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寧夏高考文綜試題及答案解析(政治歷史)
2017年新課標2文科綜合高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適用地區:青海、西藏、甘肅、內蒙古、新疆、寧夏、吉林、黑龍江、遼寧、重慶、陜西
2017年高考新課標Ⅱ卷文綜政治試題解析(參考版)版本1
2017年高考新課標Ⅱ卷文綜歷史試題解析(參考版)版本1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4.圖3為三國曹魏《三體石經》的殘片,經文中的每個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種字體刻寫。這三種字體反映了 ()
A. 當時統一文字的努力 B.漢字演變的歷史過程
C.當時字體流行的實際情況 D.漢字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關鍵就是知道三國時期文字非常豐富,最流行的其實是楷書,但是材料反映出很多時候都是多種文字一起使用,也就是說漢子尚未形成完成的體系。因此選擇D選項。
考點: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漢字的起源演變和書畫的發展•漢子體系的發展
25. 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為自由投考,差額錄用的科舉制,科舉制更有利于 ()
A. 選拔最優秀的官吏 B.鑒別官員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會文化水平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從察舉制到九品中正制最重要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壟斷,使教育變成全民的教育,因此選擇D。C錯在排除上,不應該是排除而是避免壟斷。B選項是九品中正和察舉所要考察的,所以科舉不具備優勢。A說法過于絕對。
考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26. 宋代,有田產的“主戶”只占民戶總數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處租種土地的“客戶”,導致這種狀況的重要因素是 ()
A.經濟嚴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調整 C.坊市制度崩潰 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土地兼并作為毒瘤一直都存在,而宋代卻放任不管。這樣的土地政策也創造出題中所闡釋的現象。因此本題B選項正確。
考點:中國古代的經濟•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
27. 福建各地族譜中大量關于入臺族裔回鄉請祖先牌位赴臺的記載,此類現象在清乾隆年間驟然增多,這說明乾隆年間 ()
A. 族譜編修順應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臺灣安居繁衍
C.內地宗族開始整體遷移臺灣 D. 兩岸居民正常往來受到阻礙
【答案】B
考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時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28. 19世紀中期以后,中國市場上的洋貨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雖窮鄉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這種狀況表面
A.中國市場由被動開放轉為主動開放 B.商品經濟基本取代自然經濟
C.日常生活與世界市場聯系日趨密切 D.中國關稅主權開始喪失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中國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國市場占領,說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A選項說法錯誤;B選項時間點與歷史不符;D選項材料體現不出。
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影響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英山縣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達到五成,出現“赤色區米價一元一斗,白色區一元只能買四五升”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根據地
A.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高 B.紅軍英勇奮戰保衛農民生產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產 D.人民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在紅色地區糧食之所以能夠價格那么低,很重要的就是在紅色區域實行了土地革命,做到了農民有田可以種,這就大大促進了農民的生產熱情,創造了這樣的局面。
考點:近代中國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土地革命
30.抗戰勝利后,國民政治將日偽紡織企業合并,成立了國有的中紡公司。政治高層解釋稱,商民在抗戰之后,對于所接收之敵偽紗廠,“即便有人承購,事實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維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撥款接辦,國庫并不因出售紗廠而有大量之收入”。這反映了此時期
A.政府視圖緩解名族工業困境 B國家實行對輕紡工業的統治
C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開始衰落 D政府在經濟中主導地位加強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關鍵就是讀懂材料,國民政府在二戰之后將紡織業國有化是迫不得已的,是為了能夠統一進行生產,這就是一種政府對經濟的全方位干預,因此D選項正確。
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特點
31.“一五”計劃期間,我國住宅建設占基本建設投資額的比重不斷減少,其他非生產性建設投資也開始受到抑制。這表明我國
A致力于奠定工業化基礎 B國民經濟結構臻于平衡
C.大力壓縮基本建設投資規模 D.城市化的進程趨于緩慢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一五計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實現工業化,因此住宅建設和非生產性建設全部拖后。這是時代特點,要聯系具體歷史事實來分析。
考點:*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道路的實踐•一五計劃
32.公元前5世紀劇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時讓行使警察職能的公共奴隸,用染成紅色的繩子驅使公民去參加大會。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紅色痕跡,他將被處以罰款。這反映出當時的雅典
A. 公民大會形同虛設 B. 民眾失去政治熱情
C. 參政是公民的義務 D. 參政喪失民眾信任
【答案】C
33. 英國18世紀人口死亡率明顯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廠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導致上述情況發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環境極其惡化 B.化學工業污染嚴重
C. 人口膨脹食物短缺 D.醫療技術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很容易選擇B選項,但是材料給出的時間是1831-1841.這個期間是一次工業革命完成期間,化學工業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結果。因此選擇A不選B。
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影響
34.1928年,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并未受到美國人的關注,四年以后這種情況發生變化,美國出版了大量關于蘇聯的著作,如《俄羅斯的黎明》《俄國今日:我們從中學到什么?》。當時蘇聯吸引美國人的主要是
A.經濟危機造成的破壞較小 B.工業化取得顯著成就
C.農業集體化保證城市供應 D.公有制顯示出優越性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當時的蘇聯是被外國資本主義封鎖,所以受到經濟危機打擊基本上沒有,A排除;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都是計劃性的公有制的一種具體體現,所以選擇D選項,更具有概括性。
考點: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斯大林模式”•成就
35. 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一位著名黑人爵士樂演唱家,在美國新聞署的資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贏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過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國。美國政府機構支持該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爭取國內黑人選民支持 B.展示美國的經濟實力
C.抵制不結盟運動的發展 D.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材料給的時間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地點是非洲。這明顯符合不結盟運動的時間和內容。非洲是不結盟運動的主要成員國,因此美國的行為就是來抵制不結盟運動。
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不結盟運動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36題-第41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做答。第42題-第48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需求做答。
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國的海外移民歷史悠久,大致從1567??1840年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時期,移民數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國海外移民人數達到32萬人,近代中國海外移民的總數為1500萬人左右,期中90%移往東南亞,移民與祖國保持著密切聯系,1862??1949年,華僑投資國內企業有25510家,投資總額約63271萬元,新中國成立后,大陸地區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現了一個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數達到1000萬以上,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
????摘編自曹樹基《中國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以來全球國際人口遷移的基本趨勢。(8)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以來中國海外移民的特點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說明華僑華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貢獻。(17分)
【答案】(1)工業革命之前,人口遷移主要從歐洲和非洲遷移至美洲,以黑奴貿易為主。
工業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段期間,人口遷移主要從歐洲和亞洲遷移至美洲,以歐洲人數居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人口遷移主要從亞非拉地區遷移歐北美,人數逐年增長。
(2)特點:新中國成立前,人數眾多,遷移主要地區為東南亞,與祖國聯系密切;新中國成立初期,遷移人數很少,改革開放后出現遷移潮,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
原因:新中國成立前,向西方學習的熱情高漲,人數眾多。且東南亞地區與中國較近,便于遷移。受到中國傳統儒家宗法思想的影響,對祖國報有很多感情,因此致力于投身祖國的建設。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國內外形勢的原因,遭到了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因此遷移人數銳減。改革開放之后,思想解放,國內外局勢穩定,政策支持,遷移人數增多。
貢獻:1)加強了中國同外面世界的往來,成為中國近代化過程的有力推動者;2)為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3)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努力,為中國在國際世界中的地位的提升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英國、荷蘭等國的殖民擴張•移民;的探索••移民問題
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歷經艱辛,十余年中,行程數萬里,游歷百余國,回國后,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煉而準確。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鑒真(688--763),深明佛學,50余歲時,受日本邀請,發愿東渡。他排除千難萬險,歷時12年,經6次努力,最終到達日本。鑒真東渡,對日本的佛學、建筑、雕塑、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據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等
解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2分)
【答案】觀點1:中國古代與世界各國的和平友好往來。
提示:可以結合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以及漢代的絲綢之路等等來表現中國古代同國外的地區往來,強調中國古代與其他各國的文化交流密切。也可以從國外諸如日本等國的遣唐使等來討論文化的相互關系。也可以聯系到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來談。
注意:要強調的是一定是對外的往來,不是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如文成公主等人都不屬于這一范疇。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是一道開放題,抓住的就是主要問題,忽略次要問題,所以把我的主線就是對比兩者的主要共同點,得出來就是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圍繞這個來談絕對沒問題。
考點:中國古代的經濟•商業的發展•對外貿易與交流
請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題地理題中任選一題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做答時用2B鉛筆子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涂黑。
4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八旗軍是清朝的正規軍隊,八旗講師領取餉銀。甲午戰敗后,袁世凱組織新建陸軍,張之洞組建自強軍,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舊式武舉,創辦武備學堂,編練新軍,操練新式槍炮。1903年設練兵處,作為全國招募和訓練新軍的中央機構。1904年決定改建整個兵制,擬建新軍36鎮,為常備軍,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礎上征募士兵,并有嚴格的資格限制。1906年,兵部與練兵處合并為陸軍部,后來又建立海軍部。陸海軍均由滿人官員掌控,皇帝是最高統帥。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革命黨在新軍中的組織迅速擴大。
??據《清史稿》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八旗軍相比,新軍具有哪些特點。(9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清政府軍事改革的影響。(6分)
【答案】(1)特點:新軍兵種包括陸海三軍,八旗軍只有陸軍;八旗軍是由滿洲的貴族子弟組成,新軍人員組成更加豐富,僅限官員是滿族人,士兵可以不是滿族人;八旗軍是國家的正規軍,領國家的餉銀,新軍是常備軍;新軍訓練的是新式武器;八旗軍則是以游牧民族的冷兵器訓練為主。
(2)使中國擁有了一個形式上的現代化軍隊,提高了軍隊素質,為中國的軍隊現代化做出了貢獻;培養了新型軍事人才,為后來革命軍的發展壯大奠定了人才基礎;引進了現代軍事理論,為中國的現代化戰爭引入了理論基礎。
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陸軍改革•新軍
46.【歷史??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15分)
材料
太平天國后期,洪仁?受命總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張。他認為,對于“世道人心”關系甚大的事務,應“立法以為準”,立法者應“洞悉天人性情,熟諳各國風教”。他認為當時世界各國中,美國“禮義富足”,“其力雖強而不侵凌鄰邦,有金銀山而招別邦人來采,別邦人有能者冊立為官”。他注意到美國“邦長(即總統)”“五年一任”,并非終身制,國家大事則由“各省”(即各州)公議決定,官員選任在規定時間、地點匿名投票產生,“以多人舉者為賢能也,以多議是者為公也”。他重視郵政、新聞報紙的作用主張“設書信館以通各省郡縣市鎮公文;設新聞館以收民心公議”。他認為下情上達、官員匿名投票選舉是實現“權歸于一”的重要手段。
??據洪仁?《資政新篇》
(1)根據材料,概括洪仁?的政治主張及其目的。(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洪仁?對西方民主制度的認識。(7分)
【答案】(1)太平天國后期,政權內部形式混亂,為了穩定政權,提出改革;太平天國遭受到清政府的打擊,加之內部矛盾激化,需要改革來緩解矛盾,重振國威;洪仁?想通過改革來使太平天國走上現代化的民主道路。
(2)積極一面:他認識到應該學習西方的立法制度,以立法為準,強調法治的重要性;他重視西方的三權分立以及民主選舉的制度,也重視新聞媒體對國家的重要意義。這是先進的中國人第一次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對于中國資本主義政權的建設起到了一定的指導意義。
不足:他認為美國“禮義富足”,沒有認識到美國的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力的事實,沒有認識到資本主義的本質,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
【解析】
試題分析:(1)本題其實是課內的主要內容,洪仁?的改革最基本的就是重振國威,此外才是資本主義目的。把握好這個度,增加一些其他的原因就可以很容的回答問題。
(2)評價他的措施一定要一分為二,既要表現出它的進步性,也要充分承認他的思想的局限性。這樣才能完整的回答出問題。
考點: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太平天國運動•洪仁?
47.[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15分)
材料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是著名的反戰活動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即發出致德國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公開信,呼吁反戰,遭到拒絕。從1914年到1918年,他連續發表文章,譴責交戰各國政府是戰爭的罪魁禍首,呼吁立即結束這張自相殘殺的戰爭,但不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國也被指責為賣國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他發表《精神獨立宣言》,總結大戰的教訓,呼吁知識界保持精神獨立,以防戰爭再次爆發。
在二三十年代,他發起組織了國際反戰反法西斯委員會,不久當選為名譽主席。在世界反戰大會上,他被選為大會主席,并在大會發言中指出反對指向蘇聯的一切威脅,
保衛蘇聯。后被提名為國際反法西斯委員會名譽主席。
??據楊曉明《欣悅的靈魂:羅曼・羅蘭》
(1)根據材料,概括與一站時相比,羅曼・羅蘭二三十年代反戰活動的變化。(5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羅曼・羅蘭反戰活動變化的原因。(10分)
【答案】(1)變化:從一個人的奔走呼號變成了集體性行為;從簡單的呼吁和喊口號到用組織團體的形式來反抗;由籠統的呼吁反戰到提出相應的方式和方法;由簡單的反對政府到更清醒的認識戰爭的實質。
(2)總結了之前反戰過程中的失敗經驗和教訓,認識到群眾和團體的力量;國際形勢的變化,戰爭爆發的原因有變化,由反對國家政府到反對法西斯主義
考點:二十世紀的和平與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羅曼•羅蘭
48.[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
材料
鄭板橋,清代杰出的藝術家、文學家,為“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從小生長在農村,歷經康、雍、乾三代,鄭板橋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筆墨之外有主張”,反對“解釋古人之唾余”。他說:“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斷律。”鄭板橋一生最愛蘭、竹、石,其畫構圖簡單。主題鮮明,詩、書、畫、印完美結合。他尤喜畫竹,曾在一幅畫上題詩說:“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的詩畫極富生活氣息,深受時人喜愛。他晚年靠賣畫為生,曾題詩云:“畫竹多于買作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
??摘編自白壽彝里總主編《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鄭板橋畫作的醫術特點。(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鄭板橋藝術風格形成的倆是背景。(7分)
【答案】(1)以蘭、竹、石為主要描摹對象,構圖簡單、主題鮮明,詩、書、畫、印完美結合。詩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深受人們喜愛。
(2)清代是中國文人畫的發展時期,最能反映文人畫風貌的是寫意畫。這深深影響了鄭板橋的創作風格。士大夫的文人畫在當時用以體現自身的心胸抱負和思想品質,集文學、書法、繪畫以及篆刻藝術于一身,強烈的表現個性,講求借物言情,追求神韻意趣。
考點: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杰出的藝術家•鄭板橋
【說明】:【參考版答案】非官方正式答案,答案和解析為學科網解析團隊教師制作,有可能存在少量錯誤,僅供參考使用。
12.B (需求增加,導致了價格上漲,與供給無關)
13.A (加入貨幣籃子,意味著國際化進程加快,中國國際地位提升)
14.D (通過法律手段彌補市場弊端,考查宏觀調控的知識點,與市場滯后性無關)
15.D (材料體現走出去,不是引進來;該收購行為與改善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沒有直接關系)
16.C (村民自治主體不能改變;材料不涉及規范行為)
17.B (此題本質考查政府職能轉變,分清政府和足協的職能,擺脫政府對足協的行政干預、簡政放權,促進體育事業發展)
18.A (中國措施順應了時代的主題,體現了中國國際地位。優先發展發展中國家說法錯誤0
19.B (“取代”說法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民族特色)
20.D (清朝和西方對與該地圖的態度不同,體現的是價值的主體差異性;
21.A (理論創新是先導;科技創新以實踐為基礎和前提的)
22.B (行動的出發點是實際情況而不是認識;意識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23.C (老馬的功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取決于人的發現;馬不能進行實踐活動)
38(1)(注意設問主體是民主黨派,可以從民主黨派的職能說明;原因方面可以從我國的國體、民主黨派與黨的關系等角度作答。)
民主黨派通過政治協商、參政議政等途徑參與了國家汽車產業發展決策的協商,發揚了民主,促進了我國經濟、政治的發展。
原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黨和民主黨派是親密的友黨關系,我國民主黨派 貧困的方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十八洞村采取的各項措施都是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的,符合等地實際。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食物矛盾問題的精髓,要求我們要堅持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在解決十八洞村的貧困問題時,既要遵循中央的統一指示,又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解決當地實際問題。
(注意設問方向是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關系原理,結合相關材料作答0
拖動經濟發展;依據市場規律,走與市場相結合的道路。
(注意材料相關內容,從材料中得出相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