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下轄14個市(州),其中有2個民族自治州;共有86個縣(市、區),其中縣57個、自治縣7個、縣級市5個、市轄區17個;全省共有1229個鄉(鎮),其中鎮892個、鄉305個、民族鄉32個;全省有街道127個。具體名單見下表。
一、甘肅所有的區縣名單有哪些
蘭州市
轄5區3縣: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安寧區、紅古區、永登縣、榆中縣、皋蘭縣。
嘉峪關市是中國五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下轄8個街道,3個鎮。
金昌市
轄1區1縣:金川區、永昌縣
白銀市
轄2區3縣:白銀區、平川區、會寧縣、靖遠縣、景泰縣。
天水市
轄2區5縣:秦州區、麥積區、甘谷縣、武山縣、秦安縣、清水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武威市
轄1區3縣: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張掖市
轄1區5縣:甘州區、民樂縣、臨澤縣、高臺縣、山丹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平涼市
轄1區6縣:崆峒區、涇川縣、靈臺縣、崇信縣、華亭市、莊浪縣、靜寧縣。總面積1.1萬平方千米。
酒泉市
轄1區2市4縣: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慶陽市
轄1區7縣:西峰區、慶城、華池、寧縣、鎮原、合水、正寧、環縣。
定西市
轄1區6縣:安定區、通渭縣、隴西縣、渭源縣、臨洮縣、漳縣、岷縣。
隴南市
轄1區8縣:武都區、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臨夏回族自治州
轄1市7縣:臨夏市、臨夏縣、永靖縣、廣河縣、和政縣、康樂縣、東鄉族自治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甘南藏族自治州
轄1市7縣:合作市、夏河、碌曲、瑪曲、迭部、舟曲、臨潭、卓尼縣。
二、甘肅所有區縣介紹
蘭州市
甘肅省省會,享有“絲路重鎮”、“黃河明珠”、“西部夏宮”、“水車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譽。始建于西漢始元元年(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筑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總面積1.31萬平方千米,轄5區3縣: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安寧區、紅古區、永登縣、榆中縣、皋蘭縣。
嘉峪關市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工業旅游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轄區內的嘉峪關長城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下轄8個街道,3個鎮,總面積2935平方千米。
金昌市
金昌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為古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和河西走廊主要城市之一,自古以來自然條件較為嚴酷,區域年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8倍,是全國110個重點缺水城市和13個資源型缺水城市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地區自然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金昌緣礦興企、因企設市,因盛產鎳被譽為“祖國的鎳都”。總面積8896平方千米,轄1區1縣:金川區、永昌縣。
白銀市
位于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志書記載,白銀礦藏的開采,始于漢代,明朝洪武年間,官方曾在現市政府駐地設立辦礦機構“白銀廠”,有“日出斗金”之說,白銀緣此而得名。總面積2.12萬平方千米,占甘肅總面積的4.4%。轄2區3縣:白銀區、平川區、會寧縣、靖遠縣、景泰縣。
天水市
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以西秦嶺為分水嶺,北部地區面積11673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81.49%;南部地區面積2652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18.51%。總面積14325平方千米。轄2區5縣:秦州區、麥積區、甘谷縣、武山縣、秦安縣、清水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武威歷史悠久,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命名武威。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歷代王朝都曾在這里設郡置府。武威是古絲綢之路要沖,境內名勝古跡眾多。總面積3.23萬平方千米,轄1區3縣: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張掖市
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其名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張掖市歷史悠久,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張掖郡,這里遂成為軍事戰略要地,絲綢之路重鎮,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總面積4.2萬平方千米,轄1區5縣:甘州區、山丹縣、民樂縣、臨澤縣、高臺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平涼市
地處陜、甘、寧三省(區)交匯處,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滅前涼,置平涼郡,取“平定涼國”之意,平涼之名始見于史冊。是甘肅東部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東部省區產業轉移與開放開發的“東大門”。總面積1.1萬平方千米,轄1區1市5縣:崆峒區、華亭市、涇川縣、靈臺縣、崇信縣、莊浪縣、靜寧縣。
酒泉市
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是敦煌藝術的故鄉、現代航天的搖籃、新中國石油和核工業的發祥地、“鐵人”王進喜的故鄉和“鐵人精神”的誕生地。總面積19.2萬平方千米,占甘肅省面積的42%,轄1區2市4縣: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慶陽市
位于甘肅東部、陜甘寧三省區交會處。慶陽先民、中醫鼻祖岐伯曾在此與黃帝論醫,成就了中華醫學巨著《黃帝內經》,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慶陽香包、隴繡、民間剪紙、道情皮影等民俗文化獨樹一幟。總面積2.7萬平方千米,轄1區7縣:西峰區、慶城縣、華池縣、寧縣、鎮原縣、合水縣、正寧縣、環縣。
定西市
位于甘肅中部,通稱“隴中”。岷山、隴川不僅孕育了馬家窯、齊家、寺洼、辛店等史前文化,也傳承著漢唐古風,使定西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中華民族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戰國時就在狄道(今臨洮)設置隴西郡,今各縣區地域均在轄境,是甘肅中部的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總面積1.96萬平方千米,轄1區6縣:安定區、通渭縣、隴西縣、渭源縣、臨洮縣、漳縣、岷縣。
隴南市
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陜西,南通四川,扼陜甘川三省要沖,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隴南歷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隴南是甘肅省唯一屬于長江水系并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布,地域差異明顯,有水杉、紅豆杉等國家保護植物和大熊貓、金絲猴等20多種珍稀動物,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79萬平方千米,轄1區8縣:武都區、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臨夏回族自治州
位于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西南面,是古絲綢之路南道要沖、唐蕃古道重鎮、茶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碼頭”之譽,也是文成公主進藏時的途經之地。臨夏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國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發掘最多的地區之一,因出土現珍藏于國家博物館的“彩陶王”,被譽為“中國彩陶之鄉”。總面積8169平方千米,轄1市7縣:臨夏市、臨夏縣、永靖縣、廣河縣、和政縣、康樂縣、東鄉族自治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甘南藏族自治州
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的甘、青、川三省結合部,是全國的“五大牧區”之一。境內有尕海——則岔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蓮花山和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夏河拉卜楞寺、卓尼禪定寺和碌曲郎木寺等121座藏傳佛教寺院;有紅軍長征經歷的天險臘子口、俄界會議遺址等十多處革命歷史遺跡;有香浪節、曬佛節、采花節、花兒會等幾十種民俗節慶活動,被譽為“中國的小西藏,甘肅的后花園”。總面積4.5萬平方千米,轄1市7縣:合作市、夏河縣、碌曲縣、瑪曲縣、迭部縣、舟曲縣、臨潭縣、卓尼縣。
三、甘肅簡介
甘肅,古屬雍州,地處黃河上游,它東接陜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
它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全省土地總面積42.59萬平方公里(其中寧夏回族自治區飛地53.22平方公里)。
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山、合黎山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境內地勢起伏、山嶺連綿、江河奔流,地形相當復雜。這里有直插云天的皚皚雪峰、有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蔥蔥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綠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風韻的自然風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市和隴南地區,是歷史悠久、山川錦繡、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稱。
唐玄奘在天水的傳說,使佛公嬌、萬紫山、滲金寺等地,成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點。和天水、隴南相臨的甘南、臨夏兩自治州,是藏、回、東鄉、保 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集聚地,有獨具一格的民情和風俗,境內的拉卜楞寺,不但有著精美絕倫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規模較大的法會和眾多的節慶,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動空前豐富多彩。古樸典雅的臨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眾們的聚禮之地,這里的宗教民俗活動,獨特隆重,令人嘆為觀止。
甘肅東部的慶陽、平涼地區,是具有悠久革命歷史的老區。境內除有眾多的革命遺跡外,黃帝登臨、廣成子修煉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設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宮山以及公劉廟、菩薩山等廟會,都成為民間文化的傳播陣地和民間經濟的交易場所。特別是嗩吶、剪紙、社火、戲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肅著名的糧倉,也是昔日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和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聞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肅南裕固族風情、肅北蒙古族風情、阿克塞風俗、天祝藏區風情、雷臺奇觀、古酒泉傳奇、嘉峪關傳說、玉門關和古陽關、橋灣人皮鼓、民間筵悅、駱駝隊等奇風異俗在這里熠熠生輝。
甘肅是一個發展潛力和困難都比較突出、優勢和劣勢都比較明顯的省份。經過建國以來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機械電子等為主的工業體系,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得到一定改善,糧食實現了省內供需總量基本平衡,基本形成了草畜、馬鈴薯、水果、蔬菜等戰略性主導產業,制種、中藥材、啤酒原料等區域性優勢產業,以及食用百合、球根花卉、黃花菜、花椒、油橄欖等一批地方性特色產業和產品。教育、科技事業有了長足發展,現有普通高校34所,中央所屬的科研機構22個。文化事業不斷進步,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飲譽全球,《讀者》雜志成為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