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轄4個區(市中區、五通橋、沙灣、金口河)、1個縣級市(峨眉山市)、4個縣(犍為、井研、夾江、沐川)和2個彝族自治縣(峨邊、馬邊)。具體名單見下表。
一、樂山所有的區縣名單有哪些
類別 | 區劃名稱 | 下屬區域 | 政府駐地 |
---|---|---|---|
市轄區 | 市中區 | 大佛街道·通江街道·海棠街道·綠心街道·全福街道·牟子鎮·土主鎮·白馬鎮·茅橋鎮·青平鎮·水口鎮·棉竹鎮·平興鎮·悅來鎮·劍峰鎮 | 海棠街道 |
沙灣區 | 銅河街道·沙灣鎮·嘉農鎮·太平鎮·福祿鎮·牛石鎮·葫蘆鎮·踏水鎮·軫溪鎮 | 銅河街道 | |
五通橋區 | 竹根鎮·牛華鎮·金粟鎮·金山鎮·西壩鎮·冠英鎮·蔡金鎮·石麟鎮 | 竹根鎮 | |
金口河區 | 永和鎮·金河鎮·和平彝族鄉·共安彝族鄉·永勝鄉 | 永和鎮 | |
縣級市 | 峨眉山市 | 勝利街道·峨山街道·綏山鎮·高橋鎮·羅目鎮·九里鎮·龍池鎮·符溪鎮·雙福鎮·桂花橋鎮·大為鎮·黃灣鎮·龍門鄉 | 勝利街道 |
縣 | 犍為縣 | 玉津鎮·孝姑鎮·石溪鎮·清溪鎮·羅城鎮·芭溝鎮·龍孔鎮·定文鎮·舞雩鎮·玉屏鎮·大興鎮·九井鎮·鐵爐鎮·壽保鎮·雙溪鎮 | 玉津鎮 |
井研縣 | 研城街道·馬踏鎮·竹園鎮·研經鎮·周坡鎮·千佛鎮·王村鎮·三江鎮·東林鎮·集益鎮·純復鎮·寶五鎮·鎮陽鎮·高鳳鎮·門坎鎮 | 研城街道 | |
夾江縣 | 青衣街道·漹城街道·黃土鎮·甘江鎮·吳場鎮·木城鎮·華頭鎮·新場鎮·馬村鎮 | 青衣街道 | |
沐川縣 | 沐溪鎮·永福鎮·大楠鎮·箭板鎮·舟壩鎮·黃丹鎮·利店鎮·富新鎮·底堡鄉·楊村鄉·高筍鄉·茨竹鄉·武圣鄉 | 沐溪鎮 | |
峨邊彝族自治縣 | 沙坪鎮·大堡鎮·毛坪鎮·五渡鎮·新林鎮·黑竹溝鎮·紅旗鎮·宜坪鄉·楊河鄉·新場鄉·平等鄉·金巖鄉·勒烏鄉 | 沙坪鎮 | |
馬邊彝族自治縣 | 民建鎮·榮丁鎮·下溪鎮·蘇壩鎮·煙峰鎮·勞動鎮·荍壩鎮·建設鎮·民主鎮·梅林鎮·雪口山鎮·三河口鎮·大竹堡鄉·高卓營鄉·永紅鄉 | 民建鎮 | |
其他 | 樂山高新區 | 安谷鎮 | 樂高大道6號 |
蘇稽新區 | 蘇稽鎮 | 蘇沙路1922號 |
二、樂山所有區縣介紹
市轄區
1.市中區
市中區隸屬于四川省樂山市,位于四川樂山市盆地西南部,總面積837平方公里。市中區區位優勢明顯,境內基礎設施完備,水陸交通便捷,擁有樂山港和500噸大件碼頭,可直達長江沿岸各大港口。
2.沙灣區
沙灣區,隸屬四川省樂山市,面積610.89平方公里。沙灣區古稱“南陵”,因南宋詩人范成大評“南陵”地處“靈山秀山水,沙岸灣環處”得名。
3.五通橋區
五通橋區隸屬于四川省樂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面積474平方公里。五通橋區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是四川重要的工業基地,四川省化工基地,輕工部十大原料基地之一。
4.金口河區
金口河區是四川省樂山市的一個市轄區,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小涼山脈中部,面積598平方公里。
境內的金口大峽谷有動植物王國和地質博物館之美譽,2001年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縣級市
5.峨眉山市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轄縣級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面積1183平方公里。
峨眉山市因山得名,是一座有著1400多年歷史,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城,境內的峨眉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 “仙山佛國”、“地質博物館”之美譽。
縣
6.犍為縣
犍為縣隸屬四川省樂山市,位于川西平原西南邊緣,面積1375.4平方公里,有“蜀西門戶”之譽。犍為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古鎮眾多,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遍布全境。
7.井研縣
井研縣,隸屬于四川省樂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總面積840.6平方千米。井研縣古為蜀國領域,井研縣是亞洲第一大恐龍發掘地,出土有井研馬門溪龍,現陳展于北京自然博物館。
8.夾江縣
夾江縣因青衣江在此形成“兩岸青山相對出,一江碧水自中流”的絕妙景觀而得名。夾江縣面積748.47平方公里,是“中國西部瓷都”、“千年竹紙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核動力基地”。
9.沐川縣
沐川縣,四川省樂山市下轄縣,面積1408平方公里,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長江上游岷江、大渡河、金沙江之間的三角地帶,被譽為“天然氧吧”和“綠色明珠”。
自治縣
10.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隸屬于四川省樂山市,位于西南小涼山區,面積2382平方公里。 2018年12月2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區(單位)。
11.馬邊彝族自治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小涼山區,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宜賓市、涼山彝族自治州結合部,面積2304平方公里。
縣內生態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金山銀水”之美譽。
三、樂山簡介
行政區劃
全市轄4個區(市中區、五通橋、沙灣、金口河)、1個縣級市(峨眉山市)、4個縣(犍為、井研、夾江、沐川)和2個彝族自治縣(峨邊、馬邊)。共有211個鄉鎮、7個街道辦事處,2030個村、253個社區。全市戶籍人口354.7萬,占全省總人口的3.88%;年末常住人口326.5萬人。
歷史文化
樂山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至石器時代,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春秋時期蜀王開明故治。秦統一中國后,于市境內置南安縣,隸屬蜀郡,后曾改屬犍為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取“郡土嘉美”之意,置嘉州。宋改嘉州為嘉定府,元改為嘉定府路,明降為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復升為嘉定府,并在府治置樂山縣,取城西南五里“至樂山”為名,“樂山”之名沿用至今。1950年,設樂山專區。1985年,撤銷樂山地區建地級市。1997年行政區劃調整,眉山等6縣劃出。樂山被譽為“士大夫之郡”,是郭沫若的故鄉。
旅游資源
樂山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城市,是四川省唯一的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旅游經濟總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品位一流,擁有三處世界級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是全國四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之一,東風堰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全市現有國家A級景區27處,其中峨眉山、樂山大佛2處為國家5A級景區,峨眉山大佛禪院、夾江天福觀光茶園、東方佛都、烏木文化博覽苑、峨邊黑竹溝、郭沫若故居、仙芝竹尖生態園、嘉陽·桫欏湖、桃源山居、旅博天地等10處為國家4A級景區。圍繞建設四川旅游首選地發展定位,認真做好擴容提質、景城一體、全域旅游“三篇文章”,成功舉辦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峨眉山國際茶文化博覽會、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佛光花海音樂節等重大活動和賽事。2016年累計接待國內外旅游者4380.1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25.68億元,分別增長11.7%、25.3%。其中,入境旅游20.75萬人次,增長19.3%。國內旅游收入622.58億元,增長25.4%。旅游外匯收入4851.95萬美元,增長11.2%。
經濟發展
主要經濟指標
●地區生產總值
2016年(下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06.58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3.27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809.42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443.89億元,增長9.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0.9%,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7.5%,下降1.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1.6%,上升1.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4、5.0和2.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1%、61.5%和33.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3110元,比上年增加3137元,增長8.0%。
●財政收支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3.10億元,增長9.0%。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7.04億元,增長10.7%。稅占比52.4%。
●固定資產投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9.79億元,比上年增長12.3%。第一產業投資45.42億元,增長16.6%;第二產業投資311.30億元,下降6.9%;第三產業投資753.07億元,增長22.6%。民間投資累計684.39億元,增長3.7%。
●民營經濟
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791.69億元,增長8.4%,民營經濟拉動GDP增長4.8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8.2%,占GDP的56.3%。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92萬戶,總量達13.97萬戶,同比增長16.9%。
●城鄉居民收入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9元,增長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83元,增長8.4%。年末全市住戶存款余額1281.45億元,比年初增加117.76億元,增長10.1%。
●對外開放
樂山是國家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已與10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交往及貿易往來關系,截止2016年,有對外貿易經營權企業469家,其中全市進出口實績企業84家。產品出口國家和地區達104個。新增境外投資項目7個,實現境外投資額19185萬美元。港中旅、中科實業、中國建材、中國華錄、中信國安、萬達集團等一批知名央企民企紛紛來樂投資興業。新增境外投資項目7個,實現境外投資額19185萬美元。全年新簽約正式合同項目57個,總金額659.07億元,實際到位市外內資560億元。全年進出口總額8.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5%。
工業經濟
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07.1億元、增長12%,工業化率54%;工業拉動經濟增長4.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5%。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1653.4億元,產銷率96.9%,利潤總額69.1億元。輕重工業比為31.2:68.8。
●產業發展
樂山是四川重要的工業城市,工業門類齊全、發展基礎較好,形成了包括以電子信息、清潔能源、新材料、現代裝備制造、生物制藥為主的新興產業,以鹽磷化工、冶金建材、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傳統產業。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到39%、較去年提高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550.3億元。
●園區建設
深入推進“一總部三基地”建設,促進工業集中集約發展。全市現有12個產業園區(工業集中區),其中樂山高新區是全省7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樂山(沙灣)不銹鋼產業園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市園區工業集中度達74%。
●企業發展
全市現有工業企業3851家,擁有規模以上企業617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20億的企業10家。
農村經濟
全市耕地面積約為272967.22公頃,人均耕地面積約為1.15畝。全年糧食產量110.7萬噸,比上年增產1.3%。
●主導產業
樂山是四川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全市圍繞現代農旅融合發展特色區和高標準茶產業帶、現代林竹產業帶、優質蔬菜產業帶、中藥材產業帶、標準化規模養殖產業帶、特色農業休閑體驗產業帶等“一區六帶”建設,已建成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89個,初步形成林竹、茶葉、畜牧、蔬菜、中藥材五大主導產業。全市茶業綜合發展水平居全省前列,榮膺中國綠茶之都稱號。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34個,累計達2786個;新發展家庭農場328家,累計達710個。有29個全國農民專合社示范社。全市有永豐紙業、鳳生紙業、井研食品、哈哥兔業、竹葉青、仙芝竹尖等6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億元以上龍頭企業42家;1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5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達210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面達69%。
●標準化生產
全市發展無公害基地縣9個、有機產品示范縣1個,基地認證面積占全市耕地面積的86%以上。新建成現代特色效益農業標準化基地13萬畝,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89個,累計達739個。
●品牌化建設
擁有永豐、哈哥、巨星、竹葉青等7件中國馳名商標、27件四川省著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11個。
宜居環境
樂山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省環境優美示范城市、省環保模范城市,是成渝城市群規劃的成都平原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心城區坐落在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匯處,與樂山大佛隔江相望,融佛、山、水、城于一體。9.4平方公里綠心居于城市之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森林在城市里,城市在山水中”。全城鎮化率48.73%,比上年提高1.42個百分點。全市城鎮建成區面積221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余萬人。
●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中心城區跨市中區、五通橋、沙灣區,包含樂山高新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約288平方公里。主城區范圍(即市直管區域)包括青江、柏楊壩、蟠龍、老城、綠心、棉竹、通江、肖壩、岷江東岸、牟子、高新區、水口、蘇稽、楊灣14個片區及大佛景區等區域,面積約236平方公里。
●小城鎮建設
以全省“百鎮建設試點行動”為契機,分類分層分步推進小城鎮特色化發展,擁有國家級重點鎮17個、省級試點鎮15個。沐川箭板鎮順河古街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峨邊底底古村等9個村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城市管理
樂山是全省首批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城市,峨眉山市創建為全省環境優美示范縣,30個鄉鎮、250個村分別創建為全省環境優美示范鄉鎮和示范村。城市交通、供排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29.8萬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8.6%。建成區綠地率28.4%。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通過國家檢查驗收,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7.4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