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抗日戰爭的勝利,大家是否為我們名族驕傲呢?我們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在8月逼人的暑熱中,去盧溝橋參觀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里人流如織,摩肩接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伴隨著各種紀念熱潮,出現這樣的場景并不足怪。但在沒有慶典的平素往常,該如何推進人們追懷歷史的腳步,延續人們重溫歷史的熱情?
不久前,曾有調查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年輕人進行了“二戰認知現狀”調查。數據顯示,二戰對于年輕一代已越來越“遠”;對于一些二戰的關鍵詞,知道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
70年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時代的悲慘和傷痛,也永遠難以感同身受侵略戰爭的罪惡和災難。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讓今天的人們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發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天壯舉,有過“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歷史,卻是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不應當放棄的。
人是不能不懂得歷史的,人們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據調查,74.6%的年輕人希望加強關于二戰歷史的教育,九成的被訪者認為類似今年的紀念活動今后還應繼續。這樣的期望讓我們反思,我們是否很好地創造了讓年輕一代走近歷史的契機。
應當承認,我們對后代的抗戰歷史教育還有不少欠缺。今天我們的歷史教育,基本上是在學校里開展,由于方式的單調沉悶,在孩子們眼里,它只是教學大綱上的一個章節,是需要背誦、考核的一種“知識”。而在一些國家里,類似的歷史教育形式多樣。比如,讓學生選擇一位在戰爭期間被害猶太人的名字,然后用課外時間調查他的歷史和被法西斯殺害的經過,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報告,老師根據完成情況打分。
這樣的教育不但切實有效,而且震撼心靈。孩子們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逐漸由一個生命的消失,一點點揭開那段驚心動魄的殘酷歷史。它讓已經開始有獨立判斷和分析能力的孩子們,不僅記住了歷史的真實,也獲得了研究歷史的視角。
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說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是應當融會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里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參加過70年前那場戰爭的老兵們這樣說。但愿我們的歷史教育,能夠早日讓年輕人面對殉難同胞的靈魂作出回答:我們沒有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