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報告一
應學校團委的號召,自己于20xx年7月26日至8月15日在家鄉參加了為期二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形式為跟師學習,在四川省仁壽縣清水鎮計劃生育服務站見習。
自己的老師是計生站的站長,馬上就要退休了,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中西醫皆懂。在他的建議下,自己先用大約一周的時間對藥物進行了解,主要是對中藥的認識。自己先是認識藥房里每一味中藥的外貌,再是口嘗大部分藥物,對其藥性藥味進行一定的了解。在認識藥物的過程中總結出了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由于多數藥物都是炮制過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個植被都做藥用的,所以很多藥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參,但是在藥味上卻有不同,兩者都是甘苦之品,玄參苦味更重,略有咸味,而生地則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荊芥與薄荷、前胡與柴胡等等。
第二,實際嘗出來的結果同中藥書上介紹的藥性藥味存在著差異。咸味便不容易嘗出來,比如青黛、玄參等。而藿香切片后的氣味沒有它生長在土地里的氣味強烈了。
第三,由于地方差異,在xx學的中藥理論回來跟xx的實地藥材相比較,略有不同。在實習的藥房里甚至有些藥材中藥課時都沒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參、蠶沙、甘松、金精、銀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檳榔亦有馬檳榔、花檳榔之別。有些書上講到的藥物,在藥房里也沒有見到。畢竟中藥的種類成千上萬,還有地區差異。
第四,老師開方時常會用一些藥物的別稱。比如前仁是指車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檳榔的外殼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認識中藥之余,自己還對西藥進行了初步的了解。由于西藥藥理是在大三上學期才開始學習,這次了解只是為了在腦海里有個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隨后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師身旁看老師給病人診療了,這才是實習的重點。因為是在計生站,所以來看病的婦科兒科居多,當然外感之類的病人也到此處。因為老師在當地名聲很不錯,來看病的人總是很多,老師幾乎沒有單獨給自己講解的時間。所以自己只有自己記錄整理消化,將望聞問切的結果記在筆記本上,再看老師開的處方,不管開的是中藥還是西藥都記錄下來,利用晚上在家的時間整理消化。當然,重點在中藥方子上,西藥只做了解。在此也將自己的看法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第一次臨床見習,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將很多東西暫時寄存于心,不敢先給它下個錯誤的定義,等到以后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經驗,是壞的那它也是個教訓。就比如老師的方子,自己看到的幾乎所有的方子里都有地榆,中藥書上說地榆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熱出血,被稱為水火燙傷的要藥。為什么每個方中都有少許地榆呢?后來老師跟自己說,他用地榆作佐制藥,因為用了許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后容易壞肚子,地榆具有收斂的作用,用少許在方中防止苦寒太過。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用法,不能說這不是收獲啊!每位醫生在遣方用藥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自己的這位老師還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在這兒就不一一舉例了。第一次體會到臨床與理論的不同之處,相比之下臨床還更有誘惑力,不那么死板,便顯得更加可愛了。只是這又在自己的學習路程上多加了一道關卡,要靈活運用、妥善治療還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關于病人的思考。在見習的這段時間里自己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婦、甚至還有襁褓中的嬰兒。他們中有稍微有錢的老板,還有中等水平的農民,甚至還有窮到衣衫襤褸無人撫養的孤寡老人。每個人對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總的來說,人們對疾病預防這一層面認識加深了,對自己的健康的關心程度也提高了,這是自己們社會的進步。但是還有好大一部分人群,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著,不到萬不得已不來求醫的。因為自己在鄉鎮上見習,這樣的患者應該比城鎮里的多見。雖然現在有醫保了,但是那樣的保障卻的確還沒有到達每一個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貧苦人民。這就不光是作為醫生該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個“西醫文盲”的角度談的一些有關西藥的見解。在見習期間,很多患者都是因為感冒來就診的。老師的第一句話似乎永遠都是“能吃青霉素嗎?”如果能吃,藥單的第一個藥便是阿莫西林。自己知道自己是個初學者,不應該對一些事情或者事物產生偏見,但是為何自己總是越看那個“阿莫西林”就越覺得厭煩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藥,是抗生素類藥物,常用或者用量較大都會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你聽西醫怎么說“不先把炎癥消下去,病又怎么好呢?”自己并不是討厭西醫,該消炎的時候當然是你的阿莫西林來得快,但是心里總是有些疑問,是否能夠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療法呢?就像自己們對待大自然一樣,是否治病也該整一“可持續發展”出來呢?這些疑問就讓它留在心里吧,自己想老師也不一定會解答。
第四,是淺談對于醫生治病的問題。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談及到了這個問題,以往那樣神圣向往的醫生這個職業的光環突然暗淡了許多,有對社會的無可奈何,更多的是對自己的無可奈何。老伯說,比如有兩類醫生,一類只是治標,短暫的療效很好,抗生素藥品幾乎是來者必用,也不考慮患者以后的事情。一類醫生是標本兼治的,但是治標的效果卻是要慢一些,就像中醫平調人的陰陽?墒峭颊叨嗟膮s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里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后,會不會也轉變成前者了呢?因為生活的壓力。好害怕,害怕變成那樣,害怕自己的意志還沒有磨煉得足夠堅定,一旦被推進了社會這個大染缸,便變得不知所措起來。
都說做醫生辛苦,自己想辛苦的并非是學習那些醫學知識,只要是自己真心熱愛的,學起來應該是種樂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內心醫德的磨練。
曾經夢想的醫生在這個現實生活中似乎變得不復存在了,曾經以為的那些醫術很好的老中醫們的光輝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個例子黯淡了許多。那自己該以什么樣的醫生做為自己奮斗的目標呢?突然好迷茫。
其實像那樣治標的醫生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他們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處,而且還直接了些,似乎自己應該學習才是。只是自己卻不愿將目標定在那樣一個“下醫”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還是在害他們呢?
總而言之,這次實踐的收獲也是挺多的,盡管發現了許多的問題,但是誰又能說明這些不是漫漫學醫途中必須經歷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難有多么迷茫,自己相信,只要堅持自己的目標,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只要擁有自己的原則,再迷茫的路途也會有對的方向!
醫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報告二
短短兩天的是社會實踐志愿平谷行很快就結束了,但留在心中的印記卻永遠不會泯滅。還記得前期準備的辛苦和倉促,還記得臨行前的興奮與期待,還記得蒙蒙細雨中有條不紊開展活動,還記得鄉親們那一張張純樸的笑臉,還記得基層醫療的嚴峻面貌不容樂觀,還記得自己們身負重任,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親身走進農村,自己才深切地感受到那種缺醫少藥是什么樣的尷尬現狀,自己的眼前是這樣一幅真實的畫面:村里只有兩個赤腳醫生,衛生所在5里地外,很多村民平時有了小病就隨便開點兒藥來吃,管用就吃,不管用就扛過來甚至不理了,現有的醫療保險制度也就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加的人數少,報銷的比率低,手續麻煩,和一個大娘聊天,她每月只有200元維持生活還要給小孩子買零食,還有一些中老年人甚至是第一次測量血壓,據自己們測量的結果看血壓偏高的人占總測量人數的一半左右,只有極少數人堅持吃藥,用的也基本上是最便宜的淘汰的短效降壓藥,多數人即使知道自己血壓高也根本不吃藥。有些家里還在燒著土灶,用著柴火,這真的是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市嗎?自己疑惑了。城區里的老人有著優厚的退休金,有著完善的醫療保險,有著小康的生活條件。這個差距,這個距離,那么,外省市呢?外省市的郊區農村呢?占中國人口70%以上的農民,究竟在怎么樣的醫療條件、生活條件下生活著!
說過自己所眼見的情況,下面說說自己所親身經歷的。這兩天的社會實踐是在平谷金海湖鎮小東溝村村大隊進行的,這個村子的東南方向就是天津的薊縣,村子里沒有服務業,自己們住在鄰近的靠山集村,靠山集村有一條約四五百米長的主要街道,有兩家飯館,兩家旅館,自己男女生分別住在這兩家,條件基本完善,有電視和電扇,床單被罩略帶污漬,由于是太陽能供熱水,自己們去的那天趕上下雨,沒有熱水,廁所一個,男女共用,鎖門為界。走出校門,走進農村,自己才發現,能在家里洗個舒服的熱水澡是多么的幸福。
自己認為,目前農村醫療嚴峻的局勢更多的是政策和制度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大力發展中醫是自己認為解決現有農村醫療困難現象的好辦法,以目前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認知水平,弘揚中醫以解決農村醫藥緊缺的現狀,有以下好處:
1、草藥采集就地取材,價格便宜
2、望聞問切無需繁瑣的實驗室檢查指標輔助診斷
3、深入民間,深得民心
但也面臨以下問題:
1、中醫治療周期較長,無法快速達到解除病痛的效果,農民更愿意選擇療效快的西藥來解決病痛。
2、人才緊缺,農村生活條件艱苦,待遇較低,真正來到農村一干就是幾十年的人寥寥無幾。
3、中西醫屬不同系統,發展趨勢尚無定論,發展中醫條件不足。
作為一名醫學生,了解了目前的醫療現狀后,有益于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計劃自己的人生。實踐自己的人生理想。相信不遠的未來,在自己們的努力下,農民的生活條件,醫療條件會漸漸提高并達到較好的水平。
今日參與社會實踐,明日實踐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