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們創造的產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人們自發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瀘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一起來瀘州傳統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瀘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一:酒文化
提及瀘州文化,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酒文化!
千百年來,酒文化,已經深深融入到瀘州文化之中。
瀘州產好酒,出名酒,已經是家喻戶曉,眾所周知的常識了!
尤其是瀘州的瀘州老窖和郎酒,更是瀘州最響亮的兩張名片,許多在外的瀘州人,常常以家鄉擁有聞名世界的名酒,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二:生態文化
在酒文化之外,其實,瀘州的生態文化,也相當有名!
瀘州之所以能出好酒,出名酒,與瀘州良好的生態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
瀘州這座城市,地處四川、云南、貴州、重慶四省市的交界地帶,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境內河網密集,水系發達,森林眾多,氣候宜人,是一座宜居的城市。
三:歷史文化
或許,是因為酒文化太過有名,蓋過了瀘州其它文化的風頭!殊不知,歷史文化,也是瀘州的一大特色文化。
瀘州,實際上,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瀘州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早在西漢時期,這片土地之上,便設立了江陽侯國,南北朝時期,始更名為瀘州。
之后的數千年,雖然這里數易其名,但是,最后,還是用了瀘州這個名字。
四:長江文化
我們知道,瀘州有3個別稱,一個叫做:江陽,一個叫做:酒城,還有一個叫做:江城。
長江及其支流,流經瀘州,給瀘州這座城市,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水資源,也使得這座城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長江文化,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是這個道理!
二、瀘州的簡介
瀘州位于四川省東南,東與重慶市和貴州省接壤,南與貴州省連界,西與云南省和四川省宜賓市、自貢市相連,北接四川省內江市和重慶市。
1983年3月3日,國務院批準成立省轄瀘州市,下轄市中區和瀘縣、納溪縣、合江縣。1985年6月4日,國務院決定將敘永縣、古藺縣劃歸瀘州市管轄。1996年7月1日,瀘州市行政區劃調整,設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和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市政府駐瀘州市江陽區大山坪。全市轄區面積1.22萬平方千米。至2016年年底,全市有15個鄉、108個鎮、21個街道辦事處。在15個鄉中,少數民族鄉8個,其中苗族鄉6個、彝族鄉2個。
2016年年末全市公安戶籍登記總戶數153.78萬戶,戶籍總人口508.2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2.48萬人、鄉村人口315.79萬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0.6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4.5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26.09萬人。城鎮化率47.5%,比2015年提高1.42個百分點。瀘州是四川省少數民族散雜居工作重點市。到2016年年底,全市共有48個少數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13.1萬人。全市有2個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8個民族鄉、342個民族村寨。
歷史沿革
瀘州市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夏、商時屬梁州。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蜀,同年設置巴郡、蜀郡,巴郡轄有江陽地,其后在沱江、長江交會處置江陽縣。西漢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蘇嘉為江陽侯。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開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犍為郡,領江陽縣。東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陽郡。西晉仍置江陽郡。南朝劉宋、南齊置東江陽郡。梁武帝蕭衍大同年間(535―546年)建置瀘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瀘州為瀘川郡,仁壽中升為瀘州總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復置為瀘州,三年(620年)置總管府,四年(621年)升為都督府。北宋瀘州瀘川郡置瀘川軍節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撫司。宋、元之際,蒙古軍入蜀,瀘州城先后遷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磧、合江安樂山,最終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堅持抗戰34年。元屬重慶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瀘州直隸四川行中書省,九年(1376年)直隸四川布政使司。清嘉慶七年(1802年)瀘州置川南永寧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國2年(1913年)改瀘州為瀘縣,置永寧道,民國24年(1935年)設置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1949年12月5日,成立瀘縣人民解放委員會。15日,成立瀘縣軍事管制委員會。16日,成立瀘縣人民政府。1950年7月31日,川南行署令成立瀘州市政工作辦公處。8月1日,市政工作辦公處公告設置城區、藍田、小市、瓦窯壩4個區人民政府。1950年8月15日,成立瀘州市人民政府,直隸川南行署。1950年12月7日,經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批準,瀘州市為川南行署直轄市。1951年11月9日,瀘縣專區遷隆昌縣辦公。次年1月18日,改為隆昌專區。1952年9月24日,遷回瀘州市。1952年12月20日,恢復四川省建制。瀘州市由隆昌專區代管。同日,隆昌專區更名為瀘州專區。1953年5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瀘州、內江、合川、宜賓、五通橋、萬縣、南充7市改為省轄市,由所在專署代管,因種種原因未宣布執行。1960年7月8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瀘州專區,所轄市縣劃歸宜賓專區管理。1983年3月3日,國務院批準從宜賓地區劃出瀘州市、瀘縣、合江、納溪縣,成立省轄瀘州市(地級)。
風景名勝
瀘州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民族風情濃郁,旅游資源富集,形成以名酒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長江文化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資源。區域內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敘永縣畫稿溪自然保護區、長江合江―雷波段珍惜魚類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合江縣佛寶森林公園;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個:瀘州市瀘順起義舊址、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敘永縣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舊址;省級旅游度假區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8個,國家A級景區28個(其中,AAAA級9個、AAA級8個、AA級11個),2016年新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3(云溪溫泉、龍橋文化生態園、堯壩古鎮)、AAA級景區4個、AA級景區3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點5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區2個,省級旅游示范鄉鎮15個,省級旅游示范村29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品牌9個。2016年,創建省級鄉村旅游特色鄉鎮1個、精品村寨4個。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截至2016年年底,瀘州市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共16處,分別是:明代瀘州大曲老窖池、明代瀘縣龍腦橋、宋代瀘縣宋墓、清代敘永春秋祠、清代況場朱德故居、瀘州老窖窖池群及釀酒作坊(江陽區、龍馬潭區)、南宋報恩塔(江陽區)、玉蟾山摩崖造像(瀘縣)、瀘縣龍橋群、羅盤嘴墓群(瀘縣)、瀘縣屈氏莊園、神臂城遺址(合江)、合江崖墓群、堯壩鎮古建筑群(合江)、清涼洞摩崖造像(敘永)、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茶馬古道(瀘州段)。瀘州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總共歸類為16處,數量上居全省第二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6月,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瀘州雨壇彩龍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分水油紙傘制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月3日,古藺花燈和合江縣的先市醬油釀造技藝正式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截至2016年12月,瀘州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150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6項,在全省各市(州)中名列前茅,位居川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