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作弊“神器”也開始堂而皇之地在網上售賣,一些學生也紛紛購買,想用“歪招”通過考試。據報道,網絡上有商家售賣美術考試作弊用的“隱形貼”,可以貼在面巾紙等不容易讓監考老師發現的地方帶進考場。一家網店甚至月交易量達到1500多筆。(12月15日法制晚報)
近幾年來考試作弊現象頻發,作弊手段越來越高超,情況也越來越復雜和嚴重,現在美術考試又出現了隱秘性更高、實用性更強的“隱形貼”,并公開在網上售賣,真是到了膽大妄為的地步。
考試作弊行為是對社會規則的踐踏,影響教育的健康發展,其危害不可小覷。
考試作弊破壞了公平公正原則。良性競爭應該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之上,不正當的競爭方式不僅是對現有規則的破壞,也必將會帶來惡性競爭,進而破壞社會秩序。
考試作弊違背了誠信原則。通過虛假而違規的手段獲得考試高分,達到個人目的,違背了社會誠信理念,加劇了社會的信用危機,助長了欺瞞、造假的社會不良風氣,踐踏了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作弊行為容易讓公眾滋生投機取巧的不良心理。堅持不懈地努力,反而不如考場上鋌而走險一次更容易成功。這種現象無疑會讓實干者心寒,令更多的人養成冒險、僥幸和不勞而獲的心理,弱化公眾的進取心和實干精神。
考試作弊破壞了國家的人才選拔機制。考試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選拔人才。平庸的人通過作弊脫穎而出,必然會使其他優秀人才被埋沒。這不僅是對優秀人才的打擊,也影響國家對人才的選拔和使用。
社會規范失守,必將導致人心失衡、社會失序。頑癥須下猛藥,方能標本兼治。
首先,要加強誠信教育。誠信教育要從小抓起,從杜絕考試作弊做起,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觀念,讓學生明確考試的目的和意義。
其次,要加快建設社會誠信體系,加快完善個人信用記錄和動態更新機制,并推送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不久前,貴州發展改革委實施的《關于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就是一個有益嘗試。
再次,要揮出法律的利劍。2004年5月,教育部出臺了《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明確了國家各項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將考試作弊行為納入了刑法,但主要是對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人員進行處罰,對其他考試和其他參與作弊的人員沒有做出明確處理規定。因此,有關部門要盡快落實相關細節,以便對考試作弊行為的處罰可以有理可據、有章可循。
第四,有關部門要不斷提高反作弊能力。科技日益發達,作弊技術手段也日益先進。因此,反作弊的技術手段也要與時俱進,提前做好防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