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大學所修的專業也是師范類的,但畢竟學校注重理論學習,在實際的工作中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老師”,在自己的一步上看來不是那么的得心應手。
重新審視自己近半的工作過程,似乎一直在不停地忙備課,“抓”學生,“盯”學生……可是,結果卻差強人意。這一切在警示我,我的工作中存在偏差。與其說今天寫下的是我對自己今后近三的規劃,不如說這是重新認識和調整自己的一次深思。
辛苦的工作,不盡如人意的成績;課堂上的熱烈的氣氛,作業不夠完善的答案;學生口口聲聲喜歡語文課,卻沒有很大的進步……這種種的矛盾讓我發現了自己教學中的一大忌:教而不實,我的教學缺乏系統性。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的是細水長流,水道渠成。我恰在這點上做得不夠穩扎。我想我的三規劃就該從這里入手吧。
為了能有效的“對癥下藥”,我仔細地閱讀了二期課改的內容,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記錄下自己在語文教育和教學的規劃安排。
一.更新教學理念,重新確定教學目標
在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聲聲呼喚中,語文二期課改新教材應運而生。二期課改語文教材的特點是:從材料的選擇到體例的編排上都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正確清醒的在頭腦中確立人文素質教育的理念,把它作為相對穩定的精神力量,影響我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籌帷幄。如何巧妙地利用教材所蘊藏的人文因素,如何藝術地處理教學中的種種矛盾,為學生打好語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這是我要把握的教學方向。
二. 變革課堂教學,貼近學生心靈,倡導全面對話
“深刻理解了語文學科的特性,在先進理念的引領下,以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變革語文課堂教學,使人文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變革語文課堂教學,通過語文教學貼近學生的心靈世界、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摒棄居高臨下包辦式的教學,要摒棄低效甚至是無效的講解;要摒棄機械的題海訓練,真正以人文素質教育理念指導我們進行語文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求知。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放飛學生的心靈,為他們鋪設全方位、立體的交流渠道,為他們搭設經驗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的平臺,引導學生開展平等、真摯的全面對話。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注重“七個方面的對話”。這“七個方面的對話”是:與文本的對話,與作者的對話,與生活的對話,與自己心靈的對話,與老師的對話,與同學的對話,與網絡媒體的對話。
如果真的是這樣去做了,那么,我相信,學生必將從那些文質兼美,凝聚著人類智慧,流淌著人類高尚道德、美好情感的文章中不斷汲取精神營養,以此喚起自己內心美好而崇高的情感,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珍愛生活,珍視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在學業之余認真而持續地向自己追問‘如何做人’這一終極命題。”
通過語文教學,引領學生走出原先較為狹隘的個人世界,去關注社會的風云變化,去領略人類文明的豐富多彩,去感悟人生的千姿百態。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生活。也許這才是進行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和目的所在。
三. 規劃細則
(一) 提高我的“語文”能力
中學語文教師語文教學的語文能力主要包括:語文教學口頭表達能力、語文教學書面表達能力、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和語文教學所知、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