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后,很多考生及家長肯定十分關心自己是否被填報的寧夏大學錄取,寧夏大學錄取結果和通知書查詢網址入口為:http://zscx.nxu.edu.cn/zsw/lqcx.html。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寧夏大學相關信息,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一、寧夏大學錄取結果和通知書查詢網址入口
寧夏大學錄取結果查詢入口:http://zscx.nxu.edu.cn/zsw/lqcx.html
二、寧夏大學王牌專業
1、一流本科專業:
2020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序號 | 學院 | 專業 |
1 | 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學 |
2 | 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 | 物理學 |
3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 |
4 | 教育學院 | 應用心理學 |
5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6 | 食品與葡萄酒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7 | 農學院 | 園藝 |
8 | 農學院 | 動物科學 |
2020年度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序號 | 學院 | 專業 |
1 | 機械工程學院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2 | 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3 | 信息工程學院 | 軟件工程 |
4 |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 |
5 | 食品與葡萄酒學院 |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
6 | 經濟管理學院 | 市場營銷 |
2019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序號 | 學院名稱 | 專業名稱 | 建設級別 |
1 | 經濟管理學院 | 經濟學 | 國家級 |
2 | 政法學院 | 法學 | 國家級 |
3 | 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 | 國家級 |
4 | 人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國家級 |
5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國家級 |
6 | 數學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國家級 |
7 | 資源環境學院 | 地理科學 | 國家級 |
8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技術 | 國家級 |
9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 | 國家級 |
10 | 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11 |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 水利水電工程 | 國家級 |
12 | 農學院 | 草業科學 | 國家級 |
2019年度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序號 | 學院名稱 | 專業名稱 | 建設級別 |
1 | 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學 | 省級 |
2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省級 |
3 | 農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省級 |
4 | 農學院 | 農學 | 省級 |
5 | 農學院 | 園藝 | 省級 |
2、國家級特色專業:生物科學、農學、草業科學、生物科學類、漢語言文學、英語、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
3、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4、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拔尖創新型):草業科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5、省部級優勢專業名單
序號 | 專業名稱 |
1 | 會計學 |
2 | 漢語言文學 |
3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4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5 | 英語 |
6 | 美術學 |
7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8 | 應用心理學 |
9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10 | 通信工程 |
11 | 機械工程 |
12 | 地理科學 |
13 | 化學 |
14 | 電子信息工程 |
15 | 草業科學 |
16 | 生物科學 |
17 | 園藝 |
18 | 農學 |
19 | 動物科學 |
20 | 新聞學 |
21 | 生物技術 |
三、寧夏大學怎么樣
寧夏大學是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寧夏大學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寧夏大學與原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合并;2002年2月,與寧夏農學院合并,組建了新的寧夏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嶄新一頁。
在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秉承“尚德、勤學、求是、創新”的校訓,弘揚“不怕困難,不畏風寒;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的“沙棗樹精神”,艱苦創業,負重拼搏,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特別是近年來,學校搶抓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雙一流”建設、“部區合建”等歷史性機遇,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著力提高辦學質量,不斷促進內涵發展,現已成為一所理、工、農、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
學校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按照“人格健全、基礎扎實、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的目標培養高素質人才,確定了“加強基礎、強化實踐、發展特長、注重創新、分流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路,通過構建兩個方案(專業培養方案、人格培養方案)、完善兩個體系(“四位一體”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打造五個平臺(通識教育平臺、教師教育平臺、課程建設平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平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平臺)加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