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九歲中師畢業參加工作,一走上講臺就接受了嚴峻的考驗??學校把一個“亂班”交給了我。剛剛進入初中半學期的一個班,在學校卻因“亂”出了名,班主任帶不下去干脆甩手不干了,學校就讓我接替這個班主任。我接上這個班,一帶就是三年。
如今這一班學生畢業已經三十年了,他們組建同學群并以我的名字為群名。三十年后,他們天南海北,從事著各種不同的工作,即使在家鄉種地的也有著不懈的精神追求。他們回憶初中生活,說我的精神生活深刻影響了他們的精神狀態,說是我的影響讓他們堅守著做人的底線。
我不禁為之感慨。回想和他們一起走過的三年歲月,我組織各種活動,讓他們過盛的精力有了正常釋放的渠道;我以我的閱讀影響他們的閱讀,并大量借書給他們讀;我和喜歡戲曲的學生一起學習演奏演唱,和喜歡書畫的學生一起練習書法繪畫,和喜歡寫作的學生互相交流習作作品……這一班學生的活力在當時的學校里是出了名的,班級的巨大凝聚力也讓老師們深深為之震撼,畢業中考他們也在當時的學校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作為一個鄉村一線的老教師,我的經歷和見聞告訴我,教師必須要有自己的生活,才能深刻地影響學生。這生活主要不是物質生活,而是精神生活。教師的精神生活,至少應該包括這樣四個方面:一是對教育教學的執著,要勤于研究,勤于探索,常教常新。二是閱讀寫作的基本習慣,做一個永遠的學習者,廣聞博覽,兼容并包,并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精神的人。三是發展藝術興趣與愛好,做一個有情趣的人。四是人格的砥礪與堅守,做一個善良、寬容、博愛的人,做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一個教師如果能有上面這樣幾個方面的精神生活,就一定能給學生持續注入學習、生活與人生追求的正能量,從而深刻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生活態度和人生價值的追求。而如果一個教師只有物質生活沒有精神生活,那他自身的精神狀態就很可能會陷于物欲而不能自拔,他對學生的教育就會變得功利、勢利和自私,結果學生很可能或者受他的誤導,或者不買他的賬而不把他當作老師。
教師的物質生活是清貧的,這是由職業特點決定的。不管怎樣提高教師待遇,要靠當教師發家致富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做教師也會有別的職業所不具備的優勢,就是可以收獲豐富的精神人生。當然這得有兩個前提,一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生活,二是要有對學生的精神付出。
三十多年來,我堅持讀書,堅持寫作,堅持發展書畫、音樂、戲曲等方面的藝術愛好,并將這些綜合地融匯到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我總是著眼于學生的行為養成、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施教,學生畢業的時候也總是給我這樣的臨別贈言??您教會了我們學習,更教會了我們做人。
教師的生活狀態一定會影響到學生,而教師能給學生正面影響的又一定是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做教師的,一定要營造好自己的精神生活,在給學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收獲自己的精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