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書東流村壁辛棄疾,是一首寫愛情的詩作,也是作者的著名作品之一,這首詞著重書寫詞人愛情,回憶往事,下面是這首詞的資料,大家可以參考~!
原文: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辛棄疾
作者:辛棄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地東風欺客夢,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經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
拼音:
yě táng huā luò ,yòu cōng cōng guò le ,qīng míng shí jiē 。chǎn dì dōng fēng qī kè mèng ,yī zhěn yún píng hán qiè 。qǔ àn chí shāng ,chuí yáng xì mǎ ,cǐ dì céng jīng bié 。lóu kōng rén qù ,jiù yóu fēi yàn néng shuō 。
wén dào qǐ mò dōng tóu ,háng rén céng jiàn ,lián dǐ xiān xiān yuè 。jiù hèn chūn jiāng liú bú duàn ,xīn hèn yún shān qiān dié 。liào dé míng cháo ,zūn qián zhòng jiàn ,jìng lǐ huā nán shé 。yě yīng jīng wèn :jìn lái duō shǎo huá fā ?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辛棄疾翻譯:
野棠花兒飄落,匆匆又過了清明時節。東風欺凌著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夢驚醒。一陣涼氣吹來,向我的孤枕襲來,我感到絲絲寒意。在那彎曲的河岸邊,我曾與佳人舉杯一起飲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與佳人離別。如今人去樓空,只有往日的燕子還棲息在這里,那時的歡樂,只有它能作見證。
聽說在繁華街道的東面,行人曾在簾下見過她的美足。舊日的情事如東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遺憾又像云山一樣一層層添來。假如有那么一天,我們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將會像鏡里的鮮花,令我無法去折。她會驚訝我又白了頭發。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辛棄疾字詞解釋:
(1)東流:東流縣,舊地名。治所在今安徽省東至縣東流鎮。
(2)野棠:野生的棠梨。
(3)匆匆:形容時間過得飛快的樣子。唐牟融《送客之杭》詩:“西風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暫留。”
(4)?(chàn)地:宋時方言,相當于“無端地”、“只是”。
(5)云屏:云母鑲制的屏風。寒怯:形容才氣或才力不足。
(6)觴:中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具。
(7)系(jì)馬:指拴馬。
(8)“樓空”句:蘇軾《永遇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9)綺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蒼。
(10)曾見(jiàn):曾經見過。
(11)纖纖月:形容美人足纖細。劉過《沁園春》(詠美人足):“知何似,似一鉤新月,淺碧籠云。”
(12)料得:預測到;估計到。明朝(zhāo):以后,將來。
(13)尊:指酒器。重見( jiàn):重新相見,重新遇到。
(14)華發:花白的頭發。《墨子·修身》:“華發隳顛,而猶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辛棄疾背景:
此詞是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江西帥召為大理少卿時作。辛棄疾年青時路過池州東流縣,結識一位女子,此次經過此地,重訪不遇,感發而作此詞。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辛棄疾賞析:
這是游子他鄉思舊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寫起,接著敘游子悲愁。“曲岸”、“垂楊”兩句道離愁,“樓空”兩句寫別恨。換頭“聞道”緊承“燕子能說”,揭示“空樓”中佳人當時處境:“簾底纖纖月”,月不圓人也不團圓。“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見,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頓挫,道出佳人難再得的幽怨。
此詞上闕中:“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地樂風欺客夢,一枕云屏寒怯。”清明時節,春冷似秋,東風驚夢,令人觸景生情,萌生悲涼之情感。“又”字點出前次來此,也是之個季節。暗合于唐人崔護春日郊游,邂逅村女之事。“客夢”暗指舊游之夢,“一枕寒怯”之孤單又暗襯前回在此地的歡會之歡愉。果然,下邊作者按捺不住對往事的追憶:“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曲岸、垂楊,宛然如舊,而人去樓空了;只有似曾相識之飛燕,在呢喃地向人訴說,為人惋惜而已。末句化用東坡《永遇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詞意,卻能翻出新意,頗有信手拈來之感。這五句,作者回憶往日惜別感傷此時不得復見筆落之處愁思可見,這隱隱含悲之語在其詞作中少有。
此詞下闕則歇拍處意脈不斷,承接上片回憶之感傷一氣流注而入下片:“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綺陌”,猶言煙花巷。纖纖月出于簾底,指美人足,典出?娘。極艷處,落筆卻清雅脫俗,此亦稼軒之出眾之處。至此可知此女是風塵女子。這里說不僅“飛燕”知之;向行人打聽,也知確有此美人,但已不知去向了。惆悵更增,所以作者傷心地說:“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上年惜別的舊恨,已如流水之難盡;此時重訪不見的新恨更如亂山云疊,令人如何忍受。皖南江邊山多,將眼前景色信手拈來,作為妙喻。用意一唱三嘆,造語一波三折,稼軒為詞,達情至切他人有感而覺無可言者,他都能盡情抒發。如鏡里花難折,似有未了之意但不知從何說起。稼軒則又推進一層,造成了余意不盡的結尾:“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意思是:那時,想來她也該會吃驚地、關切地問我“你怎么添了這多的白發啊!”只能如此罷了!
全詞以想象中的普通應酬話,寫出雙方的深摯之情與身世之感嘆。這白頭,既意味著“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飽含著“老卻英雄似等閑”的悲憤,真可謂百感交集。寫到此,戀舊之情、身世之感已渾然不可分,大有“倩向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水龍吟》)的意味,實為借戀杯之酒,澆胸中感時傷事之塊壘。因為有此一結,再返觀全詞,只覺得無處不悲涼。這結尾,也照應了開頭的歲月如流,于是歸結到蕭蕭華發上,就此頓住。
辛詞郁積如山,欲說還休。清真所為是筆觸纖細、筆筆勾勒的工筆仕女圖;稼軒作成的卻是灑脫爽健、一揮而就的潑墨寫意畫。這藝術風格上的差異,是詞人個性與氣質的差異而造成的。同時也能看出稼軒詞作風格之獨特,確實與眾不同。
詞牌名了解:
念奴是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調名本此。此調有仄二體。《詞譜》以蘇軾“憑空跳遠”詞為仄體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韻。此令宜于抒寫豪邁感情。東坡赤壁詞,句讀與各家詞微有出入,是變格。另有平韻格,以陳允平詞為正體,用者較少。
詩人資料: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謚忠敏。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