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轉來一名叫海兒的小朋友,長得很漂亮,特別是那雙眼睛,長長的睫毛,忽閃忽閃地眨著,讓人好生喜歡。因為這雙會說話的眼睛,我斷定海兒肯定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
對新轉入的孩子,老師們總會給予特別的關注。我為海兒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歡迎儀式,把她介紹給所有孩子認識,并叮囑她主動跟新伙伴交朋友。但很奇怪,對于這些,海兒都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興致。她總是一聲不響,表情漠然地打量著新環境、新老師和新伙伴們。我想,畢竟一切都是陌生的,等熟悉了自然就好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兒并沒有改觀。無論你說什么,她始終不回應。剛開始是用一雙大眼睛瞪著你,后來就低著頭不停地揉搓衣角。之后的一個多月里,我總是有意識地多給她提供表現的機會。集體活動時,讓她多回答問題;空閑時間,讓她為孩子們表演節目;外出時,主動牽她的手……也與家長多次溝通,但效果卻很不理想,海兒還是原來的樣子。我寬慰自己,也許這個孩子適應環境比其他孩子慢吧,只要我耐心,總會好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其他老師仍舊一如既往地多關注她,期待她能大方自信起來,但成效依然不明顯。
轉機發生在一次計算活動課上。
有一次,我給孩子們上一節計算活動課,課題是“一個”和“一半”。為了讓孩子們充分理解“一個”和“一半”的關系,我事先為他們提供了很多可以操作的材料,其中包括一張32開的彩色折紙。當孩子們嘗試把32開的紙分成兩半時,幾乎所有孩子都采用了橫向對折的方法。這時,海兒舉著她的紙小聲對我說:“老師,這樣行嗎?”我把頭轉向她,只見她也把32開的紙分成了兩半,但是她的分法卻與其他孩子都不一樣,她是縱向分的。我當時真是既興奮又驚訝。興奮的是這是她第一次在課堂上主動表達想法,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驚訝的是,全班26個孩子,竟然只有海兒的分法是與眾不同的,當然也是正確的。于是,我走到她面前,牽著她的手,鼓勵她在所有孩子面前說說是怎么分的。她也像變了個人似的,在孩子們面前大膽又大方地進行了分享,大家熱情地表揚了海兒。
從那之后,海兒能主動去拉我的手,話也逐漸多了起來,表現出了對老師和孩子們的親近、信任和喜歡。我不知道她的變化是來自一節計算活動課的信心,還是源于我對她的不放棄,我想都有。
其實,每個幼兒園、每個班里都有這樣的“海兒”。每當想起她,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天使的吻痕》這個感人的故事。羅伯特的父親面對孩子臉上那條紫色的胎記,編造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禱告,請他賜給我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于是上帝把你賜給了我。上帝給了你特殊才能,還讓天使給你做了一個特殊的記號。你臉上的胎記就是天使吻過的痕跡。”“天使的吻痕”成了羅伯特心中永遠幸運的標記和自信的動力。而海兒的不自信,不正是那塊“天使的吻痕”嗎?我想,面對不自信的孩子,我們也應該拿出羅伯特父親那樣的善良和智慧,為孩子找回自信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