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辦的“殖民與反殖民——臺灣歷史(1895-1945)圖文展”9日在新竹臺灣交通大學開幕。展覽以豐富的史料,詳盡展示了從1895年割臺到1945年臺灣光復50年間,臺灣民眾波瀾壯闊的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懷抱的斗爭歷史。
展覽包括序言、誓不臣倭、始政與恥政、反占領之戰、武裝抗日、殖民統治與教育、文化抗日、霧社起義、參加抗戰、民族純血的脈動、臺灣光復等14個單元,總共90幅掛軸,近200張珍貴圖片。策展者歷經多年研究整理出反映殖民地臺灣民眾心聲的重要詩文,也在展覽中完整呈現。展覽為期一個月。
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臺灣著名作家、本次展覽策展人藍博洲在開幕式上表示,1895年甲午戰敗的清廷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因為臺灣被割讓,于是就有了臺灣問題的產生,臺灣人的祖國意識與棄兒意識也隨著歷史進展而此起彼伏地發展。
藍博洲強調,《馬關條約》簽訂和臺灣乙未(1895年)抗日已經過了120年,抗日戰爭勝利與臺灣光復也已經超過70年了,然而歷史遺留的臺灣問題還尚未徹底解決。策劃這項恢復臺灣歷史記憶的展覽,目的是為了維護東亞和平,鞏固兩岸和平發展。展覽在臺灣各地已經進行12場巡展,希望島內民眾能夠通過觀賞這樣的圖文展覽,認識日本殖民時期臺灣人民的反抗史,共同克服日本殖民統治帶給臺灣民眾的身心創傷,從而走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在當天的開幕式上,臺灣霧峰林朝棟、北埔姜紹祖、作家呂赫若等抗日志士的后人,向參加開幕式的學生、老師、民眾講述了先輩抗日的事跡與精神傳承。
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創會會長林光輝介紹說,1895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后,臺灣各地民眾紛紛加入義軍,開展反占領之戰。他的曾祖父林朝棟幕后組織、支持義軍在臺灣桃竹苗等地與日軍進行了激烈戰斗,展現了頑強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