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 1024×768
尺寸: 1024×768
尺寸: 1024×768
尺寸: 1024×768
尺寸: 1024×768
尺寸: 1024×768
尺寸: 1024×768
尺寸: 1024×768
尺寸: 1024×768
“清明時節雨紛紛”,綿綿春雨下了半個多月了,每天早上起床后站在陽臺,發現地上都是濕漉漉的一片。雨總是不愿意給人打招呼就從天而降,即使是前一天夜里雨停了,第二天早上還是會發現它的身影,“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詩人眼中的雨是有靈性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不應該認為雨是不愿意給人們打招呼就從天而降,它是來不及吧。
大地經過春雨的洗禮煥發出勃勃生機。雨中,草地上有露出尖尖角的嫩芽,在雨露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池邊的柳樹早已換了裝束,垂入水中的枝條已經是翠綠色;高大的樟樹把黃色的衰葉拂去,取而代之的是黃綠色的新葉,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對面的麓山一改蒼山聳翠的老氣橫秋之勢,全然生機盎然的景象……
小時候很喜歡下雨,而且喜歡被雨淋濕的感覺,每逢雨天,從來不打雨傘,總是趁母親不注意偷偷溜出去和小伙伴淌水。那個時候即使腳上穿的是布鞋,也“義無反顧”在小水坑里淌水,結果往往是衣服和鞋子全部濕掉,最后被母親發現教訓一番,即便如此,每到下雨的日子我還是會偷偷地跑出去,(呵呵,對那句“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深信不疑了)兒時傻傻的我……
我深信小孩子是最喜歡玩水的,我四歲的小侄子和我小時候差不多,不過他比我小的時候要“技高一籌”——為了瞞住媽媽他打著雨傘出去趟水,被我發現時鞋子、衣服全濕了,雨傘丟在了一邊早被風吹倒了,我象征性地揪住他的耳朵拉他回家,他卻一路叫嚷著“我要在水里像魚兒一樣游來游去,我要找美人魚……”真是天真的孩子……
漸漸長大,我不再喜歡“雨打風吹”的感覺;不愿意去淌水——在路上走的時候早已對地上有積水的地方“敬而遠之”,害怕鞋子進水;下雨開始打雨傘,而且喜歡用比較大的雨傘,生怕自己的衣服被雨淋濕。現在的我比較厭惡下雨,一到雨天就感到壓抑,莫名其妙的心情不好,所以清明節一直呆在宿舍。不過清明抑郁一下還是好的,畢竟這是一個沉重的節日,從古至今清明一直是我們懷念已逝親人的節日。杜牧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流傳千年詩句生動地勾畫出古人懷念已逝親人的真摯感人的畫面。清明雖然依附暖春,到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昭顯了強大的生命力,但籠罩在冥幻色彩的光環下,給人平添了不少的哀怨與愁傷,使我們自覺地以沉痛的心情懷念離去的親人、朋友。
清明時節又是踏青的好日子,暖春四月,萬物復蘇,百花盛開,古時清明節就有踏青、放風箏、蹴鞠的習俗。古時的踏青和現在不一樣,古時的踏青是在尋求親人在世的感覺,“踏”的地方也應該是和已逝親人有過美好回憶的地方,這是對逝者的無限悲痛的、深切懷念。而現在的踏青卻是單純的旅游,或者與戀人外出旅行增進感情、或者把踏青當作求愛的途徑,對傳統節日里這樣扭曲的行為不得不令人深思。前天“毛鄧”課,老師說清明節三天假的初衷是讓離家近的同學能回家掃墓、追憶懷念已經離去的親人,問有多少人回家時,舉手的人卻寥寥無幾——即便是離長沙比較近的湖南籍、江西籍、湖北籍的同學也很少有人回家祭祀。年輕一代的我們習慣西方時髦的圣誕節、情人節、愚人節還有亂七八糟的光棍節,卻忽視了傳統節日,把傳統節日的假期只是當作休息的時間。虔誠,我們應該對傳統持虔誠的態度,尊崇傳統、保護傳統,銘記端午節被韓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慘痛教訓!
窗外,雨依然悄然無聲地灑落,給清明平添了淡淡的哀愁。想起了西南地區的干旱,為災區祈求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