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江西理工大學招生網和山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山西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491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4988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江西理工大學,不過每年江西理工大學在山西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山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江西理工大學
1、山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江西理工大學(B)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321名;
2、山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江西理工大學(B)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766名;
3、山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江西理工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180名;
4、山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江西理工大學(B)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871名;
5、山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江西理工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9882名;
6、山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江西理工大學(B)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52名;
7、山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江西理工大學(B)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97名;
8、山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江西理工大學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3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780名;
二、江西理工大學在山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江西理工大學在山西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499 | 35321 | 省政府 |
2022 | 山西 | 文科 | 本一B | 522 | 5952 | 省政府 |
2、2021年江西理工大學在山西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505 | 34766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491 | 42180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文科 | 本一B | 543 | 6297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文科 | 本二A | 534 | 7780 | 省政府 |
3、2020年江西理工大學在山西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537 | 32871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508 | 49882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文科 | 本二A | 535 | 7144 | 省政府 |
分數不高讀大學應該選擇省內還是省外
首先,就報考而言,一般情況下,省內的大學會給省內分配更多的報考名額,考生報考省內的大學分數線也會比外省考生低一些,所以對于一些報考省內學校有優勢的學生而言,自然是省內更好,當然這個并不絕對,也要因省份而定。
其次,環境氣候以及飲食習慣。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的氣候條件和文化差異還是比較大的,留在省內的話,學生到了大學,不需要適應,但是如果去了外省,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影響學習和生活的情況發生,就這一點而說,省內更具優勢。
最后,職業發展。如果畢業生未來想要報考公務員或者事業編制等等,很多時候,單位是會限制考生的戶籍的,如果畢業生在外省讀書,就無法參與當地的招錄,失去了很多報考機會,而在省內讀書的考生,則是沒有這樣的煩惱。
所以,選擇在省內讀大學還是省外讀大學,其實差得不是一點點,但是如果說哪個更好,哪個更對,其實還是要因人而異,不能只看到差距就妄下決斷。
二本成績要不要去外省
二本成績適不適合去外省讀書這個問題其實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出發,如果沒有考研深造的想法,想要本科畢業之后馬上就業,選擇本省的院校好處會多一些;成績二本中上等的水平,本省二本院校層次沒有那么高,那這種情況選擇省外的院校好處會更多一些。
如果成績一般,并且沒有考研深造的想法,我們選擇本省二本院校的好處是本省二本院校在找工作的時候,企業的認可度會大一些,并且普通院校的校招,大多數都是本省的企業,對于畢業生而言,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如果自己足夠優異的話,大學老師還會給推薦工作,因為老師教書多年,在社會上有一定的人脈和資源。
三、江西理工大學學校介紹
江西理工大學創辦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學院,1988年更名為南方冶金學院,2004年更名為江西理工大學。學校曾先后隸屬于冶金工業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2013年成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學校是國務院批準具有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理工結合,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面向全國招生和就業并有權接收華僑及港澳臺學生和留學生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寶鋼教育獎評審高校;學校具有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和鋼鐵工業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被譽為“有色冶金人才搖籃”。 學校在贛州、南昌兩地辦學,占地面積共計3700余畝。校本部位于享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客家搖籃”、“紅色故都”之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贛州市。學校1958年開辦本科教育,1980年開始碩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開始博士研究生教育。現有1個材料冶金化學學部,4個學術職能學部,17個教學學院,18個科研院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萬人,在校研究生4000余人。畢業生以其專業適應性廣和“為人誠實、基礎扎實、工作踏實”的特點而廣受社會歡迎,一次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2011年榮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五十強”,2017年榮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五十強”。據中國“世界500強”企業CEO畢業院校排名榜顯示,我校在2012年中國“世界500強”企業CEO畢業院校并列第5位。據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顯示,我校在2014 年“中國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94 位,在2021年校友會網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名列153位。 學校擁有1個全國示范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礦業工程、冶金工程),2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1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5個交叉二級學科點,4個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其中“冶金工程”“礦業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3個江西省一流建設學科。學科建設整體水平較高,7個一級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榜上有名。2019軟科一流學科排名冶金工程、礦業工程分別位居全國第7和第9,其中礦業工程進入全球前100。學校現有73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特色專業3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6個、國家一流專業15個、江西省一流專業20個、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1個。 學校建立了一支梯隊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治學嚴謹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0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500人、博士教師630余人),其中,教育部“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雙聘院士6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創業領軍人才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863”首席科學家1人,中科院*2人(A類),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全國模范(優秀)教師60余人;省“雙千計劃”、“井岡學者”特聘教授、“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省部級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江西省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井岡之星”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和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共300余人;正副教授750余人,博士生導師130余人,碩士生導師700余人。學校還聘請了左鐵鏞、古德生、邱定蕃、孫傳堯、張文海、賴遠明、王運敏、楊春和等院士和13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學校的兼職或客座教授,并聘有30多名外籍教師在校常年任教。 以質量立校、辦一流學府。學校堅持“教學優先、教師優先、學生優先”的工作原則和“教學是否滿意、教師是否滿意、學生是否滿意”的工作標準,引導優質教學資源向教學一線集聚。學校擁有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銅冶煉及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稀有稀土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離子型稀土資源開發及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鎢資源高效開發及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鎢與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一批國家科研平臺、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教育部國別研究中心,還有3個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1個海智計劃工作站,2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培育智庫和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8個省級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37個校內外實習基地。 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在全國率先試行“3+1”創新教育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學生在全國各級各類學術科技、文體競賽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實現重大突破,贏得了重要榮譽。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我校學生曾實現全國一等獎江西省零的突破。近五年來,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機器人大賽等國家級重要賽事上獲得全國一等獎150余項,在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最新排行榜中位列75,省內排名第2。學校健美操隊獲得全國冠軍一百多項,在北京奧運會啦啦操隊選拔賽中,以冠軍隊的身份進入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場。學校攀巖隊獲得國際攀巖大師賽、世界杯攀巖賽、全國攀巖錦標賽等國際國內比賽冠軍二十多項,并多次打破世界紀錄。 學校積極服務于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鋼鐵工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已構建礦業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機電一體化、信息技術等一批強勢學科,形成了鎢、銅、稀土、鋰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四大特色和優勢,經濟學、管理學、理學、法學等新興學科也日漸享譽國內。近五年來,共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863”“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000多項,科研總經費8億多元;2008年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獎123項。學校科技服務成效顯著,遍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多年來一直與中國鋁業、中國中鋼、上海寶鋼、江西銅業、紫金礦業、銅陵有色、西部礦業等一百余家國內大中型鋼鐵、有色金屬企業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有600余項科研成果被采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與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泰國、韓國等高校實施學分互認、本碩生互換、合作辦學等國際聯合培養項目。學校為海外留學生接收院校,共招收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進行語言、本科、碩士和博士層次的學習。學校獲批為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共計舉辦 夏(冬)令營項目和海外教學項目20個,教授3000余名海外學生。2015 年獲國家漢辦批準與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學共建孔子學院。旁遮普大學孔子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積極開展漢語國際推廣和中國文化傳播工作。至今,已建設校內外教學點11個,注冊學員4116人次,漢語考試HSK考生5038人次,組織文化推廣活動33場次,累計受眾達40200人次。2017年獲批與旁遮普大學合作舉辦“2+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為全省首個境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項目由三峽南亞投資有限公司提供全額獎學金,通過訂單委托培養模式,儲備一定數量的電力運行屬地化人才,這些學生將成為“一帶一路”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中堅力量。2018年成功獲教育部批準與加拿大勞倫森大學合作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采礦工程”專業本科4+0項目。學校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合作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學中澳REEM國際研究院”,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學-昆士蘭大學高溫過程聯合實驗室”,2019年,學校成功獲教育部批準與俄羅斯阿穆爾共青城國立大學合作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4+0項目。除此之外,學校還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就稀土技術、澳洲高效磨礦和高效細粒浮選技術等技術開展科研合作,承擔了“用DENKA BLACK Li 導電劑提升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性能的合作研究”(日本)、謙比西銅礦“礦山采掘信息化”(贊比亞)、“含砷硫難處理金礦金提取工藝研究”(緬甸)等國際科技合作項目10余項。 六十年春華秋實,一甲子滄桑砥礪。學校將秉承“志存高遠、責任為先”的校訓精神,堅持“育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