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演講名人勵志故事:一千塊開始創業
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對李兆基而言,他堅信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至于說做大生意,最重要的是計算精確。生意額大,牽涉的本錢和盈利大,一出一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是很重要的。
香港富豪李兆基眼光敏銳,他很早就認為地產大有可為,于是全力以赴進軍地產業,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今年初公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李兆基名列第37位,估計財產有110億美元,約為858億港元。
李兆基1928年出生于廣東省順德。自幼在家鄉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廣州開設銀莊。30年代的廣東順德,雖是珠江三角洲的魚米之鄉,但工業生產還相當落后。李兆基的父親盡管精于生意,那時他也只不過在當地開個“鋪頭”而已。小小的李兆基,常常去父親的“鋪頭”吃飯,自幼對做生意就不陌生。
李兆基在順德的私墊上學,小學畢業的時候,父親已在廣州開了一家銀莊,他便到銀莊學做生意了,父親是老板,兒子揀點清閑活干干就行了。可李兆基偏不,他從底層干起,干些打雜的活。
帶著一千元到香港闖天下
起初,他被銀莊的鈔票迷住了。看著各種各樣,大捆小捆的鈔票出出進進。他想,什么時候我也能賺上幾捆鈔票呢?漸漸地,他業務上也入行了,兜里也裝進了一些鈔票。可不知為什么吃飯沒有鈔票不行,但這些鈔票今天可以買到一斤米,過兩天就連一兩米也買不到了。就在他開始懂得怎樣賺鈔票的時候,他又似乎覺得光賺鈔票沒用。他開始厭惡鈔票了,為什么?他說不清楚,可他又離不開鈔票。
1948年,銀莊開不下去了。李兆基跟隨父親來到香港。又是一個新天地。靠什么生活呢?有人說他來香港時,腰間只裝了1000元,也有說他帶了一筆可觀的積蓄。為了生活只得設法賺錢。銀莊的經歷使他最熟悉兌換業務,于是,他便到文咸東街泗利金號等幾間金鋪“掛單”,開始買賣外匯和黃金(資訊,行情)。當時澳門有黃金專營權利,李兆基便與何賢等在澳門有一定勢力的人合作,在黃金買賣中大展拳腳,終于掘得了第一桶金。
“三劍俠”借勢合作進軍地產
1958年,香港商界三位能人“誓師結義”,他們是李兆基、郭得勝、馮景禧。他們同另外5位股東,組成“永業企業公司”,首先買入沙田酒店,紅紅火火地經營起來。
到了1963年,“三劍俠”索性“甩掉”其他股東,三人合作組建了“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新”字是取自馮景禧的新禧公司,“鴻”字是取自郭得勝的鴻昌合記,“基”字是取自李兆基的名字。新鴻基初期的規模很小,只有十多名職員,注冊資本港幣500萬元,實付資本300萬元(每人投資100萬元)。在當時的香港商界,三人都不過是中等的商人。
“三劍俠”經過5年的合作,積累了地產經驗,有了新公司,更是雄心勃勃,誓與其他地產公司一較高低。別人開發地產多集中在商業和工業用地,即使興建住宅樓宇,也多往大型屋村或豪華住區發展。但新鴻基卻看準了中小型住宅樓宇,這正適應了工商業的急劇發展及青年一代組建家庭的特點,因此,新鴻基的地產事業一日千里。
1972年李兆基辭去新鴻基總經理一職,只留任副主席。三劍分家,李兆基獲得大約價值5000萬元的地盤和物業。
1973年3月,香港股票大崩潰,地產也陷入低谷,李兆基瞅準行情,立即將賺來的錢拋出,趁舊樓價格和土地價格大跌,迅速進行收購。實物總比鈔票令他更放心。
創建恒基兆業獨自展翅
1975年,李兆基終于開創了自己的王國??恒基兆業有限公司。開辦之初,還是一家未上市的私人公司,股本15億港元,李兆基任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
恒基兆業公司一成立,李兆基即以物業換取永泰建業公司1900萬新股方式,掌握了永泰42.9%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而入住永泰董事局,使永泰迅速脫胎換骨。至1979年度,永泰市值已躍至9億港元,擴大了20多倍,成為了一只中型地產股,擁有26個地盤,總樓面積260多萬平方英尺。從物色、收購、發展到時機掌握永泰的過程,體現了李兆基獨到的眼光、才智和魄力。
1981年6月,李兆基抓住股市牛市和地產高潮的大好時機,一舉將恒基兆業地產公司上市集得資金10億港元,充實了資金實力,從而在緊接而來的股市、地產低潮中平穩地度過了不景氣一關。
1988年,恒基兆業集團再次改組,恒基地產收購了永泰建業。并將永泰建業改名為“恒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而在此之前,永泰曾購入28%香港小輪股權和26%中華煤氣股權,此次改組同時又宣布發行約12億新股,實力更顯雄厚。
按1988年底市值計算,已有36億港元之多的市價,堪稱大型上市公司,與恒基地產并列為恒基兆業集團的兩大公司,成為李兆基的左膀右臂。15年前永泰市值只有4千萬港元,而今的恒基發展,市值竟達40多億港元。
三分鐘演講名人勵志故事:畢達哥拉斯
公元前570年左右,畢達哥拉斯出生在米里都附近的薩摩斯島(今希臘東部的小島),他最先概括“數學”和“哲學”兩門學問和推算出“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平方等于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定理。
A
古希臘人熱愛運動,崇尚健壯的體魄,欣賞高超的競技能力。一次,菲羅斯僭主勒翁邀請畢達哥拉斯觀看競技比賽。盛大的競技場里人山人海,場面恢宏。畢達哥拉斯與勒翁談天說地,氣氛和諧。勒翁很欽佩畢達哥拉斯的知識學問,看到競技場里各種身份的人士和競技臺上身懷絕技的勇士,便轉身問畢達哥拉斯是什么樣的人。
畢達哥拉斯說:我是哲學家(希臘語哲學的意思是愛智慧,哲學家就是愛智慧的人)。這也是人類第一次使用哲學這個詞。
勒翁問為什么是愛智慧,而不是智慧?
畢達哥拉斯說,只有神是智慧的,人最多是愛智慧。就像今天來競技場的各種各樣的人,有的是來做買賣掙錢的,有的是無所事事閑逛的,而最好的人是沉思的觀眾。如同生活中,不少人為卑微的欲望追求名利,只有哲學家尋求真理。
從此,世界有了哲學家,追求真理也成為哲學家永不放棄的目標和信念。
B
孔子和畢達哥拉斯是同時代的人,也是兩種不同文化傳統的創立者和代表者(古代中國的儒家學和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雖然這兩位思想家所在的人文環境和地理環境相差遙遠,但他們有關“和”的思想以及對音樂功能的認識卻表現出極大的相同點。
有一天,畢達哥拉斯路過一家鐵匠鋪,聽到鐵錘打擊鐵砧的聲音,辨聽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種和諧音。他猜想是由于鐵錘重量的不同導致了聲音的不同,于是通過稱量不同鐵錘的重量確認了這種關系。
隨后,他又在豎琴上做進一步試驗。根據不同長度弦的振動,發現了弦的長短與和諧音的關系。證明音樂中蘊藏著數的奧秘,豎琴之所以能發出悅耳的音調,是因為合乎一定數的關系。他甚至認為靈魂就是一種和諧。因此,“畢達哥拉斯是千古第一人表現聲音與數字比例相對應,比任何人更早把一種看來好像是質的現象??聲音的和諧??量化,從而率先建立了日后成為西方音樂基礎的數學學說。”
C
畢達哥拉斯認為數是萬物的本源,萬物由數構成。
他對數充滿敬畏。相信是數創造了世界,通過對數的研究能了解宇宙的奧妙。而‘一’最為基本,既是一切數的開始,又是計量一切數的單位,與理性、靈魂、本體是同一個東西。
他發現任何具體事物都有一定數量的規定性。他第一個把秤和尺介紹給希臘人。
他把音樂中一定數的比例關系構成的和諧,運用到觀察天體運動中,各天體之間的距離,大小也是按照數的比例排列組合,宇宙的結構像音樂般和諧,天體像人的靈魂一樣和諧有序。
D
一天,畢達哥拉斯應邀到朋友家做客。這位習慣觀察思考的人,突然,對主人家地面上一塊塊漂亮的正方形大理石感興趣。他沒有心思聽別人閑聊,沉思于腳下排列規則,大小如一的大理石彼此間產生的數的關系中。
他越想越興奮,完全被自己的思考迷住,索性蹲到地上,拿出筆尺。在4塊大理石拼成的大正方上,均以每塊大理石的對角線為邊,畫出一個新的正方形,他發現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正好等于2塊大理石的面積;他又以2塊大理石組成的矩形對角線為邊,畫成一個更大的正方形,而這個正方形正好等于5塊大理石的面積。于是,畢達哥拉斯根據自己的推算得出結果: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平方等于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
著名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就這樣產生了。
為了慶賀自己的發現,畢達哥拉斯用了一頭公牛祭祀廟宇里的神像。
E
畢達哥拉斯衣著樸素,吃簡單的食物,大多赤腳走路,說要過一種簡樸純潔的生活。在他的社團里,有男有女,打破了當時禁止婦女出現在公共場所的戒律。而且一切財產歸公有,大家共同享受,地位一律平等。對自己和門徒有種種戒律,比如,不準吃心臟,不準吃豆子,不許在燈邊照鏡子等等。
他招收門徒也極為嚴格,要想做他的門徒,必須先隔著門簾聽他講課,5年后,他認為達到要求水平才與學生見面,弄得很神秘。
有一個人聽了他5年課,最后他還是拒絕與這人見面。心懷強烈的嫉恨,這人放火燒了畢達哥拉斯的房子,克羅內托城對他言行不滿的人乘機發起攻擊。他本來可以跑脫的,路上他遇到一塊豆地就停了下來,他寧愿被抓住也不穿過豆地,違背自己的禁忌,寧愿被殺也不玷污自己學的說。這樣,他被追上來的人割斷喉管。
畢達哥拉斯死了,他的學派卻持續繁榮了800多年,直到公元3世紀融入新柏拉圖學派。
三分鐘演講名人勵志故事:最苦的億萬富翁
在港臺的億萬富翁中,霍英東的知名度可以說是最高的。這不僅因為他個人資產大約有130億港元,在1993年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然而,霍英東的出身,也許要算億萬富翁中最苦的一個!
他的祖籍是廣東番禺,但是從他的祖父開始,全家就離開了陸地,長年居住在舢板上,被人稱為“舢板客”,甚至貶稱為“水流柴”,“家仔”。
1923年,霍英東就出生在這樣的舢板上。他最初的名字叫霍好釗,后來改叫霍官泰;抗日戰爭爆發后,年輕氣盛的他自己改名英東,意思是要“英姿勃發于世界的東方”!
霍英東的父母靠著一只小駁船,在香港做駁運生意,也就是從無法靠岸的大貨輪上,將貨卸上自己的駁船,再運到岸邊碼頭。霍英東7歲那年,在一次風災中,他的父親因為翻船被淹死了。
僅僅過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兩個哥哥葬身魚腹,連尸體都沒有找回來!母親死命抱住一塊船板,僥幸被過路的漁船救下一條命。當時霍英東因為在海邊找野蠔,不在船上,才躲過了這場災難。
霍英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當加煤工。可是他的身體實在太單薄了,顧得上鏟煤就顧不上開爐門,剛上崗就被辭退了。那幾年中,霍英東簡直像俗話說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過,早年的艱辛和挫折,并沒有打垮霍英東,他在不斷的失敗中,取得了經驗,積蓄起力量,等待著機會,他堅信自己總有崛起的一天!
賺到第一筆大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霍英東終于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日本侵略軍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機器設備,價錢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賣出不錯的價格。霍英東很想做這種生意,于是他成了個讀報迷,專門注意報紙上拍賣日軍剩余物資的消息,及時趕到現場,以內行的目光挑選出那些有價值的, 大批買進,迅速修好后賣出。由于缺少資金,他難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準一批機器,并且在競買中以1.8萬港元中標。有一個工廠老板也看中了這批貨,愿意出4萬港元從他手中買下,霍英東凈賺了2.2萬港元,這是他在那幾年中賺到的最.大一筆錢了,為他積累了最初的資本。
香港的“土地爺”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霍英東就預料到,香港航運事業的繁榮,必然會帶來金融貿易的發展,而這又將促進商業及住宅樓的開發。于是他搶先把經營重點轉向了房地產開發。1954年12月,霍英東拿出自己的120萬港元,另向銀行貸款160萬港元,在香港銅鑼 灣買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廈,并創辦了“立信建筑置業有限公司”。開始,他也和別人一樣,自己花錢買舊樓,拆了后建成新樓逐層出售。這樣當然可以穩妥地賺錢, 可是由于資金少,發展就比較慢。一個偶然的事件,令霍英東得到了啟發,他決定以采取房產預售的方法,利用想購房者的定金來蓋新房!這一創舉使霍英東的房地 產生意頓時大大興隆起來,一舉打破了香港房地產生意的最高紀錄。當別的建筑商也學著實行這個辦法時,霍英東已經賺到了巨大的財富。他當上了香港房地產建筑商會會長,會內有會員300名,擁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東稱為香港的“土地爺”!
“海沙大王”
霍英東還有個美稱叫“海沙大王”,也來自他在經營上的創新。上世紀60年代,香港實業界人士很少進入淘沙業,因為它需要的勞力多,投資大,而獲利相對較少。但霍英東從建筑業的廣闊前景預見到淘沙業也必將有大發展,所以大膽地吃起了這只“螃蟹”。1961年底,他花費巨款,從泰國進口了一艘大挖泥船,命名為“有榮四號”。香港經濟起飛后,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紛紛拔地而起,對建筑材料黃沙的需求量極大,霍英東的淘沙船隊因此財源滾滾,成了他的又一株“搖錢樹”。
富貴不忘回饋社會
2004年雅典奧運會后,獲得金牌的中國體育健兒訪港。霍英東給來訪的金牌選手總計大約2800萬港元的重獎。
從1992年的第25屆奧運會之后,“霍英東體育基金”就開始撥款獎勵在奧運會上奪得獎牌的內地奧運選手和中國香港選手。奪得金牌的選手獲得一枚重一公斤的純金金牌及8萬美元獎金;亞軍獲得半公斤重的金牌和4萬美元獎金,季軍獲得0.25公斤重的金牌和2萬美元獎金。
記得霍先生曾經作過這樣的解釋:“捐贈體育項目, 并非僅僅由于我本人喜歡體育運動,而是基于體育運動本身對于國家進步,民族興盛的重要作用。”他扳著指頭給我算了一筆賬:“國家每年撥予教育的經費達四百 多億人民幣,撥予體育僅十多億。當然,相對于11億人口,還遠未能說教育經費已經足夠,但海外華人、港澳同胞之中,捐資興學的人士畢竟比襄助體育者多得 多。因此我尤其愿意在體育方面,貢獻自己一份小小的努力。”這么多年來,霍英東向國人所捐贈的巨款中,有五分之一直接捐贈予體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