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方便大家登錄甘肅教師學苑,下面小編整理了甘肅教師學苑登錄網址,歡迎點擊登錄!
“教學美”意蘊的理論探討
新世紀的教學需要超越粗放式經營模式,進入“精耕細作”的時代。教師教學不能再僅僅滿足于“果腹遮體”的溫飽式生活,還要在更高層次上追求“賞心悅目”的審美化生存。教學美是一種精細、復雜的教育現象,教育科學只有當它去研究和解釋那些最細微、最復雜的教育現象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關系的時候,才會成為精確的科學、真正的科學。所以,教學研究必須關注那些復雜而精細的教學現象,并探討其規律,為更好地駕馭教學、享受教育服務。關于教學美意蘊的理論探討,就是我們進入教學美學這個復雜而精細的領域所面臨的最基本的問題之一。本期,和諸位教師共同探討“教學美”的深層意蘊,以期能對諸位老師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學的內涵和精髓有所幫助,更希望藉此拋磚引玉,為熱衷于教育科學研究的同仁開啟一個全新的視角。
教學美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共同創造的審美因素和美感效應綜合而成的整體。也就是說,教學美是一種綜合美,它是一個高度綜合、統一的有機整體,由各種美的潛因組合而形成的。作為綜合美的教學美,其綜合性有多側面的表現:它體現著教學與美的統一、教的美與學的美的統一、教學目的美與手段美的統一、教學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教學科學美與藝術美的統一、教學美的創造與欣賞的統一等。
一、教學美是教學與美的統一
教學美實質上是教學與美的交叉、綜合而生成的新的事物。它含有教學,但不是一般的教學,而是有美滲透的教學;它含有美,但也不是一般的美,而是以教學為載體的美?梢哉f,教學美是教學與美的復雜而深刻的關系的直接體現。因此,我們不宜采用那種“非此即彼”的方式簡單地提問:教學美到底是“教學”還是“美”?應該看到,教學美其實既不是單純的“教學”,也不是單純的“美”,更不是教學與美的彼此簡單相加,而是一種“亦此亦彼”、渾然一體的復雜現象和存在狀態。客觀地把握這一點,在研究過程中就不致損傷教學美的整體性。
二、教學美是教的美和學的美的統一
教學美不應只是教師的教之美,它還有更為豐富的內涵。既應該包含教之美,也應該包含學之美。在教學中,教與學的聯系表現為教是為了引導學。美國分析教育哲學家謝弗勒認為:“教學是有意識的行為,目的是要導致別人的學習!焙账继貏t說:“教學活動是一個人A(教師)的活動,其用意在于實現另一個人B(學生)的活動(學習),其用意在于完成某種目的情態(例如,認知與鑒賞),其目的就是X(例如,信念、態度及技能)!奔热唤毯蛯W是統一的,那么教之美與學之美也應該是統一的。就像有的研究者指出的,“教師的教的活動應該是立美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應是審美活動”“立美和審美統一是教與學的最高統一”。立足于教的美和學的美相統一的高度研究教學美,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課題。
三、教學美是目的與手段的統一
教學美的提出,無疑是對傳統教學理論的一次躍進。傳統教學理論只關心如何“借美造人”,不關心如何“立美育人”。教學美將致力于教學自身的美,它要研究教學自身怎么做才美,教學自身的美對造就一代新人的作用等。博大深沉的美學理論給教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為教學研究開辟了無比寬闊遼遠的前景。教學越是重視其審美價值的追求,學生參與的審美活動就越多,審美經驗就越豐富,一般心理能力和審美能力就更易提高,教學效果也就越好。但是也應該看到目的與手段統一的重要性!八囆g家的技巧在創作中具有重要的且是必要的功能,這又往往帶來偏重它的弊害,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實際上,藝術家若把精力過分地凝集于技巧,偏重于追求技巧效果的話,那就很容易欠缺藝術固有的內在生命的翔實與火焰,使作品成為脆弱、枯燥而沒有魅力的東西。技巧達到技術家般精致的作品只能以其妙技令人感嘆,但也往往令人產生嫌惡之念,而那些技巧并不洗練的作品,卻使人能馬上感受到生機蓬勃的生命之火,反倒喚起了人們的喜愛!弊非蟛⒆龅侥康呐c手段的統一,將使教學美更加凸顯其教育價值。
四、教學美是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
黑格爾指出:“美的要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的,即內容;另一種是外在的,即內容所借以表現出意蘊和特性的東西!苯虒W之美也確有內在、外在的不同表現。內在的教學美是對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言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是由一定社會所規定的,它反映著時代的特點和性質,既有“真”的要求,也在“善”的期待;既有規律性,也有目的性。因此,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本身具有美的特點。外在的教學形式美主要指教學方法與途徑、課堂氣氛、學風等方面的美。形式與內容是一對哲學范疇,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是客觀事物的基本屬性。正如別林斯基所闡述的那樣:“如果形式是內容的表現,它必然和內容緊密地聯系著,你要想把它從內容中分出來,那就意味著消滅了內容;反過來也一樣:你要想把內容從形式中分出來,那就等于消滅了形式!本拖裎覀冃蕾p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根本感覺不到哪是內容,哪是形式,更無法把這幅畫的形式內容分開,我們感受到的是完整、統一的有意味的形式和形式中的意味。在畫這幅畫時,達•芬奇使用的是顏料、色彩、畫布,但是在觀眾面前,“顏料”“色彩”“畫布”沒有了,有的只是微笑著的“蒙娜麗莎”。
美學家葉秀山在論及美的本源時,認為美是世界本身所具有的,不是人贈予世界的,因此,美就是將隱藏在世界之中的“意義”呈現出來。意義的呈現就是美和審美。葉秀山把意義的呈現稱為美的“開放性”,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審美觀念。用意義審美主義來審視教學,教學美就是意義呈現的過程,意義越豐富,審美性越高。審美性教學正是要突破傳統教學在“意義領域”的封閉性,教學美不能局限于韻律、節奏、勻稱等外在形式的美,而是一種內在的美,本質的美。好的教學活動,師生互相開放,彼此關照,使教學中透出人情之美、人性之美、人格之美,這是教學美之內層。在此之上是形式上的美,包括語言的美、手段方式的美。教學美的最高境界即教學本身的美,即教學本身為愉悅、真善、自由、和諧、平等等價值性所充盈的境界。教學的內在美是一種精神氣質的美,是根本性的美,教學的外在美是對內在美的充分體現,與內在美應該是統一的。但是教學有時也存在內在美與外在美不統一的現象,那無疑是對教學整體綜合美的一種破壞。
五、教學美是科學美和藝術美的統一
英國著名博物學家赫胥黎曾意識到:“科學和藝術就是自然這塊獎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感情來表達事物的永恒的秩序;另一面,則以思想的形式來表達事物的永恒的秩序。”美國科學家薩頓曾將分別對應于“真”“善”“美”的科學、宗教與藝術形象地比喻為一個三棱錐塔的三個面,并認為:“當人們站在它的不同側面的底部時,他們之間相距很遠,但當他們爬到塔的高處時,他們之間的距離就近多了!笔芸茖W、藝術統一論的影響,教學通常被表述為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艾斯納說:“每一個成功的教學過程,不僅僅可以通過有關的教學和課堂管理的科學來分析,也可以依據所創造的環境──學習發生的知識背景的藝術來分析!币驗椤霸诳茖W不能效力的地方,藝術會發揮作用。這就是說,要更多地在藝術和科學中都保持明智”。教學的科學和藝術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則即破壞了教學的完整性。
教學的科學美與藝術美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呢?對此,查有梁先生提出一個公式:教育美=藝術美×科學美。認為教育既是藝術,又是科學,所以沒有“藝術美”(主要表現在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就沒有“教育美”;同樣,沒有“科學美”(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中的科學方法)也沒有“教育美”!敖逃馈辈⒉坏扔凇八囆g美”和“科學美”的簡單相加,因為如果是“相加”關系,“藝術美”和“科學美”中有一項為零,仍然得到“教育美”為正,這是不符合實際的!敖逃馈笔恰八囆g美”和“科學美”的有機融合,可以用“相乘”關系來表示。因為,“藝術美”和“科學美”中有一項為零,其結果的“教育美”還是為零!八囆g美”主要是一種“感性美”,其特點是:個性突出,主觀性強!翱茖W美”主要是一種“理性美”,其特點是:共性突出,客觀性強。教育美=藝術美×科學美,也可表示為:教育美=感性美×理性美!敖逃馈笔且环N“綜合美”,其特點是:主體客體相互作用,個性共性整合統一!八囆g美”的主要原理是:情感轉移、和諧奇異、多樣統一。“科學美”的主要原理是:相容一致、簡單復雜、結構統一。查先生的以上分析和闡述非常精到、令人信服,教育教學美確實是科學美和藝術美的統一。
六、教學美是美的創造和美的欣賞的統一
英文中,“artistic”(藝術的),主要以藝術的創作(作為)為描述對象,而“esthetic”(美感的)一字,多用于說明藝術的欣賞或知覺感受,但沒有一個字可用于同時描寫藝術的創作和欣賞行為。杜威認為,這是一個遺憾。因為這很容易使人誤認創作與欣賞無關,欣賞者不必有創作的行為,造成美的創造和欣賞的分離。英國學者辛普森認為,“美育”的力量在于:鑒賞和創造緊密相連。事實上,教學美也是美的創造和美的欣賞的統一。在一般藝術中,美的創造和欣賞或許是各自獨立、彼此分離的,但在教學藝術中,教學美的創造和欣賞則往往是統一的,創造的過程同時也就是欣賞的過程。教師在創造教學美的同時也欣賞了所創造的教學美產生的審美效應,學生在欣賞教學美的同時,也積極參與了教學美的創造。有人認為教學美只是教師在教學中將美化了的教學信息呈現給學生,最多可稱之為美的欣賞,根本談不上什么美的創造,這種看法的片面性就在于沒有認識到教學美是美的創造和欣賞的統一。
教學美作為美的一種特殊形態,同樣具有美的本質屬性,體現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教學創造性活動。所以,成功的、卓越的、符合教學規律的教學是美的。需要指出的是“美的教學”和“教學美”是有本質區別的,“很美地教了一篇課文”和“教了一篇很美的課文”也是很不同的。每個教師都會有“教了一篇很美的課文”的經歷,但并不是每個教師都做到了“很美地教了一篇課文”?梢,“美的教學”創造了“教學美”。教學美一定是存在于美的教學之中。新時期的教師,要學會用意義審美主義來審視教學,教學美就是意義呈現的過程,意義越豐富,審美性越高。審美性教學正是要突破傳統教學在“意義領域”的封閉性,教學美不能局限于韻律、節奏、勻稱等外在形式的美,而是一種內在的美,本質的美,綜合的美。教育美是教學美的上位概念,教學美是教育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研究教學美、懂得教學美、實踐教學美,才有可能產生美的教學和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