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姓,是中國人的一個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57位。
歷史上部分姓俞的名人
俞跗:
據《史記》的“扁鵲傳”中,曾經提到黃帝之時有一位良醫俞跗,相傳,這位以濟世活人之術而名傳知古的俞跗,就是數千年來中國姓俞的始祖。這位上古良醫的醫術之高超,幾乎已到達現代醫學的水準和境界。在5000年以前,俞跗醫療疾病時就不僅僅限于“對癥下藥”,而已經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滌五臟”的現代外科技術,這種表現,可以說為中國人的智慧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
俞桂:
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詩人。進士及第,曾守海濱,政事之余,不廢吟詠。有《漁溪詩稿》。
俞琰:
吳郡(今江蘇省蘇州)人,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以詞賦聞名,于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說》、《易圖纂要》等。
俞綱:
浙江嘉善人,明代大臣。景帝時以兵部右侍郎入閣參予機務,后加太子太保。英宗復辟,調南京禮部侍郎。
俞山:
浙江省秀水人,字積之,號梅莊,明代大臣。土木之變后,擢山鴻臚寺丞,旋升吏部左侍郎。工詩,善大篆,亦精墨梅。有《梅莊集》。
俞樾:
浙江省德清人,明代著名學者。道光年間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罷職后,一意治經,主講杭州詁精經舍三十一年。著述甚豐,有《群經平議》、《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春在堂隨筆》、《茶香室叢鈔》、《賓萌集》、《春在堂詩編》等。為一代宗師,聲名遠極日本。
俞文俊:
唐代江陵(今湖北省潛江縣西)人,因為反對武則天稱帝,就挺身而出上書則天皇帝說:“陛下以女主居陽位,反易剛柔,故地氣隔塞山變為災,臣以為非慶也……”這番大膽的奏言,當然激怒了當時目空一切的女皇帝,因此被流放到嶺南,俞氏的后裔也就此到達了我國南方的廣東和廣西一帶。故今天在兩廣生活的俞姓大部分是俞文俊的后代。
俞獻可:
歙(今安徽省歙縣)人,宋代官吏。太宗端拱初進士,官吏部郎中。真宗時為廣西轉運使,平定撫水蠻亂。官終龍圖閣待制。
俞庭椿:
撫州臨川(今屬江西省)人,宋代官吏、學者。孝宗年間進士,仕至新淦令。師事陸九淵,博通經術。有《周禮復古篇》、《北轅錄》。
俞德鄰:
溫州永嘉(今屬浙江省省)人,宋代學者。度宗年間進士。宋亡不仕,遁跡以終。其詩自然深遠,在宋末諸人中,特為高雅,文亦簡潔有清氣。有《佩韋齋輯聞》、《佩韋齋文集》。
俞通海、俞通源:
廬州府巢縣(今屬安徽省)人,明初將領。兄俞通海長于水戰,從朱元璋東擋西殺,屢立戰功,累升至中書省平章政事。后戰死平江。通源嗣兄官為中書省平章政事,轉戰南北二十二年,卒于任上。
俞寓程:
南楚俞氏、東粵俞氏的始祖(第一派),前明時期(約六百五十年前)自福建的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遷至廣東潮州府程鄉縣(今梅州),此為東粵俞氏。傳至五代三兄弟分房。長房《黃洞房》和次房《小密房》十三代后人于康熙四十年前后(約三百年前)來湘、鄂,是為南楚俞氏。南楚俞氏后人一部分又分散到了江西、安徽一帶。黃洞房、小密房其余后人及三房《扶貴房》后人留東粵。
俞安期:
蘇州府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代詩人,字公臨,后改字慕長。嘗以長律一百五十韻投王士貞,士貞為之延譽,名由是改。有《唐類函》、《類苑瓊英》、《詩雋類函》等。
俞大猷:
福建晉江人,字志輔,號虛江,明代抗倭名將,他博讀兵法,有將才,歷官總兵。并曾屢率水軍打敗倭寇,被稱為“俞家軍”。他用兵先計后戰,不貪近攻,將略武功居世宗朝眾將之冠。“俞家軍”所至之處,蠻番望風披靡,再也不敢隨隨便便就跑到中國來騷擾。
俞宗禮:
清代畫家。字人儀,號凡在,上海人,僑居吳郡。十二歲上便得了個潁州秀才第一的名份。工山水及寫真,尤善白描道釋人物,筆墨精細,有“龍眼復生”之譽。
俞作豫:
廣西省北流人,中共早期高級將領。曾參加北伐,大革命失敗后,加入共產黨。1930年率領廣西警備第五大隊在左江地區的龍江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任軍長。后遭敵圍攻而失敗,同年9月在廣州犧牲,年僅30歲。
俞大綱:
1908年出生于浙江紹興,一生在大學和研究所教授中國傳統戲曲和詩詞等古典藝術課程,并且透過研究出版,為臺灣在相關學術領域提出貢獻。而他在人生最后十余年的時光當中,更影響并提攜了臺北藝文圈的一群年輕人,包括“云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雅音小集”創辦人郭小莊、一起創辦《漢聲雜志》的吳美云和姚孟嘉、藝術學院校長邱坤良、學者王秋桂、作家施叔青等人,都曾因為受到他的“身教”與“言教”而得到啟發。1978年過世,享年71歲。
姓俞的男明星:
俞灝明、俞鐘、俞?、俞明、俞勝利等等。
姓俞的女明星:
俞飛鴻、俞可欣、俞晴、俞小凡、俞平等等。
(轉載請注明來自-思而學教育-:szftg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