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雙一流大學名單(完整版)
近日,一份“首批‘雙一流’建設擬定的大學名單”,在各大網絡論壇廣為流傳。名單中,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8所大學都入選了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
對于這份名單,教育部新聞發言人回應:教育部從未發布過“雙一流”大學名單,大家不要輕信謠言。
在這份所謂的“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中,囊括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地區的259所高校的數百個學科。
目前教育部正與相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實施辦法,預計年內出臺。辦法出臺后,將根據具體要求明確“雙一流”大學和學科。
其實,這已經不是教育部第一次辟謠所謂的“雙一流”大學名單了。去年11月,教育部的官方微博就曾發消息,對網上流傳的“中國24所重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名單”進行澄清。
為何一份假名單可以引起廣泛關注?“雙一流”大學的名稱究竟有多重要,被屢屢造假?這背后恐怕離不開大家追逐“名校”的心態。
學生:名校始終是名校,無論是“211”還是“985”,或者是“雙一流”,名稱的改變不能改變其本質。報志愿時,還是會考慮按照學校來報。
家長:這些大學師資力量好,國家項目支持投資多,學術上升空間大,學后人際社會關系廣。
家長:“985”、“211”的意義,更直接地在找工作的時候體現。
家長:這么多年發展,“985”、“211”作為“國家隊”,無論是辦學實力還是人才培養水平,都具絕對優勢,差距不是“摘了帽子”就能縮小的。
一份假冒偽劣的“雙一流”大學名單,在網絡上不脛而走,甚至信任者眾,說明一個道理:對于“雙一流”建設,許多人只知其名,不知其實,甚至不知道“雙一流” 建設和“985”、“211”工程的區別在哪里。這起“烏龍事件”也折射出學校、家長、學生的心態中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雙一流”建設需要“超一流” 的心態。
“雙一流”不是利益重構而是脫胎換骨
毋庸置疑,在過去的近20年間,“985”、“211”工程讓中國的一流大學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許多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科研環境日漸寬松,育人水平明顯提高,一些研究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然而必須承認的是,“985”和“211”工程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例如,一些大學往往高度關注能否列入名單和財政撥款多少,不太關注拿到財政資金后如何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在學校建設上關注硬件設施的投入,對育人和科研的軟環境關注較少;“985”和“211”院校的畢業生出路可觀,而非“985”、“211”院校的畢業生則乏人問津等等。
正因于此,“雙一流”建設致力于改變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注重學科的軟環境建設。假如說過去學校很重視國家財政投入等外力因素,今后的“雙一流”建設則要激發學校和學科的內因,也需要學校苦練內功,創造科研和育人的良好環境,提升科研和教學水準。
一份假名單的流傳,恰恰說明在一部分家長、學生和學校的眼中,依然認為“雙一流”建設只是利益重構,是A名單替換了B名單,這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雙一流”既非“新瓶裝舊酒”,又非“穿新鞋走老路”,而是在理念和思路上脫胎換骨。看不到這一點,僅僅眼睛盯著“名單”,早晚會迷失自己。
擯棄患得患失 增強堅守與自信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到,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缺了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學科,中國要想實現這兩個既定目標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因于此,“雙一流”建設顯得愈發迫切。
在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過程中,遵循“教育規律”至關重要。這就告訴我們要擯棄“患得患失”的心態,眼睛既不盯著“名”,也不盯著“利”,而是踏踏實實著眼于育人環境的改善和科研體制機制的進步。事實證明,假若一所大學或學科無法讓自己的“小宇宙”充分釋放能量,再多的外界投入都無法點石成金。“雙一流”建設就是要通過撬動政策杠桿,讓良好的育人環境和科研環境成為夢想的孵化器。
擯棄患得患失的心態,放下心頭的包袱,才會讓目光鎖定遠方的地平線。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工作任重道遠,它承載著中國的人才夢、科技夢。可以想見,這條道路一定泥濘難行、荊棘密布。正因于此,我們心中才更要有從容、淡定、堅守與自信的心態。有了這種心態,我們就能專注于一個個科研項目的細節、專注于一名又一名學生的培養,中國的大學和學科建設在全球激烈競爭中迎頭趕上、挺立潮頭的日子就為時不遠了!