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深,老年人口在不斷增加,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規模也正日益擴大。隨著打工潮的流行,農民工的逐漸增多,農村空巢老人的數量更是快速增長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已成為空巢老人的真實寫照。空巢老人問題已不僅是個人家庭問題,而是全社會的痛。農村空巢老人大多都年邁多病,再加上長期沒有子女的照顧,他們大都孤獨抑郁。本文根據走訪慰問農村空巢老人的形式對農村空巢老人現狀進行調研分析,旨在了解農村空巢老人困難和需求,呼吁社會多關心、關愛農村空巢老人。
關鍵字:農村空巢老人;現狀;志愿服務
前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不斷的發展,也涌現出一大批農民工遠離家鄉到異地打工,這就造成了農村青年勞動力的大量流失。農村“空巢老人”家庭越來越多,而這部分年老體弱的“空巢老人”大都成了家中的主要勞力,田地需要他們耕種、飼養家禽、看管留守兒童等等繁重的擔子全部撂在老人的肩上,老人們實在不堪重負,生活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家庭養老是農村老年人的普遍養老方式,一旦家庭“空巢化”,家庭的養老功能往往就會弱化。由于長期得不到子女的照顧關心,很多年邁多病的老人生活都非常孤苦。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見證著很多空巢老人在孤獨抑郁中去世。因此,在這個暑假來臨之前我和同學們計劃一起走訪農村空巢老人,用我們的真情溫暖、關心、關愛他們。
在老齡化過程中,老年空巢家庭增長非常快。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獨居空巢家庭”占比達到了16.40%,而“夫妻空巢家庭”占比也達到了 15.37%。二者合計達到31.77%。這就是說,中國現在至少有31.77%的有老年人生活的家庭,屬于空巢家庭。在從2000年到2010年這10 年中,空巢家庭的占比上升了8.94%。農村空巢老人更是占據空巢老人家庭總數的絕大部分。中國要更快更好的發展,養老問題是重點要解決的,尤其是農村空巢老人問題。本次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研旨在了解農村看巢老人生活經濟狀況,陪老人聊天解悶,給老人家講述新中國、中國夢,讓他們感受到國家人們對他們的關愛。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我們有義務進一步落實黨的群眾路線,走進基層,服務群眾,為黨和國家服務。
正文
1、 調研對象和方法
本次調研選取濟寧魚臺縣魚城鎮胡閣村村民作為本次調研的調研對象,調研方法采取走訪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問卷涉及基本狀況、經濟狀況、日常生活、醫療健康、心理狀況等。
2、調研結果及問題分析
本次農村空巢老人調研活動,共做問卷150份,其中包括中青年問卷112份,老人問卷38分。第一份問卷數據整理顯示:了解空巢老人的村民僅僅只有 20.5%,主要經濟來源中通過自己耕田種地的占58%,子女支付的占27%。56.3%的村民認為老人生活有保障,多數人表示對老人生活不擔憂。 64.3%的村民認為老人的健康狀況還可以,22.3%的村民認為老人體弱多病,同時大多數人表示老人生病時一般只進行簡單治療,只有大病大災的時候才去醫院治療。46.4%的村民認為老人不能和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家庭成員關系,一般解釋為孩子結婚后就與父母分家各自生活,40%的村民認為是經濟原因導致老人與子女不能一起生活。在所調查的村民中只有17%的村民贊成將老人送到養老院在生活。
第二份調查問卷主要針對老年人生活現狀。調查的板書老人表示生活有保障,多數老人希望和子女一起生活,同時也有老人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怕拖累子女。在了解空巢老人為何不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時,有多數老人都說子女在外地工作太忙,也有些因為交通不便,同時也有些老人是因為和子女關系處理不好而你在一起生活。 在調查老人經濟來源時,老人大多表示自己通過耕田種地可以維持自己的日常生活,還有政府發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要幫子女照顧孩子的老人表示經濟是最大的問題。在調查老人們受教育程度時,多數人都不識字或者只認識簡單的一些字,由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很貧窮落后,那個時代絕大多數孩子都沒機會上學,所以很多老人都不識字。 老人普遍反映生活中最大問題就是看病就醫問題,雖然有新醫療能幫老人解決一些負擔,但是由于年齡大,腿腳不方便,自己不會用電話,手機等,健康成了大問題。問及養老問題時,多數老人表示愿意自己居住,不愿意給孩子增添麻煩。
通過對問卷調查及走訪的結果,大致總結出以下幾點問題:
1、本應安詳晚年 現實卻是辛勞每一天
人老了經濟來源就少了,沒有固定的收入,生活開始變得拮據。村民尹廷德老人今年79歲,有5個子女,孫子有10人,一家老小22人,子孫們不是外出務工就是異地求學,家里就剩下夫妻倆。談到尹廷德老人兒孫滿堂時,老人說:“兒女長大了就分家,各自生活去了,不管是平時,還是過年過節,除了我就是她,除了她就是我”。老人子女雖多,但生活并不富裕,子孫們一年忙到頭,有的僅夠子女讀書,有的連修房負債還未還清。雖然年老體邁,腿腳不靈便,但還承包著4畝多田地,養四頭豬,幾乎沒有清閑日子,每天晚上還要料理家務,自己養活自己。
2、生活寂寞,最盼過年團聚
人老了怕孤獨,農村老人過慣了苦日子,物質要求并不高,在能滿足溫飽的條件下,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親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錢物。尤其是子女外出務工將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連最后一點精神寄托也化為“肥皂泡”。 特別是獨居老人,有話沒處說,有苦沒處訴,精神抑郁。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寂廖生活。毛天祥夫婦倆已年過七旬,其兒子一家3口人全部外出務工,除了繁重的家務之外,最令老人煩惱的莫過于寂寞,白天偶爾還串串門,同鄰居拉拉家常,還算充實,一到晚上就寂寞了。家里雖然衛星電視接收器、電視、音響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但由于自己沒有文化,加之眼睛又不好,家用電器幾乎成了擺設。為此,通常晚飯過后就上床休息,由于年歲過大,睡眠又不好,半夜三四點就醒了,日子難熬。他最盼望的是過年,兒女們都回來,一大家人其樂融融,那才是他想的天倫之樂。但正月過后,子女一個個外出務工,家中依然的冷清。
3、精神壓力大 教育子孫傷腦筋
教育孩子,這本是年輕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務工維持生活,孫子輩的讀書、教育這項任務全部落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尹朝平老人無奈的告訴我們:“我兩個兒子都出去打工,放下兩個孫子在家讀小學,要管吃、管住,教育孫子不但責任大,而且極為操心,今天不是孫子生病,明天就是孫女鬧別扭,孩子性格孤避,不聽話,又不爭氣,時不時還給你惹禍上身,再加上我們沒文化,無法輔導讀書,怕影響娃娃終身。教育不好又怕兒女埋怨,真是心煩”。
4、 生活無照料 安全隱患多
由于子女不在身邊,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沒有年輕人替請醫生,臥病在床,身邊無子女照顧,端茶送水的人都沒有,生活極為不便和困難,孤獨無靠。隨著空巢老年人身體肌能減退,有的記憶力下降,行動不便,甚至身患疾病(殘疾),常因日常生活行為導致安全隱患;加之農村空巢老年人文化,生活環境因素,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傷害、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如:某些保健品到農村的推銷,導致不少老年人上當受騙事件時有發生。
5、有病不求醫 醫療無保障
由于空巢老人面臨子女不在身邊無人照顧的情況,再加上年邁經常生病,行動不便給老人們就醫帶來很大麻煩,再加上經濟困難,很多老人生病都是采用簡單治療甚至能忍則忍,由此可見農村空巢老人的醫療保障很脆弱。
8月17日,我們計劃到當地敬老院進行志愿服務活動。早上八點,我們到達敬老院,敬老院院長對我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院長帶我們參觀了敬老院并詳細介紹了敬老院的規模、構成等等。敬老院主要接收65歲以上的三無老人,本著自愿與推薦的原則,老人與敬老院簽訂協議。敬老院現有老人40多人,其中90歲以上2人,80歲以上8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7人,盲人1人,聾啞人2人。敬老院為每位老人房間配置電視、暖氣、電扇等基本設施,敬老院各項條件正在逐步改善,老年人活動中心正在建設。老人的一日三餐由食堂定時供應,食堂每逢過節會為老人加餐,大家圍坐一起吃水餃。敬老院每年為老人提供冬夏衣服各一套,每月給老人30元零花錢。敬老院的日常工作包括每天早晚的檢查(房間、衛生、健康),打掃衛生,及時處理老人遇到的問題,工作十分繁瑣。在對院長的采訪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院長和工作人員對老人的關愛無微不至,敬老院工作十分繁瑣,大家毫無怨言,時刻為老人著想。當我們問及院長工作感觸時,院長對我們說:“老年人問題十分繁瑣,要照顧到大家的方方面面,十分不容易,當遇到問題時,要敢于擔當,不回避,問題越早解決越好。要熱心為大家服務,老年人工作不好做,我愿與他們同吃同住同生活,心連心。”
采訪完院長,我們去參觀了食堂,正直食堂人員中午做飯,于是大家一起幫忙做午飯,中午食堂為老人做雞湯,我們三個人幫著洗菜,擇菜,兩個人幫著做飯。接近中午十二點,我們去老人房間叫老人吃飯,對走路不方便的老人我們把飯菜送到老人房間,在食堂我們幫助工作人員派飯,為不方便的老人提供服務,把飯菜送到餐桌上,敬老院中的老人們對我們很是熱情,大多數老爺爺老奶奶對我們都是滿臉堆笑。吃過飯,他們主動邀請我們中的一些人陪他們打撲克、下象棋等等,同學們也主動的融入老人們中去,陪他們聊天打牌。我們和一個老人扯起了家常,我們談了談他的身體狀況,聊了聊這里的生活,以及這里其他老人們的生活習慣等等。其中一位同學還很熱心的幫老人把電視機的聲音調大(主要是因為那個電視的按鍵出了問題老人不會調)。和一位奶奶的聊天中了解到,她今年82歲,無兒無女,沒來敬老院之前,自己一人在家的時候經常是一天只吃一頓飯,在家也沒有日常娛樂活動。來到敬老院后,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在這里生活的很幸福,老年生活也不再孤單。整個下午,敬老院的氣氛其樂融融,大家已經融成了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