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7日到8日之間交小暑節氣,進入夏天的第三個月,季夏,也就是盛夏,氣溫最高。
小暑節氣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小暑,六月節。《說文》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暑后南方應注意抗旱,北方須注意防澇。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小暑的標志;出梅。入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節氣養生
●心靜體自涼“按照中醫理論,小暑節氣是人氣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只要保持陽氣旺盛,那么就會減少疾病的入侵。”朱翠玲說,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心靜體自涼,小暑節氣亦是如此。此外,氣弱脈弱的人可以將西洋參5克,五味子10克,麥冬5克泡水喝,可以補氣抗疲勞。
●防濕健脾胃小暑節氣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脾胃虛的人少喝冷飲、少吃涼菜,注意肚臍不要受涼。小暑節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的時節,在飲食調節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冷飲冷食不宜過多,一切都應以適量為宜。平常也可多食用利濕健脾的中藥,如薏米、山藥、蓮子煮粥食用,可解暑濕。
●冬病來夏治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朱翠玲說,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1.清熱解毒茶
推薦組成:梔子、石竹茶、金銀花、貢菊花。
服用方法:一天一袋,開水泡飲,每袋沖飲數次。可清熱解毒,清心利暑。
2.石斛補心茶
推薦組成:石斛6克、桂圓3克、西洋參6克、紅棗2個。
服用方法:煮水服用,15天為1個療程。可滋陰補氣,養血。
3.綠豆百合薏米粥
推薦組成:薏米50克、綠豆25克、百合50克、大米自備。
服用方法:將百合、薏米、綠豆洗凈,然后把綠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煮,煮熟即食,可添加白糖。可養陰清熱,除濕解毒。
4.通栓散
推薦組成:三七粉4克、丹參10克、天麻4克。
服用方法:打粉沖服。可保護心腦,預防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