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治,天下安。縣域經濟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基礎,也部分反映出一個省的經濟實力。
近日,某公司對全國將近3000個縣(市)(不包括市轄區)進行綜合評估,發布了“縣域經濟100強”排行榜。
在這份百強榜單上,福建有7個縣市上榜,全國排名第四!讓我們具體來看一看。
?2016全國縣域經濟百強
福建7個縣(市)上榜,在數量上,排名全國第四。
?各省市區百強縣(市)數量排名
從百強縣區域分布來看,東部地區占74席,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均占12席,東北地區僅占2席。其中,東部地區的浙江、山東、江蘇三省表現最為搶眼,分別占26席、22席和17席,占據了百強的六成以上。在得分方面,東部地區74個百強縣的平均分高于中部、東北、西部地區。從各省(市、自治區)百強縣綜合發展實力來看,江蘇省百強縣整體實力大幅領先其他省(市、自治區)百強縣。此外,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占6席,浙江省、福建省均占2席。
大家都來看看咱福建這7個百強縣(市),到底是哪7個?或許就有你的家鄉哦!
NO.1石獅市(全國榜第5)
石獅市位于環泉州灣核心區南端,市域三面環海,北臨泉州灣,南臨深滬灣,東與寶島臺灣隔海相望,西與晉江市接壤,是一座美麗富饒的城市。
石獅市先后榮膺中國十大活力縣級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中國休閑服裝名城、中國休閑面料商貿名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國家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首批新農村建設特色縣市、全國科普示范市,省級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知識產權強市等,榮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躋身全國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第23位、全省首位,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市驗收,成為海西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投資熱土之一。
NO.2晉江市(全國榜第8)
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因西晉永嘉年間,中原百姓避戰亂南遷,據江居住而得名。與臺灣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國”、“海濱鄒魯“的美譽。晉江“人稠山谷瘠”,自古有“造舟通異域”的創業沖動,促使晉江人逐漸走向海外,“十戶人家九戶僑”是晉江最大的特色之一。
晉江作為濱海城市,搶抓被列為全國新型城鎮化試點黃金機遇,主動融入泉廈漳城市聯盟和泉州環灣發展,按照“中國品牌之都、現代產業中心、濱海生態城市”的定位,確立“全市一城,一主兩輔”城市布局,多位一體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市越來越美,功能越來越完善,宜居品質不斷提升。
NO.3福清市(全國榜42)
福清簡稱“融”,是一座置縣歷史長達1300多年的千年古邑,是全國著名僑鄉,也是一座得益于改革開放而興起的新興現代化港口工業城市。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生產要素的流動匯聚,福清已經形成了自己獨具魅力的產業發展優勢。全市已基本形成電子、塑膠、食品、玻璃、醫藥五大支柱產業。以融僑、元洪、江陰三大工業區為龍頭,以福廈、大真、海城、新江四條公路沿線經濟繁榮帶為輔翼的產業發展格局。
NO.4南安市(全國榜62)
南安市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與臺灣島隔海相望,是舉世聞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三國東吳置縣,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南安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東接泉州中心市區,西靠廈門經濟特區,處于閩南金三角中心地帶。
南安人具有愛拼敢贏的精神、重商善賈的傳統、開放兼容的特性。330多萬南安籍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熱心支持、積極參與家鄉經濟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連續十幾年華僑捐資額逾1億元人民幣,居福建省各縣(市)首位。
NO.5長樂市(全國榜66)
長樂隸屬于福州市,取自《詩經》“長安久樂”之義;位于閩江口南岸,處于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臺灣島隔海相望。長樂市擁有空海陸三軸交通,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屬國家頒布的開放縣(市)之一。長樂太平港是鄭和七下西洋開洋地,貢茶方山露芽與貢鹽產地。中國著名僑鄉,僑胞分布世界各地,也是臺胞祖地。根據2006年統計海外僑胞30多萬。長樂市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華僑之鄉、民營企業雄厚”的稱譽。
NO.6惠安縣(全國榜75)
惠安縣,是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縣,與晉江、南安,合稱泉州三邑。惠安縣,是閩南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素有“海濱鄒魯”、“雕藝之鄉”、“建筑之鄉”、“漁業強縣”、“食品工業強縣”之美譽。
惠安海岸有黃金海岸之稱,全長192千米,占全省的6%。沿海港灣密布。凈峰斗尾港是大陸至臺灣西海岸的最近港口之一,可供30萬噸級巨輪自由出入,是規劃建設中的全國四大中轉港口之一。崇武港是國家中心漁港,半月灣、青山灣、凈峰惠女灣競秀爭艷,崇武海岸則被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惠安縣以惠安女獨特民俗及石雕而聞名。縣境內北宋洛陽橋、明代崇武城均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NO.7龍海市(全國榜96)
龍海地處廈門灣南岸、福建第二大江九龍江出海口、廈漳兩市的重要連接地帶,東部與廈門共處一個海灣,東北部與廈門海滄接壤,西與漳州市區毗鄰,具備“東承西接”的地理特征,形成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龍海素有“魚米花果之鄉”的美稱,歷來就是糧食生產高產地區、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蘑菇生產縣,盛產水仙花和楊梅、菠蘿等名優花果,是福建省最大的水仙花、仙人球、榕樹盆景生產基地。龍海自古以來就有“海濱鄒魯”的美譽,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聞名全國的“龍江風格”的誕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