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高考數學試卷的設計,著重考查考生在高中的數學學習情況,既考查高中數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少數試題又有些難度,使試卷具備選拔功能,為高校錄取新生提供依據。
一、試題貼近實際應用
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而又自成體系的學科。有些同學在多年的學習中,不知不覺養成了從題目到題目的習慣,遇到題目就“模式化”。對此,今年試卷更貼合實際,設計了較多的應用題和有實際背景的客觀題,這些題目的難度不大,非常貼近實際問題,能有效反映出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的運用能力。同時,設計原創性試題,在掌握基礎概念和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考查考生探究與創新能力。
二、解題有一定的思維量
今年的數學試卷,解答篇幅不長,但有一定的思維量,關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卷對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點覆蓋面較廣,考查考生對數學基本知識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有些試題突出基本方法,有些試題體現知識點的融合,有些試題涉及概念本質,有些試題具有生活背景。試卷的總體難度不大,對于有難度的考題都有引導性的問題作為鋪墊,以期減少考生的畏難情緒,發揮出考生的水平。
三、鼓勵考生勇于嘗試
對于難度較大的最后一道證明題,評分標準有所變化。以往試卷評分是按考生可以做到哪一步來評分的,對于有一定難度的證明題,不少考生即使有些想法,也不易于完成其中任何一步,因而無法得分,容易造成考生望“分”興嘆,踟躕不前,但是研究新問題總是從試探開始的。對于年輕學子,更要遇事積極思考,有想法就敢于嘗試。基于此,最后一道證明題的評分標準,不再以達到哪一步為標準,而是依據考生的論述所反映的想法的合理程度來評分。同時,在教學中更要鼓勵學生面對新問題時,勇于嘗試,失敗不等于失分。那些“知難而退”的所謂考試技巧,并不適應于有思想的同學,變“不知”為“可知”總是在試探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