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寫好教育奮進之筆
“隔兩天就得往學校跑,不去就像缺點兒啥似的。”近段時間以來,安徽省壽縣安豐鎮鎮長時召銀成了鎮里中小學的常客。
“剛開始校長帶著我跑,后來我自己騎輛車就去了,校長也不知道。”時召銀日前告訴記者,每到一所學校,他就到處走走看看,發現了問題立馬督辦,哪所學校今年進了多少新教師、添了什么新器材……對每所學校的情況,時召銀都如數家珍。
一鎮之長為何對教育如此關切?近年來,壽縣在堅持義務教育管理“以縣為主”的基礎上,創新推進“縣、鄉(鎮)共管”教育機制改革,壓實鄉鎮、縣級政府部門推進教育事業發展職責。“校長成了鄉政府的常客,鄉長成了學校的常客”,已成為壽縣教育的一道獨特風景。
縣長掛帥抓牢鄉鎮教育主體責任
談及改革初心,壽縣教育人無不感慨“往昔難”。壽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也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縣域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公辦學校266所,教學點83個,在校學生達20多萬名。
“想當年光靠縣教育局一家,要顧及到分布在25個鄉鎮的每一所學校,真的是太難了。”壽縣教育局局長夏承開說。如何在有限的財政力量下管好這么大的一個教育攤子?縣長程俊華表示:“讓教育均衡切切實實地落到每一個村小、每一個教學點上,還得把鄉鎮一級的力量調動起來。”
結合實際縣情,2017年,壽縣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鄉鎮學區教育管理改革工作意見》等文件,強化鄉鎮政府基本公共教育管理服務功能。
要把改革的刀子插到要害,首先得在制度上壓實責任。
在縣一級層面上,壽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縣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縣深化教育改革領導小組和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實行縣四大班子領導包保鄉鎮學區、縣直單位包保學校的工作責任制。
同時,全縣25個鄉鎮也分別成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共同擔任組長,負責領導、指導并推進轄區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建立鄉鎮黨政班子成員和其他干部包保學校制度。這樣就形成了每一個鄉都有一名縣領導包保、每一所學校都有一名鄉領導包保的垂直管理格局。
“這就好比每個人都認領了一個孩子一樣,哪所學校出了問題都能找到對應的責任人,跑都跑不掉。”程俊華形象地告訴記者。
學區管委會填補鄉村教育管理空白
垂直的管理體系建好了,平行的管理也少不了。
早在2013年,壽縣就推行了學區建設改革,以鄉鎮為單位,成立25個學區管理委員會。每個學區管委會作為縣教育局的股級派出機構,有四到五名事業編制,學區管委會在縣教育局領導下開展工作,同時接受屬地鄉鎮黨委政府指導、監督、考核和管理,扭轉了基層教育管理“松、弱、軟”的狀況,提升了教育管理效益。
那么這個學區管委會與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鄉教辦有何不同呢?夏承開介紹,20世紀80年代至2000年前后,當時縣級財政的經濟實力還不具備完全承擔義務教育的能力,還要農民負擔一部分,如教育附加、農民集資等,農民負擔部分義務教育的責任須由鄉鎮一級管理,鄉教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以前的鄉教辦主任和專職干部大多由當地鄉鎮任免調配,脫離縣教育局的直屬管理,遠離課堂教學實踐,不利于指導農村學校的教學和管理。”
“學區管委會是在以縣為主基礎上強化基層教育管理的創新舉措,很好地規避了這些負面問題。”壽縣縣委常委、副縣長鄔平川表示,學區管委會作為縣教育局的派出機構,既有行政上的站位,又能夠參與轄區內的師資調配等業務管理,落實鄉鎮在“組織關系、人事任免、教師交流、考勤管理、年度考核、職稱評聘、資產管理”等方面的職能,加強鄉鎮對學區學校的日常管理與過程管理。
“管委會主任本身就來自中心校,對我們都非常了解,因此對教育教學提出的一些建議都非常實用也很有針對性。”淮濱小學副校長潘磊說。2012年大學畢業后,潘磊成為淮濱小學一名特崗教師,特崗服務期滿后被正陽關學區管委會破格重用,擔任淮濱小學副校長,像潘磊這樣因教學業務能力突出被學區管委會破格錄用的農村教師,在壽縣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