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年前,狀元們的選擇不是清華就是北大,到后來對港校的趨之若鶩,再到今天的兩地生源爭奪平分天下。無論是港校或是清華、北大等內地名校,面對未來兩地招生前景的期望,兩地招生部門負責人都指出,“優質生源的競爭必然存在,但我們之間只是一個良性的競爭!”
見證了多年港校招生的香港城市大學廣東招生的負責人、香港城市大學高級對外聯絡事務主任卓燕老師表示,說“爭奪”其實是媒體夸大了實際情況,港校與內地高校之間頂多是良性的競爭。港校擁有國際化的師資,全英文的教學環境,而內地高校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學術傳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學習環境。卓燕認為港校只是給考生多了一個選擇的可能性,而且前200名的學生都可以算是優質生源,港校只是從中間招很小的一部分,談不上爭奪。
港校代表VS就業優勢
“打工皇帝”中必定有內地學生
香港大學就業總監陳秉光說,許多內地的畢業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到港大的學生當中,不少是來自中國的邊遠山區的,他們在港大讀書很勤奮,很多人都曾在大學時代獲得了外國交互生的機會,見識了大城市的新鮮事物,眼界大增。而在暑假一般能夠在香港或者外國的好公司獲得實習機會,提升了競爭力。到了最后往往能夠在香港找到一份好工作。
內地生平均起薪1.5萬
事實上,由于內地生都是過關斬將才來到香港的高校,他們底子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而去到港校之后,內地學生因為勤奮,所以成績非常好。香港高校有純熟的就業培訓過程,例如教學生寫求職信,模擬面試等,所有的輔助課程都是公開劃一,不分彼此。讓陳秉光印象深刻的是,內地生通常都非常活躍,而且很主動地了解就業的事情,所以不需要為他們“度身訂造” 就業服務。
內地學生在香港大學主要選擇財經、金融、經濟等專業就讀,因此他們畢業后進入財經金融等單位工作的比例非常高。根據統計,內地畢業生在港就業平均起薪達1.5萬~1.9萬元,隨著經濟回暖,將會有所提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傳媒朋友都會對最高薪水的幾名學生訪問,在好幾名打工皇帝當中,必定會有一些內地的學生,他們的年薪能達到80萬。”
香港教育學院畢業生調查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該校8名來自內地的本科畢業生全部留香港,其中7人留港就業,都從事教育行業,另1人留港深造。
財經界更青睞內地生
另一方面,由于內地生具備香港生沒有的優勢,包括普通話、人脈、兩種文化的交融等,因此更容易受到招聘單位的青睞。
“比如說,香港的一些大銀行往往都有管理見習生的職位,而近年來又多了中國管理實習生的名堂,這個職位就只是瞄準在香港的內地生的,他們在香港的銀行接受1~2年的培訓后,就會派回內地開拓市場,分管內地的業務。”陳秉光說,“因為許多財經界的客戶和市場都在內地。這是內地生的一大優勢。”
香港教育學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從前年起,香港政府規定,內地生到香港求學,可留港一年找工。一年后如果畢業生找到合適的接收單位,簽約可繼續留港。
深造優勢
香港生讀研少 內地生更有競爭力
香港大學就業總監陳秉光說,內地畢業生的前景包括留港工作、深造讀研或者出國留學等幾個方向。
本科層次的內地畢業生十分青睞深造,讀研的比例比較高。“港大平均每年有20%的本科生讀研,而內地生讀研的比例則高達40%。”
從留港工作的學生來看,九成內地本科生都選擇留港工作,而在內地研究生留港的比例也達到了七成五。
按照香港教育部門的規劃,未來香港最高可以容納非本地學生20%,估計以后8%~10%是來自內地的,香港人原來的升大比例就不高,這樣本地人和內地優秀學生競爭將更大。
國際化優勢
“跳板”作用一直吸引內地生源
港校擁有內地高校所不具備的優勢,如國際化的師資力量,港校的教師幾乎都是在全球進行招聘,他們的課程設置也更為國際化,很多學生將港校作為去國外的跳板;全英文的教學模式讓港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更適合國際需要;提供大量去海外交流、實習的機會,城大除了有許多香港本地的實習計劃外,他們的商學院與美國迪斯尼也有合作;最后,就是只要在香港連續學習工作7年以后可申請成為香港居民,這一點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很有吸引力的,香港自由的文化和思想氛圍是許多學生夢寐以求的。
不過,陳秉光也表示,將來內地高校也會逐漸的與國際接軌,招聘更多的國際著名學者,在課程設置上也會作出相應的調整,現在很多內地高校都推出了英語教學模式,也有許多“2+2”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去國外實習和學習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隨著內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會有更多像上海一樣的金融中心崛起,學生畢業后也不會只專注于香港一個地方。
香港城市大學高級對外聯絡事務主任卓燕老師表示,中國這么大的國家絕對能夠容納幾個金融中心的存在,而且人口是流動的,在香港讀書的學生也可能去上海發展,反之在上海讀書的學生也有可能來到香港工作。
內地名校代表
國內名校更適合高分生
北京大學協助廣東招生負責人蘇少華表示, 港校從最初進入內地時受到熱捧到現在學生對之的態度趨于冷靜,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對港校的認識更加清楚,認識到了實際的情況。
從師資看,香港的大學很多老師都有國外留學的背景,也很敬業。但是香港并沒有頂級的老師。因為從城市氛圍講,香港并不是一個搞科研的地方。香港的大學會給老師提供優厚的物質待遇,但并沒有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香港的學生人數少,但是老師也少,開設的課程也少。特別是數學等基礎課程,內地北大等名校顯然更有優勢。有個數學專業的交換生去了香港學了半年,回到北大之后課程明顯跟不上了。
從氛圍講,國內名校的氛圍其實更適合狀元和尖子生。香港認真讀書的學生很少。香港的大學在專業設置方面有與市場結合更加緊密的優勢,但是,大學是打基礎的地方。各位學生和家長還是得弄清楚孩子讀大學究竟是讀什么,想培養什么能力。大學本科教育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基本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內地名校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能力。
前兩年港校受到內地學生熱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和家長對香港大學的理念認識不到位。認為港校“國際化”、“出國易”、“找工作容易”。
從就業上看,其實在港校畢業的內地學生也不是都能容易地找到理想的工作。2005年有7個內地學生去了香港讀書,畢業時,3個學生找到了工作。4個學生認為就業壓力比較大,選擇了出國留學。檢驗港校的質量,還是看在港校讀書的學生的反饋。
從留學上看,其實港校和北大的學生在爭取國際名校留學機會的競爭力上是差不多的。國際名校的要求都是一樣的,都要求GRE,要求學生有科研能力和創造能力。有港校的學生在香港時GRE考試不過關,還專程回到內地的新東方補習。
內地高校“國際化”猛追港校
復旦大學文科招生組負責人高艷琴稱,港校前兩年受熱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港校打的是“國際化”的招牌。但是,現在內地名校在跟國際接軌這方面也在加緊步伐。像復旦大學,向國際敞開的大門已經越來越寬了。港校的學生基本都有一次機會出國學習。但是現在,復旦大學本科生出國交流的比例也已經達到了60%~70%。每年都有這么多的學生有機會去到各國的大學參加交流,為期有一年,有半年,也有三個月,一個月的。
港校的師資和教學體制有國際化的特點。內地的確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復旦大學也在迎頭趕上。復旦現在有很多老師都有海外留學的背景,這對復旦的教學體制、教學思想、教學環境都會有一定的改變、促進和融合。
在爭取留學資格看,相對港校來說,復旦的學生的學習成績、科研方面都是更加有競爭力的。今年有一位復旦畢業的女生,四年下來,每科成績都是90多分,一共有十幾所國際名校向她伸出了橄欖枝。最后她選擇了哈佛大學。
國內大學的本科教育,還是保持了像小學、中學一樣的基礎性教育的教學風格,不像港校,很多專業的設置都是應用型的。但是,這樣會讓學生更加“踏實”。今年有學生有機會拿香港的獎學金去香港名校讀書,但是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復旦,讀的是復旦的新聞學。因為,復旦的師資力量和基礎是雄厚的,是值得學生和家長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