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手抄報黑板報內容的模板,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應該去贊美去歌頌!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手抄報黑板報內容
01
背景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
提出
2017年9月,中國出席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說,明年要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指出,改革開放近40年,到明年我們要隆重地紀念一下,明年就是40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憑著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成功走出一條。我們遇到過困難,我們遇到過挑戰,但我們不懈奮斗、與時俱進,用勤勞、勇敢、智慧書寫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故事。
02
世界那么大,能有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或滿載而歸,心生歡喜;或錢財散盡,徒增煩惱。而無論如何,總會讓你有一番感慨。
2018年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如果可以把它看成我們生命中的一段旅行,那么這無疑是一段“滿載而歸”的旅行,雖然相伴而來的“煩惱”不亞于“歡喜”,但絕不存在“錢財散盡”。
改革開放的成就??“梅花撲鼻香”
四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撲鼻香!海外媒體在驚訝于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的偉大崛起時,曾稱21世紀的中國是“龍的世紀”,同時總會提到鄧小平,如《時代》周刊在1978年和1985年兩度把鄧小平評選為“年度風云人物”,他們認為這是與我們國家的轉型聯系最為密切的人物。
我認為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就是這位老人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一席講話,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的大門。自此,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就像煦暖的陽光一次又一次地驅走了祖國大江南北的黑夜,讓人們從煩惱中不斷地走出,收獲到一串又一串地驚喜。
如今的中國再也不是“貧窮與落后”的象征了,因為“改革開放”已經使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人均GDP排名由1978年的倒數第2位,上升至正數第70位。脫貧攻堅戰更是取得決定性進展,1978年全國有2.5億絕對貧困人口,而現在的貧困發生率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百姓的生活質量也不斷改善。住的方面,1978年時,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只有3.6平方米和8.1平方米,而2016年這對數字變為36.6平方米和45.8平方米。現在,新型住宅到處可見,摩天大樓也都拔地而起,一座比一座高,數不勝數。單是在世界排名前十的摩天大樓中,中國就占據8座。
行的方面,1978年家庭轎車普及率幾乎為零,而現在到處都是,堵車,讓我們頭痛。還是高鐵,提起來就帶勁,高速、便捷,準時,自2007年開通了國內第一條高鐵線路至今日,我們已投入2.4萬億元建成總里程達2.2萬公里的高速鐵路網,超過1949年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鐵路總里程,已經成為我們國家閃亮的名片和*的中國地標。
工作的地方,1978年以前我們都在國企上班,現在多數在民企,雖然普通老百姓仍然會對國企上班有所偏愛,但民企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卻不斷提升,因為民企里面正在崛起一批對國人影響很大的世界級獨角獸,比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特別是騰訊的微信和移動支付平臺,讓我們越來越離不開了,因為出門再也不用考慮帶錢了。
富裕了的中國,不僅自身“梅花香撲鼻”,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都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還“香飄萬里”,正在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平衡發展貢獻力量。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目前已經與“一帶一路”沿線的24個國家共同推進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上繳東道國稅費22.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0.9萬個就業崗位。
改革開放的過程??“大膽去嘗試”
變革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歷史上任何一次變革,都會有阻力,因為既得利益者總會擔心利益受損,不給你“大膽去嘗試”的機會,甚至千般阻撓你,以至于成功的變革很少。回眸我們中國的歷史,真正意義上成功的可以說只有兩次,一次是商鞅變法,另一次就是我們的改革開放。
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其艱難程度可以從秦孝公死后商鞅的悲慘結局管窺一二。而1978年的改革開放雖然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偉大變革,但它的進程如果沒有恰逢粉粹“四人幫”后的人心思變,和廣大干部群眾要求徹底扭轉十年內亂的堅定決心,恐怕我們“一門心思抓發展”、“大膽去嘗試”的改革依舊是困難重重,甚至還會有一些人因提出先進政治主張而遭到批判。
為什么?因為那時人們的思想僵化,觀念也非常陳舊,遇事總要問姓“資”還是姓“社”,如果認定姓“資”,那就要否定和批判。這一點在我們黨和國家的重要*鄧小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那是1962年的7月,黨內多次開會討論農業問題。在談到農村當時出現的新生產形式??“包產到戶”時,鄧小平認為,“哪種形式在哪個地方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采取哪種形式;群眾愿意采取哪種形式,就采取哪種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來。”并引用諺語:“不管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黨內先進的主張,卻成了“文化大革命”中批判鄧小平的最有力“證據”,被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團冠以“唯生產力論”加以批判。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百廢待興。我們黨和國家的*鄧小平首先提出的就是改革要沖破思想的“牢籠”??“解放思想”,同時要“實事求是,向前看”。只有思想得以解放,才能接受新事物,大膽去嘗試,我們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才會發展空間越來越大。
在鄧小平的推動下,中國開始走上不可逆轉的改革開放之路。我們開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探索農村包產到戶、探索民營經濟。雖然這個過程依舊不是一帆風順。因為總有一部分人思想守舊,不但自己裹步不前,還對一些膽大敢為的私營企業主進行阻撓、圍攻,甚至圍剿。
比如“傻子瓜子”的創始人年廣久就膽量過人,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把炒瓜子的小作坊從幾個人發展成上百人工廠。這本來是個好事,但就有些人冒出來說:馬克思說過雇工超過8人就算剝削,就是資本主義,并提出我們怎么可以允許這樣的事情?這事最后一直報到了鄧小平那里,鄧小平很智慧,他不說好,也不說不好,就說“看兩年再說”,并表示“先不要動他”。意思是什么?就是不要爭論,讓他大膽去闖。畢竟我們的改革是行進在沒有前人給出經驗的路上,加上那時的政府對經濟的駕馭能力也沒有現在這么嫻熟,因此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從實踐中摸索經驗、摸索規律。
“摸著石頭過河”實際上也是中國式的改革智慧。隨著試水者的“大膽嘗試”,民營經濟在穩定就業、增加稅收和推進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也逐漸體現,這讓人們對民營經濟的看法開始轉變,思想也逐漸脫離了狹隘的“剝削”層面。而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支持態度則更加堅定,從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為“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與引導發展”。
此外,回望深圳等沿海特區的高速發展、上海等自貿區建設取得的重大進展,也無不是我們黨和國家大膽創新,勇于嘗試的最終成果。可以說如果沒有黨帶領我們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我們中國經濟就沒有今天這么多的輝煌!
改革開放的現狀??“黃金無足色”
矛盾分析法要求我們分析任何事物要一分為二,不僅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因為偏頗的意識和態度影響我們對問題的看法和把握。對待改革開放同樣如此,在看到其所帶來的巨大成功時也不要忽視了“黃金無足色”,它可能也帶來了一些亟需正視的問題。
首先,改革開放鼓勵“大膽去嘗試”,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在當時來看是合情合理的,因為那時的人們心理上還留有十年文革的余毒,不敢富,認為富是可恥的。所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可以起到帶頭作用、示范效應,并影響其他人實現共同富裕。
然而,現在來看可能有點眨眼,因為先富究竟有沒有幫到后富,我們沒法估計,但貧富差距拉大卻是我們有目共睹。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我國80年代初,全國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是0.3左右,隨后逐年上升,至2008年達到峰值0.491后才逐年下降,但下降幅度明顯弱于上升幅度,至2016年,這一數字還高達0.465。按照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基尼系數如果介于0.4-0.5就代表收入差距較大,而超過0.5%則意味著收入差距懸殊。
其次,我們的環境資源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因為很多發展成功的企業都是以犧牲當地環境為代價發展起來的。看看我們的空氣污染??霧霾,這是“全中國人都在承受著的會呼吸的痛”!為了應對,人們“絕地反擊,全副武裝”??戴上口罩,只露出兩只烏溜溜的眼睛。
也許你會說發達國家曾經也都有過這樣的發展歷程,較為著名的有“英國霧都”、“美國五大湖”、“德國萊茵河”、“日本汞中毒”等,但我們需要按照他們過去的道路也走一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