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亚洲一级大片,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

高校利用科研優勢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轉型發展

思而思學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 神州看教育④

山西的地形就像從太空掉下的一片菱形樹葉,葉柄朝北,葉尖朝南,鑲嵌在中國的版圖上,既不在東部,也不靠西部,面臨區域困境。但回望山西的高等教育發展,卻并未因地域劣勢而受到影響。

記者近日走進山西各大高校,訪問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諸多優秀成果讓人震撼,有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的實驗室項目,也有創造了一流科技成果的重點學科。一大批優秀人才艱苦奮斗、不等不靠、開拓創新,執著地為了使命而奉獻。所到之處,感受到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三晉大地上的赤子情懷在記者的腦海里一幕幕回放。

高校融入國家重點學科技術研發體系

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眾多中國高校中首屈一指。中科院院士彭堃墀1985年建立的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緊盯世界科技前沿,經過了30多年的艱苦努力,已經建設成世界先進的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實驗室。

這支由中科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特聘教授、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各類計劃人才組成的高水平研究隊伍,開展了連續變量量子信息和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量子效應的研究,同時向高科技應用延伸,發展了相應的量子光學器件,成為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以及我國量子光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量子調控研究是國家面向基礎前沿的4個重大科學研究計劃之一。在量子信息和量子操控等方面,“第二次量子革命”正發生著。量子不可分割、不可克隆,內容不被破譯,量子通信迄今是唯一被嚴格證明為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從根本上保證了信息安全,在國防、金融、政務等領域應用十分廣泛。

從事這項世界前沿研究的山西大學副校長張天才告訴記者,目前,山西大學正在研究量子自旋軌道耦合現象中的能量交換規律。利用這種耦合現象,可以在實驗室狀態下模擬天氣變化、宇宙運行等,更精確預測未來變化。

實驗室緊緊圍繞量子光學的國際發展趨勢,以產生光場壓縮態為重要突破,在連續變量量子糾纏和量子信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性成果,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全固態連續單頻激光器研制方面長期鉆研,2002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山西的另一所高校——中北大學,也讓人刮目相看。

作為一所地方院校,中北大學對中國的航天事業有特殊貢獻。用于載人航天的神舟系列、嫦娥探月的天宮系列、貨運飛船、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等某方面關鍵技術,都出自該校。

這個創新團隊也經歷了20多年的歷練,建立儀器科學與動態測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專門服務于國家重大型號、國家重點工程和國防重點工程,為我國航天、國防事業和戰略武器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我們主要瞄準國家重大工程急需,以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里的一些重大基礎科學問題開展研究,主要針對動態測試、微納傳感和集成測量等領域基礎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在基礎效應研究、器件實現、系統集成、工程技術轉化以及產業化推廣等層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績。”實驗室主任劉俊說。

近年來,這個團隊獲國家獎4項、國家發明專利82項、省部級獎18項,形成了軍用光電傳感與器件技術、特種傳感技術及應用、慣性傳感技術、軍用定位及測向技術4個穩定的國防特色研究方向,解決了我國多種武器型號在研制過程中極端環境下的信息獲取難題,提供了關鍵器件及核心支撐技術。

這個團隊面向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需求,開展探索性、創新性和重大關鍵測試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以科學創新與技術創新為立足之本,爭取國家級重大創新性成果;加強拔尖人才和領軍人才培養與引進,建設一流科研團隊,打造先進特色的創新性研究平臺和學術交流平臺,總體水平達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形成國家級創新團隊,主持承擔一大批高水平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和科技攻關課題。

創新團隊融入國家經濟建設主戰場

太原科技大學在我國重型裝備制造業中有獨特技術優勢,其重型機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用10年堅守拿到3個國家級科技大獎:該中心研制的軋機2003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剪切機2008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矯正機201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對地方院校來說,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當時,我們獲得的資源非常少,課題負責人、時任太原科技大學副校長黃慶學教授就號召我們吃苦耐勞。”該校重型機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建梅說,在艱苦的環境中,研究團隊和企業合作,在一線“摸爬滾打”深入研究,找準企業存在的問題,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解決了企業的很多技術難題。

10多位教師長期駐扎在鋼鐵生產第一線采集數據、分析結構、優化計算,通過近5年的努力,終于在2003年創造出軸承載荷分布均勻的新型軋機機構,并將其運用在寶鋼2050熱連軋工作輥組合軸承延壽治燒實踐中,使軸承的使用壽命延長3倍,從根本上緩解了軋機軸承燒損的世界性難題。

黃慶學現在已出任太原理工大學校長,他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感慨萬千:“設計制造一臺大型剪板機,對于一所大學來說可謂困難重重,重幾百噸、高十幾米的設備一旦失敗,其風險根本不是學校和老師可以承擔的。”

經過反復的計算再計算、模擬再模擬、試驗再試驗,軋鋼設備創新團隊終于在2005年設計制造出一臺可以輕松剪切3米寬、50毫米厚、長度6—18米鋼板的裝備,并能一次安裝調試成功,至今還在生產線上良好運行。該設備的剪切精度高于國際同類設備水平,鋼板成材率也提高了3%到5%。

團隊成員李玉貴教授自豪地說:“這項科研成果打破了德、日公司對此項技術的長期壟斷,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大型滾切剪機成套技術與裝備全部知識產權的國家。”

“如今,我國鋼材生產的整條生產線的關鍵技術我們全部拿下來了,應用于國內41家鋼鐵企業,最核心的三排主軋機——軋機、矯正機和剪切機,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軋機和矯正機的發明打破了日本、德國高昂的價格壟斷和技術壟斷,結束了我國鋼鐵企業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矯正機的先進程度已經超過國外水平,為企業累計增加產值358.3億元。”王建梅說。

從“一個部件”到“一臺設備”再到“一條生產線”研發成功,源于這個團隊對行業的長期堅守。

太原理工大學采礦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在其領域也是獨樹一幟。學科先后承擔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2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5項、“863”項目3項,近3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50余項、省部級項目100余項、橫向科研項目200余項,企業投入研究經費達到1.3億元,籌集中央及省級科研經費2781萬元。學科取得一批滿足區域經濟重大需求、解決區域經濟發展關鍵問題研究成果,解決了厚及特厚煤層和難采煤層高效安全開采、低滲透煤層水力割縫強化瓦斯抽采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極大推動了煤炭工業領域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

碩果累累的背后,是學科團隊的艱辛努力與報國情懷。

為地方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智力與技術支撐

山西“因煤而興、因煤而困”的格局長期困擾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循環型”是必由之路。

以謝克昌院士為首的太原理工大學煤轉化技術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具備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體系,形成了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研究和成果轉化能力,在煤科學基礎、環保型民用燃料、煤化工生產脫硫技術煤基醇醚燃料、環保型日用化工產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如今,謝克昌院士團隊正在研究如何將煉煤成焦過程中產生的煤氣與電廠廢氣二氧化碳相互作用,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用作化工原料,生成甲醇、乙醇、乙醚等。同時,利用焦爐煤氣煉鐵,即把焦爐尾氣吹到鐵礦里去,把鐵礦進行還原,生成蜂窩狀的海綿體,把四氧化三鐵中的氧脫出來,使鐵礦變成鐵。這樣煉綠焦的焦爐中產生的煤氣得到充分利用,電廠的廢氣變廢為寶,鐵礦石變成了鐵。一條生產鏈,實現了煤化工的轉型與綠色發展。

“太原理工大學煉制出的‘綠焦’,解決了霧霾問題,意義十分重大。”黃慶學說。

山西大學精細化學品工程研究中心趙永祥教授帶領的團隊,圍繞山西煤炭延伸循環產業發展中的重大技術需求,把煤化工低端、初級化工產品通過催化技術轉化為高附加值下游重要化學品,打破了該產業鏈的核心技術催化劑、催化劑工程、催化反應工藝以及相關配套技術被美國、德國40多年的壟斷,建成年產3000噸工業示范裝置,打通了工藝流程,市場產值達200億元。

這項技術成果被列為“石油化工、精細化工”30年來八項工業化重大成果之一,是又一項重大技術創新。

一個可以攻堅克難的研究團隊不斷成熟、壯大,涌現出一批杰出青年、*。趙永祥擁有多項專利,市場轉化價值達300億元。國外一家機構給他很高的待遇,他不為所動,至今堅持扎根在家鄉山西的土地上。

在國家全面啟動實施“雙一流”建設的時刻,山西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1331工程”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意見》,這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促進山西高等教育振興崛起,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山西高等教育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開啟了新的發展里程碑。

通過調結構、搭平臺、創載體、建機制,山西探索適應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樣的協同創新模式,組織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聯合攻關,服務傳統支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山西高校躍躍欲試,在人才培養、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創新團隊、協同創新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成果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方面積極對接。

有理由相信,山西的地方高校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不畏艱難的精神,走自己的發展道路,緊緊抓住發展機遇,敢立潮頭,敢為天下先,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智庫作用。

相關報道見五版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