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研制的“紫丁香一號”衛星,從國際空間站日本實驗艙機械臂彈射釋放,正式開始工作。哈工大博士生韋明川是這個團隊的成員,也是我國首顆由高校學子完全自主設計、研制與管控的納衛星“紫丁香二號”的總體設計和測控負責人。探究韋明川成功的原因,韋明川的父親韋文斌說:“非常感謝哈工大的培養,給孩子們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和平臺。”同時,家庭教育也至關重要。
韋文斌是雞西市第十八中學的化學高級教師,有著36年教齡的他,深深體會到教師的雙重責任是為國育人和為國教子。回顧韋明川的成長歷程,他認為,良好的讀書習慣、嚴謹的思維方式、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成功的秘訣。
喚醒行為自覺
“從蹣跚學步的小童,成長為一個高科技技術項目的學生負責人,兒子的成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合力培養孩子動腦、動手、創新能力的結果。”韋文斌說,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能簡單地規定孩子做什么,而是應引導孩子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孩子濃厚的興趣,從而喚醒他們行為的自覺。
韋文斌介紹說,韋明川在小學三年級時開始學習英語,當時他有些不情愿,直到后來發生了一件事。有一天韋明川說:“爸爸這個瓶子好緊啊,怎么打都打不開,你能幫幫我嗎?”韋文斌拿過瓶子,旋轉幾圈仍然打不開。韋明川說:“爸爸,你沒看到瓶子上面的英文嗎?要按下去再旋轉。”韋文斌故意說:“爸爸看到了,但我不懂英文啊。”韋明川自言自語地說:“看來英語也很重要啊。”韋文斌就順勢說:“以后不管學哪一科,記住一定要在體會中成長,沒有努力就沒有收獲。”從此韋明川加倍努力地學習英語。
倡導“玩”式學習
韋明川是“玩”進哈工大的。韋文斌倡導的“教子玩”,意在仔細觀察孩子真正的興趣愛好,努力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細心引導孩子“玩”的深入,支持孩子持之以恒,正是通過這樣的過程,才把孩子動手能力開發出來,把他的科技小制作引向更高的層次。
韋文斌在發現兒子有電子制作的愛好后,逐漸向他滲透一些物理、化學知識,帶他做一些小實驗,鼓勵他動手嘗試科技制作,培養其創新意識。之后,韋明川接觸了一些無線電通信知識,并結識了很多業余無線電愛好者朋友,制作、修理了不少業余無線電作品。
愛科學給韋明川帶來了一個又一個成績,初三時設計制作的“新型旅行箱防盜報警器”榮獲全國第二屆“爭當小實驗家”少兒體驗活動決賽國家級金獎;初中、高中全國物理競賽均獲得了雞西賽區第一名的好成績;高考獲得哈工大自主招生加分,以高分考入哈工大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10年,加入“紫丁香二號”研制隊伍,帶領40余人組成的學科交叉型學生研究隊伍,進行為期5年的小衛星研究工作,并于2015年9月20日搭載長征六號火箭成功升天;今年4月18日,由他們自主研制的第二顆衛星“紫丁香一號”成功發射。
培養閱讀能力
韋文斌認為,兒童時代的廣泛閱讀是孩子積累知識的基礎,能為他們未來發展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他提倡幼兒閱讀替代識字或寫字,根據孩子不同的閱讀能力,以游戲方式鼓勵孩子自由去閱讀書籍,最好是家長陪伴孩子共同閱讀。他還建議,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強的孩子,可在家長陪伴下觀看科學普及各類電視節目,這樣做可啟迪思維,激發孩子熱愛科學的積極性。
“家庭教育是人才的搖籃。”韋文斌表示,中國科協、教育部聯合實施的“中學生英才計劃”,以及近日省婦聯、省教育廳等九部門聯合下發的《黑龍江省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的通知,影響深遠、意義重大。他將全力做好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的基礎奠基培養工作,為科技創新后備人才不斷涌現和成長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