼顧本專業學習的情況下,他旁聽了很多文新學院的課程。但由于父母的意見,直到大二他才提交了轉專業的申請。
起初轉專業過程進行得很順利,可就在最后一道簽字蓋章程序履行前,原學院恰巧出了一次實驗事故,期間一切的手續都要暫停辦理。陳小偉轉專業的夢就此夭折了。
雖然沒有成功轉去心儀專業,但陳小偉仍堅持旁聽文新學院的課程,期間他還完成了不少專業課的論文,論文質量足以在核心期刊發表,與他合作的同學甚至還拿到了國家獎學金。他是個不稱職的工科生,卻能讓大部分文科生掩面。
畢業后的他想考取南京大學的社會學,博士想去國外讀人類學,然而這個理想卻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
第一次考研,專業課成績出色的他因為英語差了幾分遺憾敗北。第二次考研,由于在關鍵沖刺時期沒有調整好心態,他又失敗了。
如今他“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在阿里巴巴新疆公司工作。偶爾有學妹問他想考社會學要如何準備,他只會沉默地開出長長的書單。
原因:你為什么要轉?
■ “能更好就業”
王伊是2013級制造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學生,她正在籌備轉專業,希望轉入建筑與環境學院的工程造價專業。之所以選擇工程造價,王伊認為工程造價以后不用進入工廠工作,更適合女生學習和就業。如果能如愿轉專業,王伊需要補學大一落下的必修課程,“可能會讓大二的學習過于緊張”,她說。
■“興趣所致”
13級法學院法學專業的李悅,當初填報志愿時是因為父母要求。她自己卻認為“最穩的路或許不是最好的”。出于對新聞的興趣,她今年打算轉向文學與新聞學院的新聞學專業。興趣是動力源泉,她特意為轉專業做了一些準備工作,看了相關書籍并選修了新聞專業的課程。當被問及轉專業成功后會遇到的困難,李悅覺得除了課程比較滿和期末壓力大兩個馬上要面對的問題,如何融入新的學院和班級也需要下一番功夫。
■“為了理想”
夏洋現在是10級數學學院的學生,高中理科成績優異的他因為高考專業填報失誤被調劑到熱門的新聞學專業。但由于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數學家,大一下學期他選擇遞交轉專業申請,并最終以新聞學專業第一的成績降級進入數學學院就讀。成績優異的他進入新學院不久就被選入數學學院基地班,未來的他將在數學學院繼續攻讀研究生。說到自己轉專業的經歷,夏洋說很慶幸自己堅持了理想。
■“性格原因”
佟佳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這個專業并非自己所填報的第一志愿。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她越發覺得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自己不太適合現在所學的專業。經過自己的觀察和考慮,佟佳覺得會計專業更適合自己,同時她認為會計這一專業的就業前景也不錯。但被問到如果轉專業不成功有何打算,佟佳表示愿意繼續學習當前專業,并輔修會計專業,自己考取會計師資格證。
觀點:興趣才是動力
??訪教務處副處長李昌龍教授
也許你高考填寫志愿時對專業并不了解,或是選擇了“服從調劑”而未進入喜歡的專業,如今大一已經過半,轉專業的機遇擺在面前。需不需要轉專業?轉向哪些專業?轉專業不成功該怎么辦?這些問題可能是許多2013級新生共同的困擾。為此,記者采訪了教務處副處長李昌龍教授,讓他為大家提供一些建議。
“對待轉專業的問題要理性,不論是對本來的專業還是要轉的專業都要有充分了解。申請自己真正喜歡或在某領域有特長的專業,有興趣才有動力。”李昌龍教授建議,不要受周圍同學影響而跟風,或一味追求熱門專業。有些專業雖然當下熱門,但如果幾年后行業需求飽和,就業形勢發生變化,就可能出現就業困難的問題。因此,熱門專業并不一定是最佳選擇。除了個人興趣,通過廣泛收集資料,真正了解本專業與申請專業的情況。同時,適當征求家長和老師的意見都將有利于你理性判斷,畢竟他們有更豐富的人生閱歷。
如果盲目申請,即使成功也會產生一些后續問題,你很可能會發現新專業跟預期有所差距。“轉專業原則上只有一次機會,希望同學們慎重考慮。”李昌龍提醒到,如果課程開始后再要求退回本學院,不僅會造成學籍管理的困難,更是對教學資源的浪費,而且對其他同學是不公平的,“自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轉專業只是一個開始,申請成功不只是滿足了個人興趣,更意味著要承擔比一般同學更大的課業壓力,需要在學業上投入更多精力。因此,在你遞交轉專業申請之前,一定要慎重思考,認真分析,不要輕易做決定。
轉專業是一個選拔淘汰的過程,但申請失敗并不意味著沒有學習其他專業的可能。對此,李昌龍有兩個建議:首先是輔修第二專業。目前不少學院都開設了第二專業課程,國家也認可“二專”的同等學位,但要在學好本專業課程的前提下才可以申請。其次是跨專業考研。川大在研究生招生時并不限制跨專業報考,如果你真正熱愛某個領域,通過自身努力也可以實現轉專業的目的。同時,經過對本專業的深入學習,跨專業讀研后你有可能會發現兩種專業的關聯性,形成自己的研究優勢。
轉專業不只是一個想法、一份申請與一個“通過”的批復,更是一種長期的責任。“不論成功與否,同學們都應認真對待自己的學業。”李昌龍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