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招生網和內蒙古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內蒙古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168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4844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不過每年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內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1、內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0136名;
2、內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6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內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7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4844名;
4、內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288名;
5、內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050名;
6、內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831名;
二、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259 | 70136 | 省政府 |
2022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295 | 25288 | 省政府 |
2、2021年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168 | - | 省政府 |
2021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273 | 31050 | 省政府 |
3、2020年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178 | 74844 | 省政府 |
2020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311 | 34831 | 省政府 |
350分報志愿的技巧
350分的考生按照“順序志愿”的投檔辦法,考生填報的第2志愿學校必須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大學,絕不能覺得自己的350分的分數比該大學上年實際錄取分數高出很多就可將該校做為第2志愿學校。因為有不少大學雖然錄取分數在批次內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錄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
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學校上年錄取的學生第1、第2志愿學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詳盡的錄取統計資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錄取統計資料只是給出了各校錄取分數,并未給出分志愿順序的錄取人數,這時就要直接咨詢學校了。只有將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學校做為自己的第2志愿學校才有可能被錄取,才能“保底”。
志愿填完多久知道錄取結果
一般是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后就能知道。填報志愿后可以在報考學校網站上查到自己的錄取信息,確認錄取后5-15天會發放錄取通知書。各個省之間的錄取規則有差別,公布時間也有差異,具體還是以當地招生辦出的公告為準。
查詢自己是否被錄取的方法有很多,第一種方法就是記住你報考的學校,然后去學校官網查看最新動態,看看錄取名單里有沒有你的名字或者給該學校打電話咨詢;第二種是看你檔案是自由可投還是被退檔了,亦或是被錄取了,這是最直接的方式,錄取是最好的狀態;第三種方法是給本省招生辦打電話詢問。
高考是否被錄取可以通過以上幾種方式去查,如果沒有被錄取就要接著參加下一批次的錄取或是補錄了。如果被錄取了,那么,7-15天內就會發放錄取通知書了。
三、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校介紹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江蘇省省屬公辦全日制高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江蘇省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學校坐落在兩漢文化旅游區,南依風景迤邐九里山,北望碧波蕩漾九里湖,山水相連、人文薈萃;校園芳草萋萋,環境幽雅,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所。 學校創辦于1964年,現有九里校區和大學科技園暨淮海文化科技產業園兩個校區,占地1100畝,學歷教育在校生1.3萬人。 學校始終堅持以****思想為指導,堅持*辦學方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明確了“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職業教育先行者、服務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職業教育領頭羊、服務淮海經濟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排頭兵”的發展定位,確立了創建“產教融合特色校”“創新創業示范校”“服務貢獻卓越校”“國際影響典型校”的發展路徑,努力培養“有德、有技、有能、有為”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打造國內一流、海內外有影響的服務區域型高水平本科職業學校。 學校設有材料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基礎課教學部、體育與藝術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等13個教學單位。 學校有國家級實訓基地4個(高分子材料實訓基地、生物化工實訓基地、化學制藥技術實訓基地、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培養中心)、省級實訓基地3個(省級區域開放共享實訓基地即徐州市重大裝備制造技術實訓基地、江蘇省分布式能源與智能微電網技術實訓平臺、江蘇省重大裝備智能制造技術實訓平臺),以及6個省級研發中心(江蘇省化工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江蘇省橡膠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江蘇省全合成膠非公路型輪胎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江蘇省工程涂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江蘇省凹土功能材料應用工程中心、江蘇省綠色橡膠循環制造工程研究中心)、5個市級實訓平臺(徐州市校企共建現代物流公共實訓平臺、徐州工程裝備智能制造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術實訓平臺、徐州云計算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徐州現代物流技術實訓平臺)以及39個市級研發中心(實驗室)。 學校現開設39個招生專業,包括高分子材料工程技術、橡膠工程技術、應用化工技術以及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四個*高水平專業,其中,高分子材料工程技術專業被譽為中國橡膠工業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三分天下有其一;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應用電子技術(光伏材料應用)、物流管理、藥品生產技術,物聯網技術,皆是江北和徐州地區唯一的江蘇省高水平骨干專業;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是唯一被徐州市政府批準建設的特需專業。學校還有6個海外招生專業,有來自24個國家的近500名留學生,規模位居全省高職院校前列。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一支素質精良、結構合理的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有教授、副教授370余人,博士66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人民政府督學1人,江蘇省教學名師2人,黃炎培杰出教師獎1人,國家行業教學名師9人,六大人才高峰1人,江蘇省出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江蘇省教育系統先進個人(優秀教師)1人,江蘇教師年度人物提名獎1人,江蘇省“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10人,“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9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33人;有“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術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國家級教學團隊”“世界技能大賽化學實驗室技術國家級教練團隊”等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4個、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6個、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教學團隊5個,國家級職業教育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主持單位;獲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全國教材建設獎2項,獲江蘇省科技進步獎3項等多項榮譽;“雙師”素質專業教師占比超過85%,還有18名江蘇省產業教授領銜的200余名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活躍在教學一線。 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好。學校是江蘇省學分制改革試點單位,積極推行學分制改革,實施精英高職人才培養和導師制學生管理改革工程,學生“低進高出”。高分子材料工程技術專業群學生與985/211本碩博學生同臺競技連年獲獎,2017年,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和環境監測專業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摘得兩個全國一等獎;在2020年第十二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賽上榮獲金獎、銀獎,捧得“優勝杯”。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每年可以獲得國家級、省級、校級等各類獎助學金50%以上。 學校社會服務成果豐富。成立了由“政行企校”四方參與的“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理事會”,與徐工集團、東方雨虹、吉利汽車等多家國內外龍頭、知名企業共建了9個產業學院,開展了服務社會的“三百工程”活動,每年授權發明專利80余項,技術服務到賬額3000余萬元。每年面向徐工集團等企事業工程技術人員和職工開展“旋挖鉆”五項全能鉆機手等80余個工種“三新”職業技能培訓1萬人次以上,形成了“蘇橡培訓”品牌,贏得了行業企業和省內外同行的肯定與好評。 學校積極開展現代職教體系人才培養。學校與徐州工程學院聯合培養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4+0”本科班,實現本科培養零突破。與淮陰工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聯合開展“3+2”項目2項、與新沂中專等學校聯合開展“3+3”項目17項,總數位列全省第四,實現了現代職教體系項目類別全覆蓋。 學校擁有一大批優質的實習就業基地,與徐工集團、可成科技等80余家單位建立了智能制造類專業實習就業基地,與協鑫集團、賽輪集團等130余家單位建立了材料化工類專業實習就業基地,與中國建材、東方雨虹等60余家單位建立了建筑工程類實習就業基地,與京東集團等50余家單位建立了商貿物流類實習就業基地,與徐工信息、杭州士蘭微等60余家單位建立了信息工程類實習就業基地,與吉利汽車、蜂巢能源等70余家單位建立了新能源汽車類實習就業基地,徐工訂單班畢業生遍及全球16國。學校積極開拓用人市場,主動為畢業生推薦就業,歷屆畢業生受到了社會與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用人單位滿意率達95%以上,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就業率、畢業生薪酬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連續七年被評為“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學校英才輩出,桃李滿天下,已為社會培養、輸送了近七萬名專門人才。(2021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