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份京、滬、穗、深職業經理人的總體情況調查報告中,涉及了薪酬、福利、企業認可度、個人滿意度、生存狀況等情況的對比。其中在福利的調查項中,85.7%的經理人普遍反映,與醫療、住房等其他方面的福利相比,他們更看重培訓進修,是最大的福利。
培訓是最大的福利。這是一種全新的觀念,這充分說明,歷經市場經濟的洗禮,廣大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切身體會到,自身素質的提升對創業的極端重要性。知識改變個人及企業命運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學習、培訓,可以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但是,時下我國的一些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對經理人員和員工的培訓還沒有擺上應有的位置。據統計,我國逾千萬家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每年培訓量不足1%;國外企業包括中小企業每年投入再學習的支出最低為公司薪資總額的3%,而我國大中企業對此的支出平均不足0.5%。一些企業犯了“急功近利”癥,他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后勁。心疼員工培訓經費的投入,對員工重使用,輕培訓提高。有的企業雖然有心投資對員工進行培訓,但是又苦于沒有管理和約束手段,擔心員工一具備了較強的專業技術水平,又反過來向企業提出過高的薪酬要求,如不達目標,就會“跳槽”到其他企業,所以權衡利弊,還是下不了決心讓企業員工參加培訓。
在這個“知識+資本”的年代,在這個殘酷競爭的市場中,不論是對一個企業,還是對一名員工來說,不進步就意味著退步,就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培訓是眾多著名外資企業賴以生存的資本。正是憑著其規范、科學的培訓機制,他們方能在世界各地演繹其企業文化,攻城掠地,占領國內外市場。有了培訓,他們才能有效地保證每一名員工素質的一致性,員工與企業運作的充分吻合。一些馳騁商界的精英之所以能夠“更聰明地工作”,高人一籌,就是因為能夠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出輝煌的業績。
為了應付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所有的人和組織都必須培養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學習培訓恰恰是適應環境和不斷成長壯大的戰略。作為企業來說,培訓固然需要花費相當部分的人力、財力資源,然而它回報給企業的,又豈止是這小小的培訓費用的幾十倍;要改變學習培訓費用的成本傳統觀念,將培訓視為一種投資,把培訓學習制度化,并從人、財、物、時、空等方面予以投資和幫助,實現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化;就企業員工而言,要摒棄“安分守己”、一崗定終身、一張文憑打天下的觀念,把握學習機會,主動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勞動力市場上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