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訓業的未來出路,在于從事這個行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其服務和產品的專業程度。因為只有自身專業化程度提高了,才能真正更好地為企業的業務發展服務。然而,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在人力資源發展領域的理論研究基本上處在起步階段,很多方面甚至還是空白。而國外相關理論的研究已經成型,我國的培訓業界只有直接引入,“洋為中用”。因此,未來的若干年,無論是學術界還是企業界,對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經驗的總結,都將是個循序漸進、不懈進取的過程。
下面,我將就幾個中國培訓界目前比較“火”的話題在新一年的發展趨勢,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企業大學:冷靜、理智的思考
近幾年來,很多企業對企業大學建設非常之熱衷,總體來講,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是,這個現象又的確令人喜憂參半。
我國的企業大學建設相對于美國來講,有著本質的不同。在美國,企業大學的概念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流行。更多的美國企業注重于培訓系統的基礎建設工作,例如課程體系建設、課程內容的定制開發、講師的培養與管理,以及培訓實施流程與資源的管理等等。而至于企業培訓職能的名稱,則顯得沒有那么重要。其實這也跟西方文化中平民化、個性化的特征相一致。就是說,更注重某個事物的本質和內在價值,而不是其外表。這個差別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
筆者沒有就美國的企業大學起源進行真正的研究,因為這方面的經典著作確實很少,更多的美國學者們將畢生的精力集中在理論和基礎實踐的研究。我國的企業大學建設與美國有著本質的不同。我們是先引入概念,然后在一個光芒四射的牌子和響亮的名稱之下,再手忙腳亂地摸索應該做哪些事情。這與我們目前的國情相同,是發展中的問題,基本上還算是一個本質上“好”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企業將員工能力作為未來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已經成為客觀的趨勢。目前,我國的GDP已經趕超原先處于第二位的日本,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國。但是,除卻GDP總量之外,無論在人均GDP產值,以及每一美元所產生的能源消耗等各項指標面前,我們的數字都還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這跟我國勞動力人員的職業素養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我國的企業還應當在企業大學的大潮面前保持冷靜的思考,因為企業的培訓工作畢竟是支撐職能,在中國很少能起到引領甚至參與企業變革的作用,因此更要扎扎實實地做好基本功,而不是浮夸、浮躁。
我一直說,培訓工作是不能趕時髦的。教師是在學校里面搞教育,而做培訓工作的人其實是在企業里面搞教育。但是,我們在企業里面的教育是要有很強的實效性的。這就是培訓與教育兩個概念的根本區別。
目前,我國的很多企業,包括很多的國有企業和大量的民營企業正在快速地成長,因而需要、也有必要建立更加系統化的,能真正支撐業務部門發展的以績效為基礎的公司培訓與發展體系——企業大學。
建立企業大學是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的很重要的一種方式。企業大學的建設者們如果想取得成功,在引入這個概念以前,應當透徹地想清楚我們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要達到這些目的可通過哪些方式等等。同時,企業大學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的培訓職能無論叫什么名字,如企業大學、公司大學、公司學院、學習與發展部,企業教育部,還是更加直觀的公司訓練部或培訓中心,都應當抓住培訓工作的兩個關鍵:課程體系與課件的開發、教師和實施流程的管理。只有抓住了培訓工作的重點和本質,才能切切實實地“給力”于企業的業務發展。
未來的幾年,企業大學仍然會在中國有更大的發展。然而,企業大學的建設者們同時也需要在此大潮前保持清醒和冷靜的頭腦,需要結合本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自己的企業大學發展戰略。
行動學習:培訓實施方式的一種補充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隨著科技的發展,將來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培訓(實施)方式會是全能的,并且可以支撐起一個企業的全部培訓職能。這個論點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經過歷史實踐驗證的,包括電子化學習等等。
行動學習的理念與實施在國外并不是很新,它是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或叫課程開發,英文名為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當中教學策略的一種,叫做基于問題的學習。
就中國培訓業來講,實施行動學習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要建立正確的模型去驗證,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就是體現培訓的效果。只有效果能證明培訓職能的價值所在,只有把效果做出來了,才有說服我們的企業、培訓業創新的可能性。國外在幾十年前創新過,我們現在把它引入到中國來,符合中國情景化地將它拓展,又給公司培訓體系里面引入新的培訓、學習方式,為中國培訓業注入新的血液。只要證明行動學習是高質量的,有了“質”的保證,“量”的產生就不用擔心。
行動學習的關鍵是問題的呈現,也就是要很好地選定問題。選題關系到參加行動學習的主體是誰,要解決什么問題,解決到什么程度,解決不到預期的程度怎么辦,有的行動學習周期長、有的周期短等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在選題的方法上,也是有跡可循的。首先,我們選的題目對企業來說是最現實、最新的問題。其次,在選擇參加主體的時候我們也有參考標準,這個參加主體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跟選定的問題相關,二是參加主體長期性地都會遇到這個問題,三是這個問題給該主體的績效帶來了影響。最后,作為行動學習的負責人要對行動目標非常清晰,包括在學習的最后階段,所要達成的理想效果,以及如何真正在心智模式上達成一致,在解決方案上如何達到統一。
在這個過程中,促進者(又稱為催化師)這個角色是行動學習項目整體最關鍵的一個人物,他既是設計者,通常也是項目的負責人。促進者在整個行動學習的過程中的角色扮演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個“學習”過程是構建出來的,促進者可以判斷最后有沒有達到行動學習的目的。
我國近年來在不斷地引進一些新的培訓概念和做法,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現象。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掌握這種引進理論的精髓,更重要的應當對其活學活用,以期達到最適合中國學習者的最佳效果。目前來講,行動學習的方式令企業耳目一新,不愧為一種新的嘗試和對一些呆板的培訓方式的挑戰與升華。類似行動學習這樣的企業學習與培訓方式,國外可供我們借鑒的還有很多。我們應當學會逐漸引進,慢慢地消化吸收。
電子化學習(e-Learning): 理性的回歸
在這里首先澄清一下有關電子化學習的英文寫法:小寫的斜體英文字母“e”,英文連字符“-”,首字母大寫的英文詞學習“Learning”。除此之外,任何的漢語拼音羅馬字母,中文破折號等,都不算是普遍接受的寫法。這個寫法是由Dr. Marc Rosenberg 在其2000年的著名電子化學習著作中規范下來的,一直沿用至今。
自從我國在本世紀初、千禧年前后引進了這個概念以來,電子化學習在中國已經走過了一段坎坷不平的發展道路。過去這十年中,電子化學習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2000—2003年這段時間,是電子化學習在中國的“蜜月期”。當時由于網絡的飛速發展,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不僅讓人有耳目一新和心潮澎湃的感覺,更使我們在突破傳統以面授為主的、形式單一的培訓方式的努力上大大增加了想象空間。在這期間,雨后春筍般地出現了一些提供電子化學習服務的供應商,包括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供應商,課程定制開發公司等等。但這其中魚龍混雜,專業化程度較低,因此也使購買了其產品和服務的客戶大受其害,并同時對電子化學習這個概念失去了信心。而很多曇花一現的電子化學習企業,大多倒閉或轉行以維持生存。
在這個階段,中國企業的e-Learning明顯存在著以下的誤區:缺乏整體的電子化學習戰略;對電子化學習復雜程度認識不夠;只注重e,不注重Learning;缺乏適合本企業的、定制開發的課件;缺乏與企業人力資源整體規劃和應用方案匹配的設計;課程體系設置不科學;學習管理系統平臺與公司現有系統兼容不夠,相互可操作性不強;溝通不夠,對機構的組織準備不足;缺乏電子化學習平臺所需的各方面人才,包括計劃、實施、技術、管理、課程開發、課程維護等。
2004—2008年由于在上一個階段受了硬傷,很多企業進入對電子化學習的“冬眠期”,對電子化學習采取觀望的態度,但并沒有對其完全失去信心。市場其實也在等待和呼喚有相當專業程度的電子化學習供應商來為其提供貨真價實的服務。
2009—2010年這期間,電子化學習市場逐漸冰釋。一些老的、從第一階段生存下來的供應商逐漸感到了市場需求的增加。同時,那些以前對其購買的電子化學習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滿意的企業,也開始逐漸地轉變以前的看法。這時候,一些國外的學習管理系統供應商也開始登陸中國,而中國本土的供應商也依靠自身的優勢,如平臺語言、思維邏輯、技術支持、價格等,與外國的供應商“分庭抗禮”,各自負責其適合的客戶群。
目前,很多企業已經擺脫了“上平臺就是搞電子化學習”的粗淺認識,逐漸認識到上電子化學習平臺應由公司的信息技術部門負責,而引領由電子化學習帶來的企業學習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變革、與信息技術部門配合才是培訓部門的真正任務。同時,還意識到了其平臺所應當承載的課程內容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我國建國以后的歷史原因,我國在人力資源發展領域很多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幾乎是空白,大大落后于其它發達國家。因此,無論是學習理論、教學理論,還是傳播理論的研究和實踐上,都處于一個相對初始的位置。因此,市場呼喚受過專業訓練的、有過實際課程開發經驗的課程設計師和供應商為其量身定制培訓課程。
就培訓課程來講,名師授課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網絡科技的進一步高速發展,其快速和無所不在的基本特點,將使基于網絡的電子化學習革命性地顛覆傳統的培訓實施方式。電子化學習的優勢在過去30年中已經得到了驗證,并且也預示著它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同時,企業將來也會更加注重培訓課程的效果,以為業務發展更好地服務。因此,未來幾年,市場上將對既有課程開發專業能力、又提供實施平臺服務的電子化學習供應商產生比較高的青睞。
綜上所述,我國的培訓業還剛剛起步。雖然這與我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相當不吻合,但畢竟是不可爭辯的現實。作為培訓專業的從業人員,我們應當設身處地地替業務部門著想,扎扎實實地做好培訓工作的基本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培訓工作,并盡可能地使用一些已經證明有效的科學工具,把我們的培訓工作做好。只有業務部門認可我們的培訓了,我們才算真正實現了培訓職能的價值。
展望即將到來的,中國培訓市場發展的過程還將是一個正本清源、去偽存真、回歸理性的過程。在這未來短短的一年中,希望中國的培訓經理們應當能夠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培訓只有自身的專業化程度提高了,才會有更大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