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陵中學,有一個默默無聞、細聲細語、家庭特別困難,但學習特別發奮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孔令州,今年18歲,家住荊州市建材總廠,今年高考563分(文科),報考的是一本——華中師范大學。
6月23日是高考放分的日子。這天,得知孫女孔令州考了563分,上了一本大學線,她奶奶在家里痛哭了一場,不知道這是喜、還是憂?她就是想哭…… 她說:我孫子考上了大學我高興,但沒有錢供她上大學怎么辦喲?
孔令州奶奶說:我的孫子是個苦命孩子,2歲半的時候媽媽就出走了(跑了),后來爸爸也走了不管家了,她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沒過一天快樂日子。別人的孩子有爸有媽,可她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可她沒有。小時候她不懂事,有時候還經常找要這要那,后來她慢慢地長大了,懂知識了,她什么都不要了,因為她知道家庭處境困難,就什么都不要了…… 但看得出,她心里很痛苦、很郁悶。再后來,她把一切痛苦和郁悶都埋在心底,去發奮學習!—— 由于沒有父母之愛,她少言寡語,很少與人說話,養成了內向性格,但她時常說,我一定要考上大學。
孔令州開始讀書時,是以爺爺的退休費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和她的讀書開支。爺爺去世了,她和奶奶哭了一大場,因為失去了爺爺,就等于失去了經濟支柱——退休費也沒有了,預示著家庭生活更困難了。她讀高中的這三年,是靠奶奶每月400來元的低保費度過來的。現在奶奶的年紀也大了(71歲了),也沒有這個能力管她的讀書和生活了。
孔令州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家里沒有錢,她在學校里節衣縮食,從不亂花一分錢,看到別人吃“零食”她就走開,有時候還省吃儉用,把錢省下來,跟奶奶買點兒好吃的東西。
在學校里,她最怕的是開家長會,沒有父母來開會,有時候是她的幺幺(奶奶出嫁的女兒)代表父母開會。這個時候她心里最難受、最痛苦。別人有父母的愛,她沒有。隨著一天天地長大,她把這一切痛苦都埋在心里,愛與恨在她心里交織著…… 她最想不通的是父母為什么不要她、不管她、不愛她了?她怎么也想不通。
讀小學的時候,她得過且過,沒怎么發奮,但由于她聰明伶俐,學習成績一向比較好。讀初中的時候,她懂得了一些事理,但不愛多說話了,只會埋頭搞學習,但脾氣有時候暴躁;讀高中的時候,是她人生轉折期,她懂事了,有知識了,性格完全發生變化,變內向了,不愛與人交流說話了,變成了一個沉默少語的女孩。
雖然沒有父母的關愛,但孔令州很好學,讀高中非常發奮,學習一直在高三年級名列前矛。高中這三年,她從來沒有自由的玩耍過,也什么地方都沒去過,就是“兩點一線”學校——家庭、家庭——學校,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放學后,幾乎每天都在家里自覺地學習到半夜,非常刻苦、用功。因為她懂事了,知道了只有發奮——才能走出“困境”,只有發奮——才能改變命運,因此,她學習更刻苦了。
從此,她把所有的心思都在學習上,刻苦地學、拼命地學,發奮地學,每次考試,她的成績都在600分左右。由此,她年年被學校評為全年級“學習標兵”和“俊才之星”,學校《優秀學生成績公布榜》上每次都少不了她的名字。
由于孔令州學習很刻苦、很優秀,在逆境中學習,在逆境中發奮,學校了解她的情況后,每年都給她1000元的助學金,以獎勵她刻苦學習!
在這次高考中,她考了563分(文科),但她非常不滿意,用她自己的話說,臨場沒發揮好,沒考出應有的成績。
高考結束了,她平靜地梳理了一下心態,用她這個分數,報考了“華中師范大學”。她的理想——就是大學畢業后當一位人民教師,來報答所有曾經關心過、幫助過、關愛過她的人們!來匯報社會和祖國!
對于孔令州來說,考上了大學雖然是件喜事,可她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因為讀大學沒有錢,奶奶年紀也這么大了,家里也沒有積蓄,她感到很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