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遼東學院大一新生開學報名時間安排
遼東學院地處黃海之濱、鴨綠江畔,坐落在中國最大邊境城市??遼寧省丹東市,是一所涵蓋經濟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九個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是遼寧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和遼寧省唯一一所加入中國應用技術大學聯盟院校。學校于2003年4月組建,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優良辦學傳統,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48年安東農業專科學校,2010年通過國家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學校分為臨江和金山兩個主要校區,臨江校區沿鴨綠江而建,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新義州市隔江相望,環境幽雅,景色旖旎;金山校區坐落于著名旅游勝地五龍山下,林木蔥蘢,空氣清新。校園占地總面積1280畝,建筑總面積40.6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6.97億。現有在校生15660人。
學校下設16個二級學院,設置47個本科專業、23個高職招生專業,F有國家級試點專業3個,省級示范專業2個,省級品牌專業2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重點支持專業1個,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轉型發展試點專業4個,省轉型發展示范專業2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試點專業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虛擬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7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3門,承擔了省農村助理全科醫生培養項目,被授予國家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和省級創業教育示范學校,獲批全國“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第三批合作院校,加入教育部“校企合作創新發展聯盟”。
學,F有教職工1725人,專任教師1017人,其中具有正高級、副高級職稱教師52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780人,F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省優秀專家1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2人、千人層次9人,省優秀教師2人,省教學名師4人,省專業帶頭人4人。學校實施中青年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和人才梯隊建設工程,遴選建設第三梯隊(中青年骨干教師)53人,開展“雙師雙能型”人才隊伍建設,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535人。
近三年來,學校共承擔市級以上研究課題121項、橫向課題8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項,科研經費總額達到1736?6余萬元,獲市級以上科研獎勵133項,獎勵高水平論文275篇,專利165項。
學校獲批功能紡織材料和水環境放射性預警監測技術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籌建項目;與丹東市和東港、鳳城等縣市簽署校地深度合作協議,獲批“高校服務縣域經濟首批試點單位”,緊密圍繞丹東重點產業集群以及傳統特色產業、戰略新興產業、技術服務產業,以紡織服裝、滿族醫藥、農產品加工為重點,與丹東市通過科技合作、人才培養與交流、成果轉化、技術支持等多種形式開展校地深度合作,建立紡織服裝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籌建省級戶外防護紡織制品檢測中心,與東港市開展現代特色農業、農業科技服務、農民技術員培訓等校地戰略合作,與鳳城市簽訂硼化工協同創新城市聯盟,與遼寧省民委、丹東市、丹東藥業集團共建滿藥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院,推進農業科技園建設,建成小漿果、杜鵑花、現代農業、蜜蜂、北蟲草、平歐雜交大果榛子等6個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示范基地;先后加入18個省內校企聯盟,建立8支科研創新團隊、28個應用技術研究所,組建涉及電子、汽車零部件、旅游、化工、服裝等10個行業企業校企協同聯盟;培養各類農民技術員1800余人,組織7支科技特派團,直接服務農戶500余戶,推廣藍莓、草莓等新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達2000余畝,規劃工業園區、風景區、新農村項目120項;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丹東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文化社會研究所、邊境民族研究基地、省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基地、遼東學院社科聯等新型“智庫”發揮積極作用。
學校一貫重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貫徹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部署,與亞洲、非洲地區國家的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同時,與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近30所高校建立了校際關系,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教師和學生交流,以及各種形式2+2校際交流項目和合作辦學。其中,與韓國近20所高校交流尤其頻繁,充分體現了學校地緣優勢。
面對*,面對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強國的新需要、面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和向應用型轉變的新要求,遼東學院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學篤用,充分發揮特有的沿江、沿海、沿邊的區位優勢,認真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基本職能,堅持應用型辦學定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丹東發展和遼寧振興為己任,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行業企業為依托,突出特色發展、錯位發展、競相發展,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使深化產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成為常態,著力推進內涵建設,著力提高教育質量,著力激發辦學活力,著力營造優良校風教風學風,全面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持之以恒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四個著力”“三個推進”,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的應用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