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2月20日訊記者今天從教育部獲悉,2017年7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后,教育部廣泛開展宣傳解讀,積極推動落實部署,各地紛紛出臺了具體的貫徹落實意見,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建設成效顯著。
為推動文件的準確解讀、落實,教育部積極組織開展文件解讀和部署落實工作。通過開展培訓,組織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同志和部分市縣教育局長專題研討班,全面部署推進工作;同時,會同編辦、發改、公安、民政、財政、人社、國土、住建等部門,聯合制定了中央有關部門任務分工方案及部內司局任務分工方案,加強部門合作,推動文件貫徹。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經費保障是關鍵。為此,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出臺了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管理辦法,加快推進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現“兩免一補”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四川省成都市通過實施“兩免一補”“雞蛋牛奶工程”“育苗計劃”等近30種資助計劃,形成“不重不漏滿覆蓋”的教育資助體系,全市資助總金額連續5年超過10億元,符合政策的學生在公辦學校就讀的占87.9%。
“鄉村弱”和“城鎮擠”是制約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一體兩面”。為解決這兩大突出問題,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做好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的通知,啟動實施了消除大班額計劃。各省市也紛紛制定了相應的配套實施意見。
消除城鎮“大班額”,拓展辦學空間是重要途徑。山東省提出,用兩年時間解決大班額問題,計劃2015?2017年安排20億元以上,建設中小學2963所,新增55363個班、253.76萬個學位,以拓展辦學空間;內蒙古自治區計劃新改擴建農牧區幼兒園53所,到2017年實現59個鄉鎮都建設一所標準化中心幼兒園;遼寧省計劃到2020年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7.1%。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使大量在城區就讀的學生“回流”,河南省針對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學校和教學點布局不合理、辦學效益低、教育質量不高等問題,出臺了專門的指導意見,計劃今后5年,無寄宿制小學或不能滿足寄宿需求的鄉鎮,至少改擴建或新建1?3所農村標準化的寄宿制小學。江西省弋陽縣自2013年以來,共投入3.2億元資金,新建改擴建140多所學校,全縣所有教學點和完小實現了標準化建設,71所完小和教學點實現了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
留守兒童教育是農村義務教育不容忽視的群體。教育部會同民政部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針對摸底排查中發現的有關問題,深入做好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甘肅省借助寄宿制學校的管理模式,要求各學校建立與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的交流溝通制度,通過開展“每天一條短信、每周通一次電話、每月手寫一封信”活動,密切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
為深化教育治理結構改革,中組部、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
此外,教育部等九部門出臺了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機制;制訂配套落實文件,研究制訂《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和《關于統籌加強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意見》,指導加強農村教育工作。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認真貫徹國務院要求,積極行動,綜合施策,著力推動義務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