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專項實施方案1
一、編制目的
為積極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保障全縣學校師生的身體健康,指導全縣教育系統及時、高效、穩妥地應對重污染天氣,落實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的保障措施,維護我縣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按照《xx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和《唐山市教育局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專項實施方案(xxx6年修訂版)》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二、組織機構
(一)領導機構
成立縣教育局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由縣教育局局長任組長,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任副組長,各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組織協調教育系統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
(二)工作機構
工作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全衛生科,由主管安全衛生工作的局領導擔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承擔工作組日常工作,負責組織實施縣應急指揮部的各項決定和措施,組織協調相關部門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匯總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上報縣指揮部辦公室。
三、應急響應
(一)預警分級
根據重污染天氣的嚴重程度,預警分為四級,由低到高依次為:藍色預警、黃色預警、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
藍色預警:連續2日全市空氣質量指數xxx
黃色預警:連續3日及以上全市空氣質量指數xxx
橙色預警:連續3日及以上全市空氣質量指數300
紅色預警:1日及以上全市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500。
(二)響應流程
1、當工作組收到縣應急指揮部發布的預警信息后,工作組辦公室在2小時內通知各鎮鄉教育組和各級各類學校,要求各校啟動應急響應,學校要在接到通知2小時內啟動本校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實施方案,同時,學校(幼兒園)要密切關注上級主管部門傳達或通過媒體播發的最新信息,按照本方案要求,主動落實相關應急響應措施。
通知流程:工作組接到預警信息后,迅速安排工作人員以電話、短信、QQ群等多種形式通知有關單位辦公室或主管負責同志、聯絡員。
(三)響應措施
根據空氣重污染藍色、黃色、橙色、紅色預警等級,啟動相應的IV級、III級、II級、I級應急響應措施。
1、IV級響應措施
(1)中小學、幼兒園提醒低幼兒童及心臟病、肺病患者等患病或特異體質學生減少戶外活動。
(2)學校在建施工工地增加灑水降塵頻次,加強施工揚塵管理。
2、III級響應措施
(1)中小學、幼兒園一律減少學生(幼兒)室外體育課及戶外運動。學校根據學生(幼兒)出勤情況靈活安排教育教學活動,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室內體育鍛煉活動;加強校園晨午檢和健康巡檢,做好對特異體質和患病學生(幼兒)的健康管理工作。
(2)其他人員減少戶外運動和室外作業時間。
(3)教育系統各單位公務用車按照政府要求減少上路行駛。
(4)學校在建施工工地進一步加強施工揚塵管理。
3、II級響應措施
在落實III級別應急響應措施的基礎上,采取如下應急措施:
(1)中小學、幼兒園停止戶外活動,所耽誤室外課程可采取調課方式落實教學,視室內活動場地條件減少活動量。
(2)其他人員應避免戶外活動,外出期間采取必要健康防護措施。
(3)停止學校內在建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業,做好現場揚塵管控措施;
4、I級響應措施
繼續落實II級別應急響應措施,當極重污染天氣發生時,進一步采取如下應急措施:
(1)中小學、幼兒園告知學生家長可根據家庭實際,自主選擇讓學生到校或在家,學校對缺勤學生不做紀律處理。I級響應期間,學校停止講授新課,組織到校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或開展適宜的室內文化活動。
(2)各級各類學校根據各自實際可實行彈性工作制。
(四)應急終止
當接到縣應急指揮部預警解除信息時,工作組辦公室發布應急終止指令,各級各類學校自動停止落實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措施,解除應急狀態,恢復常態化管理。
四、總結評估
應急響應終止后,各級各類學校及時總結空氣重污染應對情況并報縣教育局工作組辦公室,由縣教育局工作組辦公室匯總后報縣應急指揮部和市教育局應急工作組。
五、應急督查
啟動應急響應后,縣教育工作組根據相應級別安排部署督導檢查工作,對未按照規定落實應急措施的,依法依紀嚴肅追責。
六、應急保障
(一)人力資源保障
全縣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由主要負責人為領導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組織機構,明確專人負責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
(二)資金保障
各學校在重污染應急響應工作中所需經費,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列支。
(三)通信保障
逐級建立健全教育系統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和響應信息系統,充分利用通信設備、網絡等媒介確保應急指令暢通。各級各類學校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分管負責同志、聯絡人保持通信暢通,有人員變動或通訊方式改變須及時告知縣教育局工作組辦公室。
(四)制度保障
縣教育局將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工作納入對各鎮鄉教育組和各級各類學校安全衛生工作考核重要內容。各鎮鄉教育組也應將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工作納入對轄區學校安全衛生工作考核重要內容。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七、宣傳教育
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要參照本方案制定各自的具體實施方案,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教職員工、學生、家長對學校應對重污染天氣措施的知曉率。各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要認真組織開展教育培訓活動,向教職員工、學生、家長宣傳解讀本方案和本校的具體實施方案,普及空氣重污染的基本知識、重污染天氣預警發布響應與解除的信息渠道、學校采取的具體應對措施,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教職員工、家長的安全責任意識。
縣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專項實施方案2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為建立健全xx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提高預防、預警、應對能力,及時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氣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制訂本方案。
(二)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xxx3〕37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環發〔xxx0〕113號);《關于印發<城市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編制指南>的函》(環辦〔xxx3〕504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工作方案》(環辦函〔xxx3〕899號);《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xxx2);《河北省空氣重污染應急管理辦法》(冀政函〔xxx3〕33號);《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北省環境保護廳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備案工作程序的通知》(冀環辦發〔xxx3〕232號),《衡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衡水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衡政辦〔xxx3〕18號),《衡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衡水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的通知》(衡政辦〔xxx3〕14號)等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文件。
(三)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xx縣行政區域內重污染天氣的預防、預警、應急響應和處置。沙塵暴天氣應對工作不適用本方案。
(四)方案體系
《xx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是xx縣政府專項應急預案。
各鄉鎮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實施方案、縣政府有關部門專項實施方案、重點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操作方案共同構成xx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并與《xx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相銜接,以其為依據,對相關內容進行分解和細化。
(五)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減輕危害。把保障公眾身體健康作為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的出發點和首要任務,在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的基礎上,采取應急措施,最大程度減緩空氣重污染程度。
2、統一領導,部門聯動。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充分發揮部門的專業優勢,強化協同合作,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3、科學預警,提前響應。提升預測能力,提高預報準確度,提前發布預警信息,及時采取響應措施并督促落實到位。
4、信息公開,全民參與。及時公布空氣質量狀況、預警信息、應急措施等,積極宣傳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引導公眾采取健康防護措施,積極參與應對工作。
二、組織機構和職責
(一)指揮部
成立xx縣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簡稱指揮部),負責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的領導、指揮、決策。指揮部總指揮長由縣長擔任,副總指揮長由縣政府分管環境保護工作的副縣長擔任,縣政府有關部門為指揮部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及職責見附件1,應急指揮部通訊錄見附件2。
(二)辦公室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辦公室主任由縣大氣辦主任擔任,副主任由縣政府辦負責環境保護工作的副主任和縣環保局局長擔任。具體負責貫徹指揮部的決策和部署;組織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以及相關信息發布和上報;組織相關單位督導應急響應措施落實;組織對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進行分析、總結;組建重污染天氣督導檢查組、技術支撐組、新聞宣傳組、后勤保障組,承擔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督導檢查組
由縣政府辦公室牽頭,縣直有關部門組成督導檢查組,負責對各相關單位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四)技術支撐組
1、專家組
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有關大氣污染物控制、氣象預報和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專家組,指導重污染天氣監測、會商、預警、響應及總結評估等工作,針對重污染天氣應對涉及的關鍵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為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2、監測預警組
由縣環境監測站和縣氣象臺組成監測預警組,負責環境空氣質量現狀數據、預測數據和天氣趨勢預報,開展重污染天氣監測、
會商、預警、響應及總結評估等工作,為指揮部預警、響應提供決策依據。
(五)新聞宣傳組
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縣電視臺、政府網站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的宣傳報道,及時、準確發布預警及應急響應工作信息,做好輿情收集分析和縣外媒體的協調工作,正確引導輿論。
(六)后勤保障組
由縣政府應急辦牽頭,縣財政局、縣衛計局、縣氣象局、縣環保局組成后勤保障組,負責應急物資的儲備、調配;應急人力資源的通信與信息保障;監測預警所需裝備的采購和調配。
三、預警
(一)監測與會商
1、監測
縣環境監測站和縣氣象臺分別負責環境空氣質量常規監測和氣象狀況觀測,同時做好數據收集處理、現狀評價以及趨勢預測等工作。
在重污染天氣應急情況下,監測預報組跟蹤監測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的變化情況,結合歷史數據,對未來趨勢做出科學預判,并及時將有關信息上報,為應急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2、會商
建立日常會商制度。縣氣象臺預測到未來3天可能出現不利氣象條件時,及時向縣環境監測站通報,并與縣環境監測站會商,采暖期每日11:00發起會商。當會商認為達到重污染天氣預警條件時,監測預警組形成《重污染天氣預報會商意見》,會商完畢后3小時內報送指揮部辦公室。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每日至少會商2次,組織專家組有關專家參與會商。未發布預警信息,重污染天氣已經出現時,實時會商。
3、預報
監測預警組根據氣象條件變化趨勢,結合實時環境空氣質量及本地大氣污染物排放源情況,對未來環境空氣質量趨勢進行預報。
(二)預警分級
根據重污染天氣的嚴重程度,預警分為四級,由低到高依次為:藍色預警、黃色預警、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預警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
藍色預警:對連續2天xxx
黃色預警:對連續3天及以上xxx
橙色預警:對連續3天及以上300
紅色預警:對1天及以上AQI≥500的重污染天氣預警。
(三)預警條件
藍色預警:出現或將出現xxx
黃色預警:出現或將出現xxx
橙色預警:出現或將出現300
紅色預警:出現或將出現AQI≥500且1天及以上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重污染天氣。
(四)預警信息發布
1、發布時間
(1)預警信息一般提前1-2天發布。
(2)若未能提前發布預警信息,出現重污染天氣時,通過實時會商,判斷滿足預警條件,立即緊急發布預警信息。
(3)當出現連續3天全縣空氣質量指數大于300且未達到500的重污染天氣,且之后3天及以上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當天發布橙色預警信息。
2、發布程序和方式
當需要發布藍色預警信息時,指揮部辦公室根據《重污染天氣預報會商意見》,于2小時內完成《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發布(解除)審批表》和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簽發工作流程。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在2小時內發布預警信息。
當需要發布黃色、橙色、紅色預警信息時,指揮部辦公室根據《重污染天氣預報會商意見》,于2小時內完成《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發布(解除)審批表》和簽發工作流程。黃色和橙色預警由重污染天氣應急辦公室主任簽發,同時上報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長;紅色預警由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長簽發。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接到縣領導簽發的審批表后,于2小時內發布預警信息。
預警信息發布對象為需要采取措施的政府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預警信息包括:重污染天氣出現的時段、預警等級、不利氣象條件情況、主要污染物指標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內的趨勢定性分析。
針對企業和公眾的預警信息由相關職能部門依據專項實施方案發布。
3、預警級別調整和解除
當指揮部辦公室接到衡水市預警通知時,立即組織監測預警組進行會商,指揮部辦公室于1小時內上報指揮部,按程序簽發,指揮部辦公室在2小時內發布。污染程度超過全市預警等級時,按照當地實際情況發布預警信息并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污染程度未達到全市預警等級時,按照接到的全省或區域預警等級發布預警信息并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幼兒園、中小學校停止戶外活動等強制性防護措施可根據當地污染實際情況執行有關規定。
會商時,預測24小時內全市空氣質量指數小于等于xxx,或出現全市空氣質量指數3小時滑動平均值小于等于xxx,且預報未來2天氣象條件有利于污染物擴散時,監測預警組形成《重污染天氣預報會商意見》,于1小時內提交指揮部辦公室,指揮部辦公室提出預警解除時間,形成《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發布(解除)審批表》上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批準。黃色、橙色和紅色預警按照發布程序解除。藍色預警自動解除。
四、應急響應
預警信息發布后,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各鄉鎮區、有關部門及相關企業按照各自方案采取應急措施。
預警解除信息發布后,應急響應終止。
(一)響應分級
當發布藍色預警信息時,啟動Ⅳ級響應;
當發布黃色預警信息時,啟動Ⅲ級響應;
當發布橙色預警信息時,啟動Ⅱ級響應;
當發布紅色預警信息時,啟動Ⅰ級響應。
當發布黃色、橙色、紅色預警信息時,縣指揮部可根據有關專家會商意見,要求重點區域、重點行業企業實行更為嚴格的響應措施,以達到應急調控目標。
(二)分級響應
1、Ⅳ級響應措施
電視臺、政府網站向公眾發布預警信息、健康提示信息和建議減排措施,提醒公眾做好防護。
各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強化日常檢查。
2、Ⅲ級響應措施
(1)電視臺、政府網站向公眾發布預警信息、健康提示信息和建議減排措施。
(2)幼兒園、中小學校減少戶外活動。
(3)醫療機構適當增加急診、門診醫務人員數量。
(4)縣城區內實行交通限行,在交通限行區域內6至24時禁止重型、中型貨車、三輪汽車、低速載貨汽車、危險品運輸車通行。
(5)縣行政區域內工業企業采取停產、降低生產負荷、加強污染治理等措施,減少15%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6)除應急搶險外,城區停止所有建筑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業。渣土運輸車輛加強揚塵防護措施。加強對建筑施工工地的督查,督導建筑施工單位強化建筑工地抑塵措施。
(7)增加城市道路的機掃、沖洗、灑水作業的頻次,非冰凍期每日對城市主干道進行至少3次灑水抑塵作業。
3、Ⅱ級響應措施
(1)電視臺、政府網站向公眾發布預警信息、健康提示信息和建議減排措施。
(2)幼兒園、中小學校停止戶外活動。
(3)醫療機構適當增加急診、門診醫務人員數量。
(4)在縣城區內實行交通管制,禁止貨運機動車、(經批準的貨運車輛可以0時至早6時通行)危險品運輸車通行;20%的小型汽車以及10至19座、車身長度6米以下的中型客車、非營運的大型客車通行實行限號通行(除城市運行保障車輛和特殊公務用車外)。
限行方式為縣城區周一至周五按照“限內不限外”的原則,采取2個車牌尾號一組輪換限行(車牌尾號分為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五組,尾號是字母的,以最后一個數字為準)的方式,限制主城區20%機動車通行,法定節假日和公休日不限行。
(5)縣行政區域內工業企業采取停產、降低生產負荷、加強污染治理等措施,減少50%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6)除應急搶險外,城區停止所有房屋建筑、拆遷施工工地、市政等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業,停止施工工地石材切割、渣土運輸、噴涂粉刷等作業,建筑施工現場禁止進行砂漿現場攪拌。加強對施工工地的督查,督導施工單位強化工地抑塵措施。
(7)增加城市道路的機掃、沖洗、灑水作業的頻次,非冰凍期每日對城市主干道進行至少4次灑水抑塵作業。
4、Ⅰ級響應措施
(1)電視臺、政府網站向公眾發送預警信息、健康提示信息和建議減排措施。
(2)幼兒園、中小學校停止戶外活動。
(3)醫療機構適當增加急診、門診醫務人員數量。
(4)在縣城區內實行交通管制,禁止貨運機動車(經批準的貨運車輛可以0時至早6時通行)、危險品運輸車通行;小型汽車以及10至19座、車身長度6米以下的中型客車、非營運的大型客車通行實行單雙號限行(單號單日通行,雙號雙日通行,尾號是字母的,以最后一個數字為準,法定節假日和公休日不限行)(除城市運行保障車輛和特殊公務用車外)。
(5)縣行政區域內工業企業采取停產、降低生產負荷、加強污染治理等措施,減少50%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6)除特殊情況外,停止所有建筑工地產生揚塵的作業。
(7)增加城市道路的機掃、沖洗、灑水作業頻次,非冰凍期每日對城市主干道進行4次以上灑水抑塵作業。
5、補充說明
Ⅲ級及以上應急響應措施中,工業企業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重點企業實行“一廠一策”,通過壓減負荷的應急措施來實現;其他企業通過限產、輪流停產、間歇停產的應急措施來實現。
其中,健康提示性信息重點包括:
(1)兒童、老年人和病人等易感人群盡量留在室內。
(2)一般人群減少或避免戶外活動。
(3)室外作業人員減少室外作業時間,加強自我防護。
建議減排措施重點包括:
(1)公眾減少駕駛機動車出行。
(2)公眾及大氣污染物排放單位自覺減少污染排放。
(3)空調溫度設定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18℃。
(4)公眾減少涂料、油漆、溶劑等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原材料及產品的使用。
(5)排污單位控制污染工序生產,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三)信息報送
發布黃色及以上預警信息時,指揮部辦公室在2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將初報上報至衡水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內容包括預警級別、發布時間等;之后每日15:00前將續報上報,內容包括預警級別變化情況、采取的應急響應措施。終報在預警解除后2個工作日內上報,內容包括應急響應終止情況、應急響應措施總結等,并填寫《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統計表》。
應急響應期間,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和各鄉鎮區于每日17:00前將應急措施落實情況上報至縣指揮部辦公室。
(四)總結評估
1、應對工作總結
各鄉鎮區、相關部門和企業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過程記錄,建立檔案制度。
指揮部辦公室對每次重污染天氣I級響應過程進行評估。內容包括:重污染天氣發生及預警發布情況,各鄉鎮區、有關部門響應情況,企業措施落實情況,總結應對經驗、教訓,評估處置措施效果等。
指揮部辦公室定期組織各相關部門和有關專家開展前一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年度評估。重點評估應急預案實施情況、應急措施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成本、預案內容的完整性、預警規定的詳實性、響應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專項實施方案的完備性。
根據總結評估結果,應急預案需要重大調整的,對預案進行修訂。
2、預案演練
指揮部成員單位和相關企業針對政府應急預案、部門專項實施方案以及企業操作方案進行演練,尤其對具體操作流程和崗位職責進行演練,提高應對能力。指揮部每年在進入采暖期前組織一次綜合性演練,可采用桌面推演加部分環節拉動演練的形式,也可結合第一次應急響應開展演練。演練結束后,進行演練總結,針對演練暴露出的問題,及時改進和完善。
五、監督檢查
預警信息發布后,督導檢查組及時以現場抽查和記錄檢查的方式,對各成員單位專項實施方案和企業操作方案以及各項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六、應急保障
(一)人力保障
指揮部確保指揮部辦公室、督導檢查組、技術支撐組、新聞宣傳組和后勤保障組人員配備齊全,及時到位。指揮部成員單位和企業分別成立應急響應工作組,安排專人負責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
(二)財力保障
財政部門為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重污染天氣預警、響應、評估、監督檢查等工作所需要的費用,包括儀器設備、交通車輛、專家咨詢、應急演練、人員防護設備等。指揮部成員部門、相關單位和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保障各自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順利開展。
(三)通訊與信息保障
應急指揮部建立健全應急指揮信息系統,充分利用有線、無線等通信設備和媒體,建立各級重污染天氣預警和響應聯絡網絡,明確各相關人員聯系方式,確保應急指令暢通。
(四)能力保障
整合環境統計、排污申報、污染源普查數據,摸清固定源的排放信息。統計開放源、移動源的排放信息,建立動態清單數據庫。利用現有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點位、國控污染源在線監控和自動氣象站,搭建重污染天氣數據中心,建立健全數據傳輸與網絡化監控平臺,完善大氣污染預報預測平臺,利用空氣質量預報模式系統,提升預測預報、預警應急能力。
(五)制度保障
縣政府與各鄉鎮區、各有關部門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將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工作納入考核主要內容。縣政府和各鄉鎮區與轄區內相關企業簽訂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承諾書。各部門和企業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六)宣傳保障
1、組織專家對預警信息、采取的應急措施效果以及公眾健康防護知識等進行解讀,引導公眾建立合理的心理預期,增強公眾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的防范能力。
2、加強輿論宣傳,公開應急措施采取情況,鼓勵公眾積極舉報應急響應期間的大氣污染行為。
3、成員單位和相關企業針對政府應急預案、專項實施方案以及操作方案進行培訓,尤其對具體操作流程和崗位職責進行培訓,保障預案落實。
七、附則
(一)預案的解釋
本預案由xx縣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
(二)實施日期
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