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網絡時代,幾乎人人都離不開網絡,人人都是網民。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也賦予我們更多責任:爭做中國好網民,凈化網絡空間,抵制危害網絡健康和安全的“病毒”,還網絡世界一片“湛藍天空”。這也是“2015中國好網民”流行語與故事征集活動的意義所在。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情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要群體,比例達到78.4%。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31.4%,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最大。因此,爭做中國好網民,青年人要發揮好“主力軍”的作用。
比如,當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時明辨慎思,青年人不人云亦云亂跟風,杜絕形形色色的網絡誘惑,保持客觀理性地接收信息、傳播信息,要慎重地轉發,客觀地進行評論,既不當傳謠者,也不做“網絡暴民”。理性上網、文明上網,是中國好網民的“標配”。
再比如,筆者身邊有許多“低頭族”和“網蟲”,他們在課堂上不認真記筆記,而是低頭刷微博和朋友圈;課余時間不復習功課,而是在網游的世界里“練級”……這種被網絡“綁架”的生活也不該是青年人的價值追求。
要熱衷于網絡,但不沉溺于網絡;要利用好網絡,但不被網絡“利用”。既需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既能敢想敢干,又能嚴于律己。網絡和現實可以相互支持,關鍵在于權衡好二者的關系;好網民與好青年也是相通的,關鍵在于用青春傳播正能量,踐行。
“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主動扛起凈化網絡空間的大旗,將大好的青春投入到學習和工作當中,為國家和社會的安全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光”和“熱”,這是廣大青年的光榮使命。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新華網主辦,人民網、中國網、央視網、中國青年網、中國新聞網、光明網、新浪網、騰訊網、新浪微博等網站協辦的“2015中國好網民”流行語和故事征集活動正式上線。這標志著“2015中國好網民”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讓我們距離網絡如此之近,沒有任何一個時期使我們的生活與網絡聯結如此緊密。自1994年我國接入互聯網,截止目前,中國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第一大國。網絡便捷大眾的衣食住行,塑造公眾的思維方式,加速社會的發展進程。人們在網絡世界里盡情遨游,享受網絡帶給公眾的種種便捷與進步。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雖無狄更斯《雙城記》中描繪的世界那般矛盾,不可否認,當前網絡中仍有一些“毒素”存在,網絡謠言的屢禁不止,網絡色情充斥其間、網絡暴力層出不窮、網絡敲詐屢見不鮮……凡此種種,已嚴重侵擾網絡安全,危害網絡健康。在此背景下,“2015中國好網民”流行語和故事征集活動,正當其時。提升網民素養,弘揚網絡正能量,清朗網絡空間,其意義不言而喻。
做中國好網民,人人可為,全民有責。責任不能泛化,也不能虛置。據CNNIC第35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在我國目前6.49億網民當中,青少年占80%,成為網絡“主力”。故做“好網民”,青年人更應當仁不讓,爭當先鋒。
爭當網絡好公民,是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青年是標志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清朗網絡空間,關乎民族未來發展,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這一宏偉事業的成功,需要當代青年的敢為人先。作為事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代,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當代青年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休戚相關,共建綠色網絡空間的接力棒,已經交到當代青年手上。
清朗網絡空間,須全社會青年共同努力。青年群體富有朝氣、極具潛力,歷史昭示我們,贏得了青年,就贏得了未來、贏得了希望。在網絡空間凈化的征程中,當代青年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綠色網絡空間的實現便會擁有牢不可破的思想基礎;當代青年具備文明的網絡素養,綠色網絡空間的實現便會擁有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當代青年養成守法的行為習慣,綠色網絡空間的實現便能匯聚起奮發進取的強大力量;當代青年掌握必備的防護技能,綠色網絡空間的實現便能構筑起堅不可摧的防御壁壘。
《禮記》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鼻謇示W絡空間任重道遠,絕非一日之功,當代青年需志存高遠,百折不撓,爭當中國“好網民”,當代青年更需一種明辨慎思,一種篤行踐履。
理性思考,辯證思維。清朗網絡空間,廣大青年爭當中國“好網民”,應從認知與思辨開始。保持客觀理性的思辨狀態,具備良知,擁有底線,面對新聞熱點,慎重轉發、客觀評論,真實點贊;擁有獨立判斷的價值取向,堅持自我,不受誘惑,面對公共事件,不人云亦云,不迷戀大V,不迷信“專家”。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廣大青年更應腳踏實地,勇于實踐,敢于擔當,堅決遠離媚俗傾向,自覺抵御低俗之風,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在每一條微博、每一條微信、每一次轉發中,謹言慎行,爭當“四有”,用自己的一點一滴的行動使互聯網真正成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
此外,青年不做置若罔聞的局外人,要做敢為人前的先行軍,要做弘揚正氣的“好網民”。用青春的熱情弘揚真善美,用青春的“俠氣”滌蕩假惡丑。(未來網特約評論員王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