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們創造的產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人們自發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江蘇的傳統文化有哪些?一起來江蘇傳統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江蘇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活動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聽鐘聲活動自1979年開辦以來,已成功地舉辦了二十四屆,是我國開辦最早、規模最大的旅游節慶活動。中國傳統的除夕年夜飯揭開聽鐘聲活動的序幕,席間參插文藝表演、幸運抽獎等活動為游客助興。聽鐘活動隨著游客到達楓橋景區而進入高潮,寒山寺弄和楓橋大街展示龍燈、舞獅、高蹺、蕩湖船、乘轎等傳統民俗活動;寺內眾僧侶在香煙繚繞中做一年中最后一次功課;零點前夕,游人們聆聽由寒山寺主持敲響的108響鐘聲。鐘聲悠蕩除舊歲煩惱,虔誠吉祥;炮竹劈啪慶新年來到,歡快熱鬧。辭舊迎新、祈禱祝福。
時間:每年12月31日晚
地點:蘇州寒山寺
2、金陵燈會
始于六朝,盛于明清。相傳明代洪武年間,朱元璋下令鬧花燈,以示與民同樂,共慶升平;自此數百年來,相沿成俗,至今不衰。燈會期間200多個品種、數十萬盞各具特色造型各異的花燈云集于此,流光溢彩,匯成燈的海洋。尤以市民自扎花燈,千姿百態,極具特色。游人徜徉其間,宛如置身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時間:每年正月初一至月底
地點:南京夫子廟廣場、大成殿
3、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
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自六朝至今不衰,尤以中國四大梅園之一的梅花山為最佳。南京國際梅花節節慶期間,南京將以“梅”為主題,以花為媒,以“梅”會友,舉辦各種文化旅游、商貿及經貿洽談活動。
時間:每年2月最后一個星期六至3月18日
地點:南京鐘山風景區梅花山
4、云龍山廟會民俗游
云龍山廟會始于清代康熙年間,是徐州乃至淮海經濟區內最具影響力的民俗活動之一。每逢廟會期間,數萬人潮涌而至,景象熱鬧非凡。各類制作精巧、造型生動的民間手工藝品是廟會的主角,剪紙、面人、木玩、泥玩、布藝等小玩意兒隨處可見,讓人愛不釋手。
時間:每年3月28日-4月3日地點:徐州云龍山
內容:逛廟會;看舞獅、高蹺等民間藝術表演;品地方風味小吃;民間手工藝品展銷。
5、中國揚州煙花三月旅游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春天是揚州最美的季節,你可踏著昔日乾隆皇帝著迷的"乾隆水上游覽線",去尋訪名聞遐邇的二十四橋,觀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美景,品嘗四大菜系中的淮揚美食,欣賞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情和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
時間:每年4月至5月
地點:揚州市
6、溱潼會船節
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位于江蘇省里下河地區。這里河網交織,水面開闊。每逢清明時節,四鄉八鎮數百條會船云集溱湖,上萬船民來此聚會,舉辦富有民俗特色的會船節,觀眾游客超過十萬人,其恢宏壯觀的場面、驚心動魄的競賽、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稱民俗文化之大觀、水鄉風情之博覽。被海內外人士盛贊為“天下會船數溱潼”。中國溱潼會船節,淵遠流長,據史書記載,該活動始于南宋年間,是為紀念在這里抗金陣亡的民族英雄而舉辦的。
時間:每年清明次日
地點: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
7、盱眙龍蝦節
盱眙十三香龍蝦是淮安市盱眙縣近年來新創的名菜,原料是價廉物美的螯蝦,由十多味中藥及特殊方法制作而成,色澤鮮艷,口味鮮美,深受消費者歡迎。盱眙縣人民政府和南京《揚子晚報》自2000年起聯合舉辦"中國(盱眙)龍蝦節",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大力推廣十三香品牌龍蝦,充分展現“龍蝦大餐、文化美餐、旅游套餐”的最佳組合,從而帶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時間:每年6月下旬
地點:主會場設在盱眙縣城
蘇省分為三個方言區,即江淮方言區、吳方言區、中原官話方言區。江淮官話區又分揚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吳語區同屬太湖片,細分蘇州小片、毗陵小片。中原官話區又分徐州片、贛榆片。
8、江淮官話的歷史
江淮官話,又稱下江官話、南方官話,以前把南京話作為江淮官話代表音,現在一般把揚州話作為江淮官話的代表音。通行于江蘇省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徐州、宿遷部分地區、連云港北部地區除外),長江南岸鎮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區;安徽省淮河南部、長江兩岸地區,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帶。包括江蘇省南京(除溧水南部、高淳)、揚州(高郵)、淮安、鹽城、泰州(除靖江)、鎮江(除丹陽和丹徒區的一小部分)、南通(除海門、啟東、通州部分)以及連云港和宿遷兩市部分地區;安徽省合肥、安慶(小部分)、蕪湖(除繁昌和蕪湖縣全部、南陵部分地區)、六安、滁州、馬鞍山(除博望區)、池州(除部分地區)、淮南(東部上窯、洛河地區)、蚌埠懷遠縣(縣城周邊)、五河縣(澮河以南地區);江西省九江市區、九江縣、瑞昌市;湖北省東部的孝感市和黃岡市等地,使用總人口7000多萬。江淮官話可分為洪巢片、通泰片和黃孝片,洪巢片的分布范圍最廣,涵蓋大半江蘇省和安徽省。
江淮官話洪巢片,在語言學上是指淮語以中國五大淡水湖(五湖)之洪澤湖和巢湖為兩端的大片區域,包括今江蘇江淮之間地區:揚州、淮安、鹽城等;江蘇沿江西部地區:南京(溧水南及高淳除外)、鎮江(丹陽除外)、常州市金壇西部;安徽省中部地區:合肥、滁州、六安南部等;安徽南部沿江諸市:馬鞍山、蕪湖的部分城鎮地區等。洪巢片四面分別與中原官話(北)、淮語通泰片(東)、吳語太湖片(東南)、吳語宣州片(南)、贛語懷岳片(西南)、淮語黃孝片(西)等方言接壤,在方言交接地區與各方言互相影響,呈現出豐富的過渡特征。
以江淮官話的代表揚州話為例,以揚州市區(老城區)方言為標準。古全濁聲母在揚州話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聲讀送氣清音,仄聲讀不送氣清音,與多數官話方言以及普通話一致。但是普通話的平卷舌,揚州話里是不分的,揚州話用z、c、s、l來代替zh、ch、sh、r。揚州方言的聲母歸類與普通話大致相同。
江淮官話的分布
江淮官話分3個次方言區,分別為洪巢片、通泰片、黃孝片(淮語最西邊,有爭議,又被稱為楚語)如下:
南京市:市區(除高淳區全部,溧水區南部)
揚州市:市區、儀征、高郵、寶應
泰州市:市區、泰興、興化
鹽城市:市區、建湖、射陽、濱海、響水、阜寧、東臺
淮安市:市區、漣水、洪澤、金湖、盱眙
鎮江市:市區(除丹徒區局地)、句容、揚中
南通市:市區(除通州區東部)、海安、如皋、如東
連云港市:市區、灌云、灌南、東海(南部)
宿遷市:沭陽、泗陽、泗洪
常州市:金壇(西部)
另外:丹陽(隸屬鎮江市)東北地區、金壇西部(隸屬常州市)屬于吳、淮混合方言;
江淮官話的特點
江淮官話的主要特點是,聲母濁音清化,古全濁聲母逢塞音、塞擦音,洪巢片、黃孝片平聲讀送氣清音,仄聲讀不送氣清音;通泰片不論平仄一律讀送氣清音。除通泰片和黃孝東南部及鹽城地區外大部分地區n、l不分,疑母[ng]、影母[0]混同;舒聲韻母系統較華北官話更接近早期官話的代表——《中原音韻》音系,區別其他官話的主要特點即是保留入聲韻,復合元音和鼻音韻尾韻母有顯著單化。洪巢片通常有5個聲調,陰平、陽平、陰上、去聲、入聲,其中合肥小片廬江話依古清濁入聲分陰陽,有6個聲調。黃孝片部分地區和通泰片聲調有6~7個,存在入聲去聲分陰陽。
中原官話
徐州、宿遷、連云港北鄉,方言屬于中原官話。中原官話是漢族中原民系的母語,官話的一個分支,代表方言為河南方言。它分布于以河南大部(信陽地區大部除外)、山東西南部、安徽西北部、江蘇西北部、山西南部、陜西關中、甘肅東南部、青海東部、新疆中部為中心,覆及河南、安徽、山東、江蘇、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共390個縣市,中原官話的使用人口僅次于西南官話。
吳語
從歷史、文風、語言特性分析,吳語極近中古雅言,繼承中古漢語的整齊八聲調和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現代吳語比官話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語言要素與《切韻》《廣韻》等古代韻書高度吻合。吳語保留全部濁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文化價值高。
吳語語法結構和普通話差別大,有上萬個特有詞匯和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維方式、生活情調、文化涵養的生動體現。吳語是吳越人的母語,一百余城構成以上海為首的吳語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吳語與吳越文化血脈相連,“醉里吳音相媚好”。
二、江蘇的簡介
江蘇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中部,東臨黃海,與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接壤。地跨北緯30°45′~35°08′,東經116°21′~121°56′。
江蘇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寧、蘇州二府之首字而得名,簡稱“蘇”。江蘇省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氣候、植被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擁有吳、金陵、淮揚、楚漢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