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場越來越激烈,隨之而來的是也越來越攆時髦,好象誰要不參加班學習充電誰一定要落伍,被時代所淘汰。除社會上培訓咨詢公司開的公開課外,北京、上海等著名高校的工商管理課程研修班應運而生,象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各企業老總見面的招呼也成了“您培訓了嗎?”
于是,各企業老總紛紛欲趕上末班車,到各種課程班充電、“”,結業證沒關系,重要的是名份,說起來好聽,究竟一月兩天能學多少東西,又有多少東西能運用到自己的企業當中,又另當別論。
(筆者絕無貶低高校辦班之意,有些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傳播先進的管理知識和理念,對經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企業的老總聽了MBA課程后回到企業向中層、基層負責人傳達一些先進的、嶄新的理念,下屬初感覺不錯,但總覺離自己、離企業現實比較遙遠。一是如何執行、落實;二是和自己企業土壤、氣候是否吻合,怎樣變成自己的東西,老師沒教。有些下屬開玩笑地說:“老總說的是鳥語,在天上飛,高高在上,而員工則在地上象行走在地上的青蛙,說蛙語。兩者不是同一種語言,又怎么能形成共鳴、產生同一方向的合力,勁往一處使?
不僅企業老總要學,中層領導、基層員工更要學。學的東西可能側重點不一樣。老總學得是企業發展戰略運營,企業用人留人,從整體角度來把握企業;而基層下屬則更多的側重于執行,管理技能,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方法、工具。只是老總學習,基層干部員工不學習就會出現“鳥語”與“蛙語”現象,搞不清楚對方在說什么。上級老總總是在埋怨下級執行力太差,不理解自己的意思,定的東西落實不到位,“恨鐵不成鋼”;下級搞不清楚老總在說什么,不了解老總的真實意圖,認為是不切實際,老跟不上老總的步伐和思想。于是出現不同步現象,“青蛙”比“小鳥”總是慢半拍,趕不上對方,影響了企業發展速度和整體進程,雙方總是在互相埋怨和指責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