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8月份,我作為到農村任職大學生中的一員,懷揣著激情與夢想,背著簡單的行李來到陌生的農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回想起這一年來,自己經歷的憧憬與迷茫,并最終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感慨頗多。
一、理想與現實帶來的思考
經常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大學畢業后為什么選擇去農村工作?我毫不猶豫地告訴他,這緣自我對農村那份情有獨鐘的熱愛!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對于農村更有感情,更能體會到農民生活的艱辛。客觀地講,這種感受曾有過夢想與現實的困惑、交鋒。像很多大學生一樣,當初我也是帶著美好愿望和滿腔熱血到農村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的,可卻發現對農村的夢想與現狀有較大差距,日復一日平凡瑣碎的工作內容,偏僻簡陋的工作環境,再加上一些同學在大城市享受優越工作環境和經濟待遇的刺激,我的自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強烈打擊,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心理落差。特別難熬的是第二個月,最初的新鮮感已經漸漸消失,我開始感到“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一次有位村民請我幫忙解決一件事情,將此事轉告給村主任之后,村主任問起該村民的姓名,我發現自己居然忘了問。而且諸如“當村官沒什么前途,以后也不一定能轉成公務員”、“一個大學生怎么天天做些接電話、端茶送水的小事,太浪費了,干什么不好非干這個?”等負面言論也接踵而至,更讓我感到了迷茫和困惑,于是我開始思考來這里的真正目的。
二、積極端正態度
“首先端正態度,我是來干事創業的,而不是單純為了就業”,想干出樣子就要勤于學習,努力當好“小學生”,盡快實現學生到村官、學校到農村、以學習理論為主到以實踐為主的三個大轉變。很快,我堅定了自己最初的信念。扎根基層,創業農村,服務群眾,如果說不艱苦,那是言不由衷的話。剛到村里的第一個晚上我徹底失眠了,那段時間我依然把自己放在父母的驕子,學校優等生的角色上面,面對什么都需要靠雙手打拼,一切重新開始,感覺很無助,只是被動的看待所處環境。在認清問題癥結所在后,我便主動利用空閑時間,大量學習經濟、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走出去向鎮村干部、老黨員和群眾學習社會知識、人際關系、處事方法,堅持以村干部的標準來設計自己、要求自己、錘煉自己,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最大程度地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去。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這個轉變角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學習,不斷適應農村環境,不斷提升工作能力的過程。通過自身努力,我的潛力和能力得到挖掘和提升,村干部和群眾都對我開始刮目相看。半年后,村里讓我負責全村低保申辦、企業安全監管及遠程教育等工作,雖然事情比較雜,既要面對個體,又要面對群體,還有充滿時代氣息的遠程教育工作,但我基本上能做到合理安排,統籌兼顧,不再是以前那個不知所措的毛頭小伙子了。
三、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困難較多,但作為大學生村官,更要有擔當責任的能力和勇氣,努力獨當一面,用實干贏得群眾的擁戴。村里安排我負責的低保工作,點多線長面多,面對的都是一些弱勢群體,特別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延壽村失地農民越來越多,雖然市里和區里采取了許多積極有效的政策安置了部分失地農民的就業,但還有不少年齡大、身體差的農民生活比較困難,只能通過低保解決生計。為了做好這部分人的工作,我深入到這些貧困對象當中,一方面耐心向他們宣講政策,爭取他們的理解支持;另一方面,積極為他們向有關部門申報低保手續,為他們解決點實際困難。村里有一位張娭毑,一雙兒女都在外打工,自己腿疾行走不便,在為她辦理低保過程中,我先后五次上門,為老人寫報告,開證明,甚至連老人的低保照片都是我幫他照的,當老人拿到低保證后,連聲道謝:“大學生伢子真不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家都能主動配合村里工作,支持城區經濟發展。平時我除了完成村里安排的日常工作,還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心應手地為村里做好宣傳欄、遠程教育等工作,并幫助村里完善了村干部考勤管理制度,建立了黨員干部信息管理臺帳。
【更多實習報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