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華東理工大學教務處入口
華東理工大學教務處入口如下:http://jwc.ecust.edu.cn/
二、華東理工大學教務處入口相關新聞推薦
“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是這么想的,我也這么做了。”畢業后就前往上海對口援疆城市喀什,成為一名公務員的徐光鑫很驕傲地說。
徐光鑫是社會學院的本科畢業生,有著出色的履歷:學生活動方面,曾擔任校創新創業協會副會長;學術競賽方面,獲得過第15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海市一等獎、全國二等獎,2018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銅獎、上海市金獎,第三屆“匯創青春”上海市大學生文化創意作品展示活動二等獎,“華政杯”長三角高校大學生調研大賽一等獎等;在獲獎評優方面,曾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校勵志獎學金、社會工作獎A等……
這樣的優秀足以讓他留在上海這個一線城市發展,但他卻有自己的想法。
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家國和邊疆
初中畢業之際,徐光鑫看到了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不要希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這句話在他16歲的心里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徐光鑫在河南出生、成長,隨著高中時期的知識積累、視野開拓,他開始切身感受到中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覺得相對于人才薈萃、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來說,邊疆地區更需要年輕力量和新鮮血液。
有了這樣的思考后,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徐光鑫勵志報考一線城市,開拓眼界、完善自我后,再回到偏遠地區。他來到華理,學習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從踏進華理的大門,徐光鑫就已經暗下決心:“畢業后就到中西部基層去。”
大學四年,心之所向更加明晰
如果說中學時的想法還比較懵懂,大學4年的學習、生活,則使徐光鑫報效邊疆的信念愈加堅定。徐光鑫將原因總結為3個詞:感恩、緣分、意義。
2015年,出生于河南農村的徐光鑫通過國家貧困地區專項計劃被華理錄取。從小自強自立的他,選擇通過生源地無息貸款和勤工儉學來獨立完成學業。
飲水思源,徐光鑫希望能努力回報他人。大學4年,他將400多個小時花在志愿服務活動上。中國女子足球超級聯賽、上海國際馬拉松、上海草莓音樂節、中國模擬聯合國大會、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華為全聯接大會……這些校內外的賽事、活動,都留下了徐光鑫志愿服務活動的身影。2017年,他獲評華東理工大學十佳志愿者。
結緣新疆,則源于2017年的“創青春”公益競賽。徐光鑫和幾位新疆籍同學發起了一項幫助新疆在滬務工人員的公益項目??幫助他們學習漢語,并為其子女輔導功課。在和這些受助人員接觸的過程中,新疆人民的熱情、善良和淳樸都給徐光鑫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有時候項目小組去新疆飯店吃飯,老板不收錢,還請我們吃手抓飯。”徐光鑫說,愉快的相處、公益項目結下的緣分,使得從未踏入新疆的他已不知不覺愛上了這片土地。
此外,徐光鑫大學4年的室友、來自新疆克州烏恰縣的托合提白克?阿曼,也讓他對喀什地區的風土人情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
對于家國情懷,徐光鑫的理解是:人生的意義應該是在滿足家庭生活的基礎上,給這個社會帶來一些幫助。漂亮的成績單、獲獎證書、活動經歷等,不應只是求職面試時的敲門磚,更應成為人生舞臺的墊腳石。
“3542個樣本調查、歷時2年半的‘挑戰杯’學術競賽讓我有更多的機會走進社會,參與社會觀察與政策研究;400多小時的志愿服務,‘創青春’公益實踐提升了我對地區扶貧的理性思考,以及對新疆的感性認知;歷時4年,5個校內勤工助學崗位、2500多小時的兼職,讓我鍛煉了能力,也解決了生活開支。”回看徐光鑫的大學4年,正是這種知行合一的腳踏實地,促使他作出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次選擇。
我去喀什,可能是一輩子
作出一項選擇,有支持,也會有反對。有掌聲,亦有雜音。面對各種聲音,徐光鑫卻很堅定。
徐光鑫一家4口人里,父親和姐姐都很支持他援疆,唯有母親不贊同。兒行千里母擔憂,從上海到喀什,5200公里,坐火車都要3天3夜,山高水遠加上地域陌生,都讓母親心里不安。徐光鑫則向母親講述了喀什室友與援疆學長學姐們在新疆的生活情境,打消了母親的擔憂。
援疆工作服務期是5年,很多人問徐光鑫:“5年之后你怎么辦?”徐光鑫的回答是:“5年對我沒有約束力,除非新疆不要我,不然就是5年之后再5年,20年,30年,甚至到退休再回東部來。”
“我希望自己能真正為當地人民群眾做一些實事,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騖遠。”徐光鑫已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希望通過分享在新疆喀什的所見、所聞、所感,號召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學扎根基層、建設邊疆。
三、華東理工大學教務處入口相關文章推薦
華東理工大學教務管理系統入口http://jwc.ecust.edu.cn/
2019年華東理工大學錄取結果什么時候出來,附錄取通知書查詢入口
2019年華東理工大學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歷年文理科最低錄取投檔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