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終,都是培訓市場的旺季,筆者作為企業培訓師,也算其中一員,每年都趕上這趟培訓思而學,一方面不斷去給企業講課,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向其他老師學習,通過在培訓的過程中,經常讓筆者陷入沉思,企業培訓,到底是內容為王還是形式制勝。
伴隨著智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咨詢培訓市場一片繁榮,當然,市場的無序最終導致的是惡性競爭和魚龍混雜,甚至可能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如有的老師缺乏潛心研究,聽了幾位“大師”的演講就感覺自己快要成長了,逐步走向了培訓師的道路;如有的老師過度包裝自我,什么都敢為自己頭上帶;如有的老師連一些基本體系和理論都沒搞清楚就大談大道理;如有的老師去企業講營銷缺乏同行業和實踐的結合等等,難道現在社會出現了一種聲音:有一種培訓叫毒藥!
作為培訓師,都在談實效、實戰、實用;但有的老師法寶是內容為王,有的是形式制勝,如有些老師對行業或某個領域有獨特的見解或看法,能夠剖析行業趨勢或營銷模式,課件制作也非常精美;如有的老師非常善于創新形式,課堂氛圍特別好,游戲、鍛煉、對抗等等都置入到了課程中,當然,也不排除一些老師上來就跳舞,搞的全部是形式主義,筆者去某企業培訓,對方就談到以前請某老師講營銷,連續五天,每天就是演出和游戲,每天就是隨機性布置作業,學員感覺被“忽悠”;如有些課程可能聽著激動,想著心動,難得有行動,最終可能就是無用了。
最好的老師應該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但現實生活中可能很難面面做到,因此筆者贊同首先應該在內容上有系統和創新,因為絕大多數企業還是希望能夠通過培訓能夠讓員工得以成長,同時形式需要創新和互動,因為員工畢竟不是學校的學生,他們需要的是用吸引力的形式學習到新的知識,而且他們也很難一次性接觸或記住諸多知識,如果能夠通過獨特的形式讓他們記憶猶新,那么將是最高的境界。
作為企業培訓師,筆者呼吁所有同行多一些研究和分析,在內容上多一些深度與創新,在形式上多一些體驗與互動,少一些花架子和不必要的形式;多一些質量,少一些數量;多一些啟發與思考;少一些策略與技巧;多一些交流與整合;少一些閉門造車。但愿培訓師能夠與企業共同成長,同樣要做到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