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格致中學錄取分數線,上海格致中學中考分數線(出爐)
上海的中考分數線官方暫無公布,思而學教育將在公布后第一時間發布,請先收藏思而學教育以便第一時間了解。下面小編先整理出2015年的分數線,僅供參考。
本區排名 | 名稱 | 控制分數線 | 類型 |
1 | 大同中學 | 576.5 | 市示范性 |
2 | 格致中學 | 572.5 | 市示范性 |
3 | 向明中學 | 569 | 市示范性 |
4 | 敬業中學 | 561 | 市示范性 |
5 | 大境中學 | 557.5 | 市示范性 |
6 | 盧灣高級中學 | 551.5 | 市示范性 |
7 | 光明中學 | 547.5 | 市示范性 |
8 | 第八中學 | 541 | 區示范性 |
9 | 五愛高級中學 | 538 | 區示范性 |
10 | 第十中學 | 533.5 | 區示范性 |
11 | 儲能中學 | 528.5 | 區示范性 |
12 | 市南中學 | 521 | 一般高中 |
13 | 金陵中學 | 514 | 一般高中 |
14 | 比樂中學 | 506.5 | 一般高中 |
15 | 浦光中學 | 496 | 一般高中 |
格致中學地處上海市中心,鬧中取靜,是上海市中心城區唯一一塊“教育綠肺”。校區是完整的街區,環境雅致、交通便捷。學校按教育功能分成“五樓一區”,格意樓、物趣樓、致遠樓、知行樓、格致校史樓,以及室內外運動區,包括戶外運動場和室內球類館、室內溫水游泳池、室內擊劍館、健身房、棋類室、乒乓房、桌球房、射擊館等運動場館,為開展游泳、射擊、擊劍、跆拳道、籃、排、網、乒乓、羽毛球等項目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學校還設有樂團排練廳、合唱室、書畫室、茶藝室、戲曲排練室等藝術活動區。學校的實驗室以“精、特、優”而著稱于全市,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勞技中心、語音實驗室、計算機房、電子閱覽室和格致書館,以及天象廳、創意工作坊、創新實驗室、視頻教室、學生電視臺、學生網站、學生社團活動中心。這些設施設備為培養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個性特長提供了眾多的平臺和有利的條件。
學校現有29個教學班,近1100名學生。2011年學校計劃面向全市招收高一新生九個班。其中兩個理科班,一個創新實驗班。歡迎綜合素質優秀、身心素質良好、個性特長鮮明的考生報考我校。
歷史沿革和發展定位
格致中學前身為“格致書院”,始建于1874年,由清朝重臣李鴻章倡議,又由近代著名化學家徐壽和時任英國駐滬總領事麥華佗聯合創辦,迄今已有137年歷史。它是我國近代最早開辦的中西合辦、最先傳授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培養科技人才的新型學堂之一。137年來,學校繼承“愛國、科學”的優良傳統,弘揚“格物致知,求實求是”精神,發展“和諧、崇理”的辦學特色,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包括19位兩院院士),并以其教育的高質量享譽海內外。1958年,學校即被評為本市首批市重點中學,現為上海市首批“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之一。江澤民同志曾為學校題詞“樂育英才”,朱?基同志也稱贊學校“培養了一流人才”。
學校在培養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同時,特別關注理科資優生的培養,也注重藝術、體育、科技特長生的培養。
師資力量
學校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多年來,學校形成了“和諧發展,理科見長”的教學優勢與育人特色,主要得益于學校擁有一支“德才兼備、教有所長”的一流師資。
學校擁有諸多市和區的教育教學骨干,其中有上海市“雙名工程”名校長、名師后備人選7名,還有兩位是上海市名師培養基地導師;學校現有特級教師、特級校長5名、高級教師65名,占教師總數的62%。學校有博士生1名、研究生22名,占教師總數的22%。
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學生社團群星薈萃。學校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結社,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現有學生社團30多個,其中學生天文學會、環保社團、學生理論社團、模擬聯合國等社團是上海市學生明星社團。
辦學成果
學校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多年來,形成了“和諧發展,理科見長”的教學優勢。我校繼續保持高考質量穩步提高、學科競賽大面積獲獎的良好態勢。2010年學生在國內外各項重大學科競賽中再創佳績,在全國五門理科奧林匹克競賽中,我校學生獲一等獎15人,獲二等獎38人次,獲三等獎26人次,總計79人次,獲獎人數名列本市中學前茅。顧超同學獲2011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金牌。趙之璽、盧濤同學分獲全國物理冬令營銀牌和銅牌,彭陽同學獲全國化學冬令營銀牌,邵穎瑤、徐遲馨同學獲全國生物冬令營銅牌。截止到目前統計,應屆高三已有2名學生保送直升北大、自主招生3人,共5人。5名學生保送直升清華、自主招生6人,共11人。保送其他大學4人。
2010年,錄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十所名校的學生,達到應屆畢業生的51%。
學校先后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港臺等國家和地區的學校結為友好學校,師生長期交流互訪,彼此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