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春節與漢民族的春節不同。漢民族的春節是在農歷一年的一月一日,而新疆哈薩克、柯爾克孜、維吾爾、塔吉克等民族的春節是在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禾草噴綠的時候,時間在每年三月二十一日前后春分節開始,到清明節結束,稱為“諾魯若孜”。
1、會禮
會禮是古爾邦節的核心內容之一。穆斯林沐浴更衣后會聚于城市中心清真寺或寬暢的郊野舉行盛大會禮儀式,以誦讀《古蘭》和紀念先知、贊美圣賢為主要內容。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俟會禮后進食。
2、宰牲
各地穆斯林于節日前三天須備好牲靈(羊、牛、駱駝),大戶用駝,中戶用牛,小戶用羊,無力宰牲者免除。羊為1人1只,牛為7人1頭,駝等同于牛。不管哪種牲靈,均須健康強壯,外觀美麗。
3、傳青苗
把青苗傳遞到另一家供養,這一家的主人鄭重地迎接青苗,精心侍養,村里德高望重者向主人與前來送青苗的村民祝福,大家唱歌跳舞祝賀。大家圍坐在柳園之中舉行歌舞娛樂活動。春姑娘坐在寓意著四季輪回的木制大車轱轆上,由四個小伙子抬著,踏著音樂的節拍邊行邊舞,繞場一周,由德高望重者揭去蓋頭,春姑娘走入人群。
擴展資料:
漢族人過春節,大年初一早上少不了吃餃子。新疆的漢族人過年,除了吃餃子,桌上還會擺上馓子、韭葉子、巴哈力、巴旦木等吃食。而后者呢,是穆斯林群眾的傳統食品。漢族人過春節,“老漢要剃頭,小孩要買炮(爆竹)。”耳濡目染,新疆的許多少數民族兄弟也要在春節前把頭面修飾一番。
從時間和景色上看,新疆的春節更貼合“春天的節日”這個名稱。哈密維吾爾農民的祭青苗儀式是發展與保留得最完整、最富文化氣息的春節慶典活動。還在冰天雪地的時候,村里品德高尚、家景富裕的人家就應村民之請用麥粒育出一盤青苗。在春分節這天,村民們請出這盤青苗,載歌載舞、牽著肥羊在村街上巡游,慶祝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